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欣
近年來,伴隨著競技健美操項目對更難、更新、更美的不斷追求,對于運動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進而導致了運動員出現了眾多各個部位的損傷。有研究選取了160名高校競技健美操運動員,對他們在訓練和比賽中的損傷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競技健美操運動員發生在腕部、踝部和大腿部的損傷頻率較高,而其他各部位的運動損傷也都有發生。大量研究的調查結果顯示,競技健美操運動員的損傷部位多發生在腕關節、膝關節和踝關節。
因此,本文旨在梳理已有的關于競技健美操運動員腕關節損傷的機制、康復治療和預防等文獻,對競技健美操運動員腕關節損傷的研究進展進行脈絡梳理,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據,同時,對競技健美操運動員的成績的提高提供幫助。
有相關研究選取參加了2003年全國健美操錦標賽和2004年全國健美操冠軍賽的78名高水平競技健美操運動員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在腕關節損傷中發病率列前3位的依次為腕關節腱鞘炎、尺橈骨頭損傷和尺橈骨輕度分離,多發生在完成競技健美操難度動作上,如主要用腕關節支撐的動力性力量和靜力性力量上。類似的,在上述提到的選取160名高校的競技健美操運動員的調查中,數據顯示出競技健美操運動員的腕部損傷多發于三角纖維軟骨盤損傷、腱鞘損傷、滑膜炎及軟骨炎,且絕大多數屬于閉合性損傷,僅有1.38%是開放性損傷,且絕大多數屬于急性損傷。
競技健美操項目中多種難度動作需要運動員在成套動作中反復做出用手支撐的動作,除了A組俯撐類和B組支撐類難度以外,還有C組中騰空落地成俯撐的難度,都會對腕部造成極大的負擔。有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因手部支撐過多發生的腕部運動損傷占損傷總數的20.18%,是發生率最高的一種損傷原因。由于當前競技健美操項目對于運動員難度分值的高度重視,進而使得越來越多的高水平運動員在國際大賽中選擇分值較高的難度動作,其中又多為C組跳躍成俯撐類難度。
例如,對于競技健美操中最常發的三角纖維軟骨盤損傷,可分為急性損傷和慢性勞損。競技健美操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腕背伸位受到過大旋轉力或超過常旋轉范圍時可引起急性腕軟骨盤損傷。另一方面,競技健美操運動員這一類的慢性損傷發生在長期完成難度動作的過程中,由腕部支撐體重,經由反復的旋轉碾磨,牽拉引起軟骨盤退行性病變,或軟骨盤附著處在旋轉中不斷受到牽拉引起慢性勞損變性和損傷,尤其是在完成騰空后,落地成俯撐姿勢時手掌劇烈撞擊地面,對腕部形成了反復的刺激。另一種是由于長期支撐導致的,在競技健美操的B組支撐類難度動作中,要求手腕用力,保持身體平衡,這時會要求手腕盡可能的屈,前臂內旋和外旋。如果運動員技術動作不到位,很可能會出現手腕的過伸或過屈,極易引起三角纖維軟骨盤損傷。
除此之外,競技健美操運動員在完成A組合B組難度時,會比單獨的B組難度更加要求運動員努力保持身體的平衡,需要手指、手掌與手腕持久用力,甚至會帶動前臂內旋,腕部外展,以獲得更好的穩定性,有時高水平運動員完成的難度是只靠手腕來支撐整個身體,會腕部產生了極大負荷。若是出現動作的失誤,也會因為腕關節的過度緊張而使著地時使手掌和前臂過度伸和扭轉,在這種情況下除了會發生上述提到的腕軟骨盤損傷,同時還非常容易引起肌腱、韌帶和關節囊的扭傷。
關于競技健美操運動員腕關節損傷發生的原因有很多,基本可分為身體因素、技術因素、心理因素和環境因素等幾個方面,很多研究表示是由于運動員的技術動作不正確,訓練中對腕關節的保護不當所造成的,其次還有運動員身體素質差,集體項目中的配合不夠默契等等其他原因。這里筆者總結其中引起損傷的最重要的原因。
1.2.1 技術動作不正確
競技健美操運動員對于技術動作的理解不正確或有偏差,會導致其在完成難度動作時出現錯誤的落地和支撐方法,或是為了完成難度動作而不懂技巧的蠻干,從而在訓練中出現不必要的腕部損傷。
