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豫璠,黃昆侖
中共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少年強則國強”,要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強調身體健康是國家和民族發展的重要標志。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學校體育,為加強學校體育提出明確要求,到2020年,學校體育辦學條件總體達到國家標準,要完善體育課程,以培養學生興趣、養成鍛煉習慣、掌握運動技能、增強學生體質為主線,各地中小學校要按照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開足開好體育課程,嚴禁擠占體育課時間。科學安排課程內容,在學生掌握基本運動技能的基礎上,廣泛開展各項球類運動,充實和豐富體育課程內容。
匹克球(Pickle Ball)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西雅圖,球拍比乒乓球拍略大,由一開始的木質發展到現在的碳纖維、PE等材質。匹克球是由塑料制成的空心球體,球身布滿圓孔,重量大小設置不一,比賽場地與羽毛球一致,有一定的運動強度,是一項老少皆宜的運動。
在我國匹克球運動剛剛起步,相關的研究十分稀缺。2017年10月深圳市匹克球協會成立,這是我國第一個匹克球協會,同時也意味著中國匹克球運動拉開了在全國普及、推廣的序幕。劉澤楠等(2018)通過PESTEL分析法,進一步分析了匹克球在我國發展的可行性[1]。 張兆龍等(2018)通過文獻資料法,發現匹克球的健身價值和娛樂價值很適合以學校體育為基礎進行匹克球的開展[2]。
1972年匹克球在美國正式注冊,并在歐美國家迅速普及。Leach(1982)在研究中表明匹克球簡單易學,規則簡單,不僅適合成年人同樣適合于兒童青少年[3]。Wasem(1993)研究利用物理學方法對44名體育專業的學生進行為期4周的測試,以提高其匹克球的技術水平[4]。Evens等(2010)利用匹克球這項運動來探討美國不同學校在教學方法上的差異[5]。匹克球作為一項公開的運動項目,廣受人們喜愛。曾有研究顯示在馬克漢姆運動日提供匹克球場地以及專家來教他們如何進行匹克球這項運動,并鼓勵大家走出去。在加拿大日對公民開放匹克球室外球場,匹克球這項運動更適用于網球運動員,不僅很多老年人參與進來,兒童青少年學生也加入其中。在哈密爾頓一所學校里曾舉辦了2017年匹克球錦標賽的決賽,匹克球在校園里也流行開來。
美國匹克球的普及與學校體育的認可密切相關。早在20世紀90年代,匹克球運動就成為中學體育課程。匹克球運動極富娛樂性,能夠激發起學生的運動興趣。現在美國每年都會舉辦一系列的匹克球賽活動,如冠軍杯、超級杯和錦標賽等,吸引美國各州及加拿大多個省份的運動員參加。在美國匹克球運動也是學校體育的重要內容,如紐約州有500多所學校將匹克球設為體育課程[2]。
總的來看,關于匹克球的研究國外明顯多于國內,國內外的學者普遍認為匹克球這項運動簡單易學,易于接受,在校園的開展有益學生的身心健康。基于兒童青少年的身心發展規律,以“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為指導,我們將匹克球這項運動損傷小、趣味性高的運動項目在深圳市小學體育課堂中進行推廣進行前瞻性展望,以期達到豐富體育課程內容,實現學生熟練掌握1項以上體育技能,校內每天體育活動時間不少于1小時的教育目標[6]。為學生的體質健康和學校體育課程建設提供理論依據和路徑選擇。
匹克球拍外形類似乒乓球拍,比乒乓球拍稍大,其長度不超過43.18厘米,材質上分為木質、碳纖維、PE等。匹克球是塑料材質的有孔球體,周身有數十個直徑為1厘米的圓孔,不同的大小和不同的重量可以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匹克球對場地的要求不高,如果只進行練習空場地便可以滿足需求,另外羽毛球場、網球場也可以作為匹克球的場地,對現有的場地進行改造和利用,可大大提高場地的利用率。
匹克球是適合所有年齡段人群的運動,也是適合整個家庭一起玩的運動項目。匹克球簡單易學,容易上手,戰術和技術并不復雜,不易犯錯。參與者可以為各個年齡階段的運動愛好者,甚至包括輪椅上的殘疾人,只要了解匹克球的基本規則,就能直接參與游戲的對抗中。在身體活動量和活動度上,匹克球比網球小,和羽毛球相差無幾,比乒乓球大。所以匹克球的運動強度適中,適合大多數人群。
匹克球項目無論男女老少都可自由組隊,享受隔網對抗的快樂,匹克球的飛行速度慢,不容易產生運動損傷。既可以促進團隊間的凝聚力,又可以享受匹克球帶來的樂趣。其比賽形式多樣,打法有趣多變,每次得分都會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與成就感。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問題愈發嚴重,學生肥胖與超重的比率不斷上升,近視率也持續增高,體力活動略顯不足[7]。在學校課程安排方面,很多地區的體育課程等都被陸續取消或者被其他課程占用,用來補課等[8]。這是學生體質健康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學校應重視校園體育課的開展,校園體育應融入多種體育運動項目,根據運動項目各自不同的特點,讓學生有更多的選擇,共同促進兒童青少年體質的發展。
