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信霖
(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方洲小學 江蘇 蘇州 215000)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我們必須牢記教育要面向全體的宗旨,同時承認不同的學生之間存在著客觀差異,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則展開數學“后進生”的轉化工作。
1.1 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激發“后進生”學習興趣。教師要俯下身來,努力和學生平等交流,關注學生的課堂表現,特別要關注“后進生”的學習狀態和心理狀況,找尋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方法幫助他們重新樹立數學學習的信心,激發他們參與數學學習的興趣。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對數學問題進行分級處理,對“后進生”提出一些相對簡單的問題,逐步培養師生之間的信任和默契,如教學“圓柱和圓錐的認識”時,提問:圓柱體有幾個面?圓錐體有幾個面?請你分別指一指,說一說。類似的問題幾乎所有的“后進生”只要認真對待都能做出準確回答。這時,教師的點評就顯得尤為重要,“你說的很全面,也非常有條理”,“你能邊講解邊演示,很了不起”等比較客觀中肯的評價,能夠激發“后進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引領他們更投入的進行數學學習。
1.2 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增強“后進生”學習效果。數學的抽象性、系統性很強,在教學過程中利用生活中的感性材料直觀講解,使學生便于掌握理解。成功的數學課堂教學應創設豐富的情境調動學生多種感官投入學習,使數學不再是孤立的,枯燥乏味的。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后進生”對教學情境的需求更為迫切。比如教學“復式折線統計圖”時,例2“李小潔用不銹鋼保溫杯和陶瓷保溫杯做了一次對比實驗,以了解這兩種保溫杯的保溫性能……”將這個學生不太感興趣的情境進行改編,“森林王國里要建一座宮殿,熊大和熊二兄弟兩負責提供木料,對比兩人一個星期的伐木情況……”這樣的情境對學生具有超強的吸引力,能夠有效的引導他們展開深入的學習,把握核心知識和素養,增強他們數學學習的效果。
1.3 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促進“后進生”深度學習?!昂筮M生”要想擺脫現狀成為普通學生,同樣需要進行深度學習。教師在課堂上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能夠促進學生深入地學習探究,進行更高層次的思維體驗。“后進生”的數學學習狀況要有根本性的改善,可以借助信息技術來實現。教學“圓的面積”時,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導是學生不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借助信息技術學生把圓分割、重組,進行更直觀的學習,教師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探究與教材方法不同的推導思路,比如:將圓分割成16等份后再組合成梯形、三角形,直接將圓形草墊切割成三角形等方法都能推導出S=πr2。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視野更開闊,對“圓的面積”認識更深刻。信息技術給課堂帶來了更豐富的內容,“后進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興趣和理解難易度選擇適合自己的進行深入的學習與研究。
如果說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那么課后就是教育教學的“大后方”,其在教育教學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某種意義上講,“后進生”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在課后,所以我們在關注他們課堂狀況同時更應該關注他們的課后生活。
2.1 加大家校溝通力度,發揮家庭教育正能量。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部分“后進生”形成的原因與家長有著直接的關系,他們或因教育觀念偏頗,或因教育方法失當等原因影響孩子的成長與發展。教師及時與“后進生”家長交流科學的教育理念、方法,孩子在校表現,教學安排和本階段學習注意事項等。每周末將各項作業的要求、完成節點和完成情況通報給家長,利用“課堂表現記錄單”每天向家長反饋孩子課堂表現,指導家長對“錯題集”進行梳理幫助學生找尋數學學習問題。發揮家長對“后進生”數學學習的督促、指導作用,形成“家?!焙狭Γa生正能量,幫助“后進生”擺脫困境。
2.2 組織數學骨干力量,開啟“一對一”學習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后進生”在遇到學習困難時是羞于向同學請教的。面對這種情況,我組織“數學學習骨干”和“后進生”結對形成“學習小組”,采用“一對一”模式進行幫扶。在校課后時間可以直接交流,非在校課后時間利用及時通信工具(QQ、微信等)進行交流。通過“學習小組”的活動,一方面,“后進生”能夠解決自己在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困難,另一方面,負責指導的“數學學習骨干”也將所學再次復習和整理,實現了“雙贏”的良好局面,這種發展模式具有良好的可持續性。
2.3 利用“微課”資源,滿足“后進生”多次學習需求。“翻轉課堂”教育教學實驗正如火如荼的進行,學界褒貶不一,需要我們審慎對待,我選擇其中“微課”資源用于“后進生”的轉化,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日常教學由于受時間與精力的限制,不可能多次講解每一知識點直到所有“后進生”都能完全掌握理解,反復播放的“微課”可以滿足“后進生”對某一問題多次學習的需求。課后通過“微課”進行學習,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有針對性地去鞏固、學習和內化,掌握學習重點,突破學習難點,提升數學學習的水平。
除了這些常用的策略,教師還要善于發現“后進生”的閃光點,用正面的、積極的語言、行動去影響、改變他們,他們的每一點進步都離不開老師的關愛、賞識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