郭 偉
(沈陽理工大學 遼寧 沈陽 110159)
圖書館空間再造指的是,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圖書館的吸引力和利用率在不斷的下降,而圖書館本身擁有很大的空閑空間,如果對這些空間進行使用和改造,會對圖書館的服務轉型提供有效的幫助。圖書館的空間再造對圖書館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1.1 使得圖書館滿足高校“第三空間”的需求:第三空間指的是非起居、非生產、沒有利益關系的公共聚集場所。圖書館是高校最大的第三空間。而在這種定位情況下,圖書館就需要在原有功能下,提供更多的新型空間,如學習交流空間、會議室、多媒體室、咖啡吧等。這些空間可以為用戶提供原來圖書館提供不了的討論交流和社交服務,吸引更多的用戶走進圖書館。
1.2 促進學科的交叉發展:圖書館本身是一個多學科集合的場所,每個學科的書籍都存儲在圖書館中。而各學科的讀者在獲取學科的知識之后,缺乏一個交流的空間,而空間再造就有助于創造這樣的交流空間,從而提升學科的交叉發展和創新能力。
1.3 提升服務效率和空間利用率:傳統圖書館的服務大都以圖書的收藏、整理、借閱和歸還工作為主。而這樣的服務面對現在用戶的需求顯得單一和實用度很低。而空間再造有利于圖書館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從而提升服務的整體效率。此外圖書館舊有的空間基本是用于存儲圖書和提供用戶讀書的場所。在高校,圖書館的空間使用率是隨著學期的演進會產生顯著的波動,比如學期初圖書館使用率十分低,而期末的時候圖書館使用率趨近于百分之百。而空間再造就是利用這些使用頻率較低空間進行改造,提升整體的空間利用率。
1.4 提供多樣性的創新服務:圖書館的空間可以分為很多子空間。傳統圖書館的子空間大都提供一個單一的服務,如借書、還書、讀書等。而現在圖書館的用戶更多需要子空間能夠提供多方位的服務。比如一個學習空間,可以用于普通的讀者讀書,也可以用于小組的學習討論,甚至可以用于學生的多媒體會議。因此面對圖書館用戶需求的變化,空間再造是圖書館提供多樣性服務的良好解決方案。
空間再造的一個難點是,不同圖書館的空間布局是不同的,基本結構也是不一樣的。因此很難給出一個統一的改造方案,但圖書館的空間改造有一定的基本原則,在這些原則的約束下,可以確保圖書館的空間再造有序、高效的實施:
2.1 優先設計整體的再造框架:圖書館的再造框架是空間再造的綱領,對整體的再造工程起到指導和約束的作用。通常來說,在設計再造框架的過程中,首先要確定哪些是圖書館之前沒有,現在需要建立的新型空間;其次要將新型空間細化為具體的服務點,比如休閑空間需要包含咖啡吧和露天花園,討論空間需要包含學術報告廳和會議室等;最后將每個空間根據圖書館的原有結構進行結合,從而確立完整的空間再造框架。
2.2 將安靜區域和喧鬧區域進行分隔:傳統圖書館由于主要提供讀書和借閱服務,所以要求每個區域都是絕對的安靜。而隨著空間再造產生了允許用戶交談的交流空間,也就是喧鬧區域。而如果再造設計不當,就會出現喧鬧區域對原有的安靜區域產生干擾的問題,因此在設計再造方案時,對喧鬧區域的處理有兩種,一種是盡可能的分散在圖書館的外圍,通過隔音材料進行隔音;另一種是將喧鬧區域進行集合,放置在地理位置適合隔音、或者相對獨立的區域。
隨著圖書館的空間再造,以及功能的多樣化,傳統的圖書館服務模式已經不再適用。因此需要構建圖書館的新型服務模式,以實現服務轉型,適應高校“第三空間”的不同需求。圖書館的新型服務模式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3.1 網絡化服務: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達,網絡服務給用戶提供了很多便利。目前高校圖書館對互聯網的使用主要是建立官方網站,讓用戶進行查詢圖書的使用情況。而互聯網的其他功能都沒有得到充分的使用。因此新型服務要對網絡化服務進行足夠的拓展,比如建立數字圖書館,提供電子化的閱讀服務;還有通過大數據技術,提供用戶個性化的圖書推薦服務;此外還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提供虛擬化的咨詢服務,從而提升用戶對圖書館使用的便利程度。
3.2 滿足用戶新型需求:用戶對圖書館的傳統需求只有閱讀和借閱兩種。隨著圖書館功能的不斷演進,用戶對圖書館的需求也在增加。對于學習交流、社交休閑、多媒體音像這些新型需求,用戶期待其能夠與傳統需求進行有機的結合。而圖書館的空間再造為這些新型需求提供了空間上的可能性。因此圖書館的新型服務需要在空間再造的基礎上,滿足用戶的各項新型需求,從而增加用戶的對圖書館的使用黏性,提升圖書館的優勢地位。
3.3 對新型服務進行統一管理:非傳統的服務項目種類很多,且覆蓋面較廣,涉及到很多部門和第三方團體。因此對這些服務,要統一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部門對其涉及到的服務要有明確的責任分工。這樣當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時,才能準確的實現問責。此外還需要引進掌握新型服務模式的管理人才,并對圖書館的原有管理人員進行新型服務的相關培訓。從而實現圖書館服務模式的全部轉型,對新型服務實現有效的管理。
圖書館的空間再造和新型服務是相輔相成的,空間再造為新型服務提供了物質基礎,而新型服務實現了空間再造的根本目的。這二者歸根結底都是基于用戶的需求變化。只有適應了用戶的需求,才能增加圖書館的吸引力,提供更高的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