匹克球是集合了網球、羽毛球和乒乓球運動元素的休閑體育運動,簡單易學,平穩柔和,運動損傷較小,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在學校體育課程開展具有很高的價值。它是一項集跑、跳、擊、擋于一體的綜合性運動項目,學生接觸此項運動可以全面提高其奔跑速度、反應能力,通過跑動、擊球等多種組合動作,可以很好的鍛煉學生的爆發力、速度、耐力等身體素質。
在我國,中小學生是未成年人網絡使用的主要群體。中國青少年研究課題組(2010)通過對中小學生的網絡使用狀況和網絡成癮狀況的調查發現,網癮未成年人約占未成年人網民的6.8%,其中男性未成年人網癮比例高于女性,中小學生在家中上網的比例為64.7%,使用手機的比例為32.2%,其中玩游戲達到77.5%。最后指出導致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的原因之一為學校課外體育活動不豐富,活動場所少[9]。
馬元(2010)指出體育運動有利于改善學生的網絡成癮,從時間上,體育運動“占用”學生課余時間,減少上網時間。從空間上,學生在運動場上釋放自己的情緒,享受運動的快樂[10]。劉芳梅(2016)探索網絡成癮對廣東省大學生的影響,明確指出學校應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和競賽,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進而擺脫對網絡的依賴[11]。因此,在中小學階段,組織匹克球比賽,通過游戲的形式進行呈現,可以提高學生主動鍛煉的意識,擺脫對網絡的依賴。
將匹克球引進學校體育課,為學生身體活動提供更多的方式,通過身體鍛煉提高身體素質,增強運動自信。在比賽中戰術的配合有助于兒童青少年智力的開發,團隊合作意識的培養。匹克球這項具有團隊合作的項目,在比賽和訓練中可以讓學生學會如何認識自己,尊重他人,通過團隊配合增強團隊合作意志,在雙打比賽中既需要充當防守者和進攻者等角色,需要隊員之間的相互溝通和信任才能完成比賽和訓練。匹克球是將個人精神和團隊協作精神都體現得淋漓盡致,在雙打戰術配合賽中不僅體現的是身體運動的過程,更是團隊之間的合作、信任過程,兒童青少年處在團隊中,對團隊精神的提高和社交能力的發展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由于匹克球規則簡單的特點,參與者就直接可以參與游戲的對抗中,在對抗中享受匹克球帶來的樂趣,通過邊練習邊運用可以逐步掌握和領會基本技、戰術。匹克球比賽中對手同場競技,隔網對抗,雖然雙方沒有身體上的接觸,但是運動員的發揮會直接受到對方的制約[12]。在競賽規則范圍內進行激烈的對抗可以有效的對學生的思想品質進行磨煉,進而可以提高學生勇敢頑強的精神和激烈競爭的意識,更能讓學生正確看待自己的失敗。以激勵面對失敗后,重新再來,錘煉不屈不撓的頑強個性,利于學生培養挫折教育。讓學生在體育項目中找到自信快樂成長,又可以促進體育教學的發展。
體育的本質是教育,體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者相輔相成。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過,“體育、德育、智育互相聯系,德智的健全依賴于身體的健全。”體乃德智之舟,沒有體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離開教育,體育的發展基礎是不牢固的。
學校體育工作要回歸教育、回歸育人本原,以教育為根本出發點,激發、培養學生的體育愛好和技能,為青少年提供高質量的體育教育,提升青少年體育意識、素養和鍛煉、夯實學校體育基礎,在保住青少年體育鍛煉基本需求、兜住青少年健康底線的基礎上,發揮學校體育在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北京體育大學校長曾說過,體教結合的意義在于讓廣大兒童青少年除了應對文化學習和高考外,有機會參與體育運動和賽事,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學校是學生學習和掌握運動技能的主要場所,通過匹克球進入小學體育課堂,讓學校體育向快樂體育的方向發展,不僅可以使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提高,還可以為國家培養體育后備人才。
體育運動最佳媒介是比賽,所有的運動項目的推廣都離不開賽事活動,通過賽事活動為學生提供學習交流與參與機會是匹克球運動快速傳播的關鍵。對于新興的體育項目而言,賽事活動的舉辦對運動項目的發展具有強大的推力。應在省級、市級、區級、校級、班級等不同層面上舉辦匹克球賽事,為學生提供欣賞高水平賽事的機會,達到推廣的目的,加大匹克球的社會影響力。從美國的經驗來看,2008年和2010年在美國分別舉辦了匹克球賽事,因此匹克球目前成為美國較大的賽事活動之一[2]。
通過賽事可以宣傳運動項目,吸引更多的人來參與體育鍛煉;通過體育賽事檢查教學和訓練的質量,總結經驗,有助于技能水平的提升;組織校際聯賽,成立體育特色培訓基地,形成選材-教學-比賽-訓練-國際比賽一體化。進而促進校際間的交流,有助于共同發展、共同進步,也可以加強國內人民的團結,促進世界各國之間的友誼。