1.2.2 身體素質較弱
首先是競技健美操運動員的上肢力量素質較弱,無法完成需要完成的難度動作,尤其是腕部肌肉的力量不足,容易導致該部位的損傷。但也有研究指出,有許多競技健美操運動員腕關節的損傷并不僅僅是由于腕關節力量不足所造成的,同樣也是由于整體力量素質不足的原因,例如在進行對腕關節沖擊較大的難度時,如騰空落地成俯撐類的難度,前臂、大臂,甚至肩、胸、背、腹部都會承受沖擊與拉扯,若整體素質不足,會導致大肌肉群對落地時的緩沖以及支撐動作的支撐力不足,從而導致腕關節受損。
1.2.3 訓練組織安排不合理
首先注意教練員對于訓練量的控制,長期大負荷的訓練是可能造成腕關節慢性勞損的原因之一,同時也可能由于訓練強度與運動員能力的不相適應導致損傷發生;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在訓練或比賽前準備活動不足,以及在訓練過程中對于腕關節的保護與幫助不足。
1.2.4 場地設施不過硬
良好的場地設施是提高運動訓練效果,降低運動損傷的必要保障。因為場地過硬,過滑或不平都會帶來運動損傷的隱患,運動員可能會由于意外或是長期不適的場地設施導致出現運動損傷。
1.2.5 心理因素控制不足
運動員的心理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會間接導致腕部損傷的發生,例如運動員的注意力不夠集中,或是情緒過于激動或低落等,從而影響完成難度動作的完成,甚至導致運動損傷。
競技健美操項目中出現的腕部損傷絕大多數為閉合性損傷,則治療方法也多為需要長期見效的治療方法,很多研究指出可以通過冷卻和中藥熏蒸以及物理療法、功能鍛煉。
在腕部損傷后的不同時期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康復訓練。一般在腕部受傷之后的24h內,也就是損傷初期,多運用冷卻療法,減緩流血癥狀,并一定程度上抑制水腫。出現損傷后的24-48h后運用物理療法,可以加速血液循環,進而消炎消腫。這種方法主要是紅外線治療法,還有一種是石蠟療法。另外,中藥熏洗法同樣可以有效地消腫止痛,主要是通過加熱然后直接用熱氣進行熏療,或者是用中藥清洗受傷的部位。在運動損傷的中后期,應該要在進行物理療法或是其他治療的同時,根據傷處的恢復情況配合有計劃的功能鍛煉,有效促進腕部損傷的康復。
除此之外,還有多種多樣的有效的治療手段,例如在急性腕部軟骨盤損傷時,應固定制動3-4周,然后輔以局部封閉注射于腕周壓痛點。有研究指出可以在腕部損傷的初期,運用手法治療,也可適當施行對抗牽引配合適度的理筋手法治療;同時,還可用冷敷、加壓、包扎和使用藥物治療等。
首先需要做的預防工作,是需要提高運動員自身的安全認識,提高運動員的自覺意識;其次,在訓練過程中,要做好保護與幫助工作,佩戴保護器具。
其次,筆者認為應該從自身出發,必須要做的是提高運動員自身的整體身體素質,而不僅僅是腕部的力量;另一方面,應該對自身的技術動作進行規范,從技術層面上減少損傷的發生。而除了對身體素質的提高以外,還應加強對心理素質的培養。
除了從運動員本身出發預防損傷以外,教練員應該合理安排訓練計劃,強調動作技術的學習細節,分步練習,循序漸進。另外,在訓練過程中,還應隨時觀察運動員的身體狀況,早防早治。
最后,筆者認為應該為運動員提供適合訓練的場地,同時要隨時做好場地的維修保養工作,減少損傷的發生。
競技健美操項目在不斷的發展下,離不開運動員的努力,為了保證運動員獲得好的運動成績,另一方面,也是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為運動員本身考慮,應該從各個方面出發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生,在運動損傷出現后,也需要運用合適的康復治療手段,因此,關于運動損傷方面的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但是,相比于運動損傷后的治療,筆者認為對于運動損傷的預防更加重要,未來的研究更應該著重于如何有效預防運動損傷,進而推動競技健美操更好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