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書言
(福建省福州市閩清縣塔莊中學 福建 閩清 350800)
隨著素質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作為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也應當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累積的語言知識,讓語文教學課堂與德育教育融為一體,使得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下成長。當下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不僅僅應當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的語言知識,與此同時,也應當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只有這樣才能夠推動學生全面發展。教師應當加強對語文教材的研究,尋找教材中含有德育教育的相關內容,并結合課堂目標,完成德育教育的最終目的。
1.1 教育培養模式缺陷。當下教育形勢十分嚴峻,學校以升學率為主要追求目標,這使得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逐漸功利化。為了迎合教學需求,一些學校只注重學生知識的培養,而忽略了學生的德育教育,甚至不顧學生的發展規律,盲目布置教學任務,只為提高升學率。德育教育作為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被逐漸邊緣化,這也是造成當下初中生素質普遍偏低的重要因素。
1.2 德育觀念淺薄。在當下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普遍只重視培養學生們的知識技能,而忽視了語文中德育元素的滲透,甚至有些學校并沒有開展相對應的德育教育課程。很多學校的德育教育并不符合標準課程教學模式,德育被當作知識的學習,而忽略培養學生們養成正確的德育思想以及行為,德育本來是在教師的指導之下與學生共同探討如何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一項課程,在初中卻被當成了教師的獨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照本宣科現象十分嚴重,這種現象非常不利于德育教育的開展。
1.3 學生道德認知有待提升。初中階段的學生好奇心十分強烈,所表現出來的可塑性較強,對新鮮事物的接受和學習能力也要比其他階段的學生更強。現階段,網絡對人們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尤其對初中這一年齡段的學生來說,更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信息和思想的影響,從而產生不良的心理。例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就會發現學生之間存在攀比現象,享樂主義和拜金主義的思想也開始蔓延。這樣一種不良的心理狀態給初中語文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影響。此外,初中階段的學生還沒有形成完善的德育認知,只注重自身成績的提高和發展,忽視了對道德品質的建設,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初中德育教學的滲透,不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2.1 立足核心知識。在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如何提高學生們的文化素養是教學重點。在語文核心知識學習的過程中,不僅是提高學生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與此同時,也應當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這也是德育教育的根本目的。因此,作為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教育教學的過程中,也應當將德育教育融入課堂之中。通過培養學生們的文化素養,在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同時,能夠全方位地推動學生個人發展,為學生奠定良好的教學基礎,真正體現德育教育的作用。
例如,《背影》這篇散文就能夠很好地滲透德育教育,作者朱自清在文中描述了父親對其深沉的愛,教師可以利用這一契機,引導學生主動提煉文章的重點內容,體會文章的中心思想,讓學生感受到濃濃的父愛,進而聯系到自己的父母,學會孝敬父母,對父母抱有感恩之情。此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們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們以父愛或母愛為主題,結合自己生活中的點滴來寫一篇記敘文,表達對父母的感情。再如,《出師表》這篇文章多講述的是諸葛亮對劉備的感恩之情,教師可以從這方面出發,圍繞感恩這一主題,可以將父母、老師、朋友作為寫作對象進行寫作訓練,讓學生學會感恩。這樣一來,在滲透德育教育的同時也能夠不斷培養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在寫作的過程中深化德育感悟。
2.2 以課外實踐為橋梁。德育教育應當融入于學生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只有這樣才能夠起到潛移默化的效果。因此,作為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布置一些手工作業,讓學生回家之后與父母進行合作完成。在此過程之中,學生也能夠體會到來自父母的關愛。在對作業進行布置的時候,教師一定要控制好難度,不能夠讓這個作業成為家長的獨角戲,又不能夠傷害到學生們的自尊心。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一些課外實踐活動,將語文與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感受生活中的德育內容。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帶領他們去參觀博物館、紀念館、名勝古跡等場所,讓學生感受到我國豐富的歷史文化,以此來培養學生的民族榮譽感和文化認同感。例如,在學生們走入抗日紀念館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們講解抗日時期的歷史故事,讓學生們牢記恥辱,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不斷激起學生想要建設祖國的欲望,從而促發學生努力學習文化知識。通過課外實踐的德育滲透,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到德育內容,這種教學方式較為生動形象,學生也能夠更加容易接受,以此來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
2.3 創設教學情景。在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包含了很多有關德育教育的內容。因此,作為教師應當充分理解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在課本之中尋找一個切入點,充分發揮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人文關懷,讓學生由淺至深的了解語文學習的魅力,進一步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觀念。教師可以按照當下的課本知識進行教學情境的設置,這也能夠活躍課堂教學氣氛。例如,在教學《陋室銘》這一課時,讓學生明白這篇短文的主要內容是展示作者的修養德行,扣緊“斯是陋室,為吾德馨”這句經典之語,使學生了解作者在簡陋的環境中還能夠不斷增強自己的修養,明確了修養的重要性。此外,在學習《范進中舉》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們自行組織表演課堂情景劇,以此來創設和諧的課堂氛圍。并指導學生將范進與陋室銘的作者進行教學對比,讓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體現出人物的精神品質。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夠自行設計、編寫劇本,對學生的語文能力也有較好的提高。在對比的過程中,學生們會明確感受到個人修養和道德品質的重要性,能夠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不斷提高語文德育教學的效果。
2.4 融入傳統文化。由于初中生受到年齡的限制,還沒有形成正確的判斷能力。因此,語文教師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應當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學習具有優秀精神品質的傳統文化,培養學生養成自我判斷能力。然而,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很多學生只是一味地沉迷于各種手機游戲,并不了解中國歷史傳統文化。因此,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也應當加大對于傳統文化的正面宣傳力度,使得學生對于傳統文化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值得教師注意的是,在將德育教育滲透于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對于傳統文化的學習與傳承,教師應當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只有這樣才能夠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們的綜合素質,最終推動學生立體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進一步發展,語文教育也被賦予了新的內涵。作為教師應當充分注重語文德育教育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只有這樣才能夠加強德育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融入,使得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只有這樣才能夠明確語文教學的定位,充分發揮語文教學的作用,能夠使得學生具備豐富的思想以及情感,對塑造學生身心健康、陶冶情操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