體育教師是學校體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體育教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體育教師職業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學生今后是否能夠堅持體育鍛煉,更關系到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的改善。所以說,師資力量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中堅力量。
有關研究表明教練員對體育參與者具有非常大的影響,體育教師和教練員是一個國家和學校體育發展的重要支撐和力量,教練員的執行能力對學校體育的發展極為重要[13]。如教練員人才缺乏和技術水平偏低,會影響匹克球的普及與發展。因此,應加強教練員的培養力度,豐富培訓手段,通過對不同級別的教練員進行合理劃分有助于匹克球的教學活動。
由于匹克球運動在我國普及程度不高,對體育教師來說仍然是一個新型的運動。因此,在學校開展匹克球運動之前,首先要對體育教師進行理論與技術的培訓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在培訓方面,可借鑒美國的教練員培養體系,以高等院校為體育教練員培養的重要基地;各單項體育協會為教練員培訓、認證的主要力量;社會力量是教練員培訓、認證的重要補充[14]。也可通過聘請專業的運動員及有經驗的教練員,解決人才不足的現象;通過參加短期或者長期的培訓班,提高教師這方面的知識,以解決教師專業知識不足的問題;再加上自主學習,通過自身的鉆研,獲取這方面的知識。
匹克球并非我國傳統體育,從西方傳入我國。對于我國的學生來說比較陌生,未曾接觸過這項運動,在推廣上具有相應的難度,必須具備一定時間的孕育,才能產生相應的活動效應,亟需社會、學校、家庭三方有力配合。
所有新生事物的推廣,必須通過大范圍、多渠道的宣傳,這是宣傳的最終目的和最初的意義。我們可以將匹克球制作成海報或者展板,放于社區公共健身場所之中,擴大宣傳讓社會上更多的體育鍛煉人群了解并加入到匹克球運動中。學校可以建立專門的網站、公眾號,專門針對匹克球推出一些教學視頻和推廣視頻。家長應支持孩子學習匹克球這項運動,由于匹克球簡單易學、不受年齡限制的特點,家長可在周末時間與孩子一起享受匹克球帶來的樂趣。
政府是保障學校體育工作順利開展的有力保障,相關教育部門應開展多途徑的健康教育工作,引導學生正確參與體育運動,使社會和更多家庭都積極參與匹克球這項運動。在經費支持方面,政府應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的經費投入,各地教育部門也要增加學校體育場館設施的經費投入,多途徑籌措經費,不斷改善學校體育場館設施條件,支持學校的體育工作的圓滿開展。
學校不僅可以通過體育課有效地推廣匹克球運動,還能通過開展匹克球運動培養出優秀的網球運動員。這兩項運動有相似之處但又有各自的特點,匹克球采用下手發球,將球擊入對方場地,球觸地反彈后,對手方可回球,弱化了發球的優勢;匹克球不能在非截擊區內截擊球,截擊時身體任何部位或部件觸及非截擊區既為犯規,降低了網前截擊的攻擊性。總體上降低了難度,有網球經驗的運動員,打起匹克球來顯得更加容易。所以盡可能多的召集網球專業教師、教練參與是切實可行的。
體育比賽可使人在充分理解規則和尊重規則的基礎上最大限度發揮創造性,體驗和承受競爭的勝負感,通過體育競賽可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超越自我的品質、迎接挑戰的意志和承擔風險的能力,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勝不驕敗不餒的品質。
比賽過程很重要,但比賽的結果就是對學生的肯定與鼓勵,分享榮譽,會讓學生有一定成就感,成就感的產生,就是自信心產生的開始。通過比賽,學生對勝負才有切身體會,才能對“競爭”二字真正有自己的理解,才有可能更加勤奮的練習。結果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這場比賽中學到了什么,這樣即使失敗了,也可以重新找回自己的自信心。通過比賽可以讓學生提高自我,從容的面對所遇到的挫折,為學生的發展前途提供可靠的保障。
體育社會組織是非營利性公益組織,對國家體育事業和學校體育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其中社會支持力度是影響兒童青少年運動參與的重要原因[15],社區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綜合的群眾基礎機構,體育社會組織應在社區或公園內進行匹克球公益教學,擴大宣傳,讓更多的人體驗匹克球這項運動,并參與進來,享受匹克球運動帶來的樂趣。由于匹克球動作簡單易學,既新穎又有趣,且不受場地、時間、人數的限制,也不受年齡、體質、階層的影響,任何人只要喜歡,都可以隨時隨地進行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