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伶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感德鎮大坂小學 福建 安溪 362413)
識字是小學生學習語文的關鍵,識字不僅影響學生對語文的閱讀能力,也影響學生的寫作水平,因此老師在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的識字教學。但是通常情況下,學生在閱讀時總會出現理解偏差,這是因為學生漢字儲備量少,對漢字意思把握不到位。另外,有些學生在寫作時,大腦里有框架但是卻不能用文字表達出來,這也是學生漢字儲備量少的原因造成的。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應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漢字的快樂,語文閱讀的快樂,寫作的快樂,但是許多小學語文老師對于學生的識字教學十分單一,學生學習積極性得不到有效提高。因此,老師如何對學生進行識字教學呢?以這個問題為出發點提出幾條相應的教學措施。
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設立情境,吸引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在傳統教學中,大多老師認為識字教學就是教學生認字,讓學生知道這個字怎么讀,怎么寫,之后讓學生在課下進行漢字抄寫,以達到記住漢字的目的,這種想法是相對片面的。讓學生機械的抄寫、朗讀是一種低級的教學方式,學生沒有真正意義上理解漢字的意思、意義,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不能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漢字的快樂,反而會增加對學習語文的排斥心理[1]。因此,在小學語文老師教學中,可以給學生設立一定的情境,讓學生通過情境整體了解漢字,走進語文課堂。
識字教學不是孤立無援的,它可以與其它教學內容進行有機結合,如語文閱讀,老師可以根據閱讀內容合理創設情境。老師也可以增設多種情境教學,如借助多媒體,通過多媒體,可以讓世間萬物連接起來;運用多媒體,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課堂“盛宴。”多媒體對學生來說是比較新穎的事物,可以在短時間內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走進學習漢字的“海洋”中,從而增加漢字積累。例如,當老師講述《丁香結》一課時,老師首先要做的是做好備課,考慮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把課文中的生字都標記找出來,如“結”“囂”等。在課堂上,老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課文朗讀,了解文章大意,理解作者在寫此文章時的心境,也了解在作者筆下丁香是多么的惹人喜愛。之后老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找出不同形態、不同高低、不同地理位置的丁香圖片,用PPT圖片播放功能讓學生欣賞不同的丁香姿態,增加學生對丁香的喜愛和課文內容理解,最后運用多媒體音頻播放功能教學生生字的學習、誦讀,讓學生真正走入漢字學習中去。這樣的情境教學法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增加學生學習興趣,也能減少傳統教學模式下對學生帶來的不利影響,提高老師教學質量和學生漢字積累,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
在對學生進行識字教學時,老師可以把學生生活與學習漢字密切聯系起來,增加情境教學建設的道路。小學語文課本內容與學生生活有很大相似之處,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把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明白生活中處處有語文,語文博大精深[2]。之后與學生生活實際結合進行識字教學內容,這樣不僅能增加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在教學中,老師如何讓將識字教學與學生生活結合起來呢?
例如,當老師講述《夏天里的成長》一課時,可以將學生生活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起來,為學生創設一個情境。如在講這篇課文之前,老師可以在課堂上隨機點名幾名同學,讓他們講述心目中的四季是什么樣子。學生:“我所認為的夏天是這樣子的,當夏天來臨之際,萬物繁茂,仿佛是為秋天的豐收蓄力。小溪中也出現各種各樣的生物,在小溪中盡情嘻戲玩耍,清脆的流水聲也在此點綴下更加沁人心脾。樹木、花草也努力生長,在太陽的照射下萌生出新的枝椏。”沒被提問的同學也會在心里想自己對夏的感覺,也能與回答問題的學生作出對比,發現二者對夏天的理解有何不同。這樣的教學方式已經讓學生在不由自主中走進了老師設置的情境中,主動進行語文內容學習,不僅能提高學生對漢字的認識,也能增強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老師可以在課堂上進行游戲,通過游戲教學模式為學生設立情境。識字教學不一定非有老師進行,學生也可以。老師在課堂上讓學生進行游戲活動,讓學生通過游戲理解漢字意思。
另外,老師也可以在課堂上開設智力游戲,這樣不僅能讓老師更加了解學生學習情況,也會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思維拓展,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破解老師提出的問題。老師也可以運用分組的方式,如在開設游戲之前,可以依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心理進行合理分組,讓小組成員一起討論老師設置的游戲,共同探索游戲的最終答案。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情境化教學是非常重要的,它不僅能增強老師的課堂氛圍、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也能有效提高老師教學質量和學生識字水平。因此,老師若想要真正提高學生識字水平,就要加深對情境化教學的認識,借助多媒體進行情境設置,讓學生生活與教學情境有機結合,開展課堂游戲增設教學情境,讓學生走進語文課堂,提高學生語文綜合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