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琴 十堰經濟開發區實驗小學
立足于傳統的足球學校相關研究,國內的研究學者提到了新型的足球學校,其主要是通過吸收與借鑒足球較為發達國家具備的先進經驗,依據青少年的身心發展情況以及足球運動的規律,有組織、有計劃地依據適齡的青少年開展系統、全面、科學地培養足球專業的學校。鑒于此,本文主要依據國家體育以及教育方針,對新型的足球學校的辦學理念進行闡述,并融合了國內外的先進足球學校的經驗,提出新型足球學校建設的策略,促進我國的足球事業發展,創新足球人才的培養模式,從而使我國的足球水平得到明顯提高。
學校的辦學定位通常包含了不同的學校對其教育工作的自我定位以及價值認定,其對于學生的辦學行為有著約束、標桿、自我評估的重要作用,學校的辦學定位的科學性以及合理性通常對學校的辦學水平是有著直接影響的[1]。新型的足球學校是為國家足球培養后備人才的,是我國足球的競技能力提高的主要力量,其辦學定位包含了足球運動員的培養,但新型的足球學校既需培養足球的后備人才,又需促進足球運動的發展,且承擔著國家的基礎教育、高等職業、中等教育的重任,由此可知,新型的足球學校辦學定位需與普通學校以及傳統的足球學校具體定位有所區別,其辦學定位需滿足創新型與復合型的特點,注重國家的有關政策,將就業作為導向,以人為本,從而培養出新時代的后備人才,積極完成各個階段的教學任務,促進體育事業的改革與創新的復合型定位。
新型足球學校的教育中開展體教融合的理念,更加提倡職業教育,學校主要是對專業的足球人才進行培養,促進足球學員的綜合素質提高,以促使學校在新時期能更好地完成學業以及足球訓練,其教育任務主要有三項:第一,學生在學校的學習階段,需注重國家規定的相關教育課程完成,且積極主動地完成相關足球訓練;第二,學生在進入高中階段之后進行分流,也就是將會踢足球的學生分為一撥,學生可依據自身的足球特長,考取專業類大學或綜合類大學;第三,部分學生繼續接受職業教育。鑒于此,課程的設置上,需因人而異地滲透職業教育,對于進入到專業隊的踢球學生,在設置課程時,需注重足球訓練,而文化課為輔導;對于想繼續到高校學習的學生,設置課程時,則將文化課為主,足球的訓練為輔[2]。高等職業的教育課程在設置時,既需與國家要求的課程相符,又需與用人單位所需的專業課相符,從而使學生自身的職業技能得到切實提高的同時,以便于更好地完成就業。
新型足球學校的辦學理念需注重以人為本,即學校建設不僅需承擔起向國家輸送足球人才的任務,而且還肩負著培養育人成才的重要任務,因此,學校建設需注重以人為本,既要關注到足球運動員的文化水平,又需注重足球運動員的足球訓練。文化課的方面,學習時間需要和普通學校的學生學習基本相同,通過常規學習的完成與達標,再開展足球訓練,同時,還需構建激勵制度以及有效獎懲,將專業課和文化課相結合,開展綜合性評價,從而使足球運動員實現全面發展,即便是沒有成為職業的足球運動員,也具有融入社會的能力,并積極地融入社會建設。事實上,國外的足球學校及其相關辦學機構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落實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其原則是先成人,再成才,依據足球運動員的特點,促使運動員實現全面發展。
社會、學校、家庭的教育是整體教育的三大部分,三大部分都具有極其獨特化的教育價值,在具體教育當中,家庭教育是具有基礎作用的,其既是最先接觸到教育的地方,也屬于學生性格培養以及智力開發的重要場所,即家庭教育屬于教育工作開展的基石,對運動員的發展具有關鍵的作用。學校教育則屬于家庭教育的進一步延伸,教師作為接受過教育的知識分子,是知識的主要傳輸者,教師可科學、合理、有效地培養與引導學生,這對學生的成長與成才是有著重要作用的。而社會教育在教育中則具有拓展作用,與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比,社會教育愈來愈重要,由于社會教育具有更加豐富的教學資源以及實踐機會,是每個學生步入社會,并接受到社會鍛造與磨煉的重要途徑,所以,社會教育是對學生培養以及鍛煉的不可或缺的過程。
理念的先進是成功的前提,目前,各地區、各形式的足球訓練基地,都在關注文化知識學習的前提下,加強室外訓練,而忽略了足球的理論學習,既需在室內進行戰術分析,又需關注室外的足球訓練比賽。這方面,韓國與日本就尤其注重學生對于運動心理學以及生理學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且在美洲與歐洲的研究前提下,形成與其教學理念相適用的教學理念,該理念主要體現在足球運動員的培養計劃、綱要與文件上,這通常是我國的足球教育與訓練未實現的,當前,中國還沒有立足于足球培養的心理學以及生理學有關的理論教材。
目前,我國的各年齡段足球隊的比賽當中,青少年的比賽成績是相對比較好的,但是,成年隊卻鮮有突破,且職業聯賽的質量在十多年都沒有出現質的改變,這就使國家足球隊的成績一直沒有得到顯著提高,其主要原因就是足球運動員的基本功不夠扎實。因此,足球運動的訓練,需注重學生的足球技術基礎夯實[3]。在國際上,更多是依據青少年的年齡段,對其訓練任務進行分配,主要是按照不同年齡段人的身心發展的具體規律以及足球成才的規律,確保足球運動員實現漸進、科學、全方位發展的身心素質,以及比賽戰術、位置特長的規劃,其明確且嚴格地規定了各個年齡段的足球運動員需訓練的內容及其要達到的標準,以充分呈現出足球訓練的系統性、科學性以及計劃性,由此可知,足球運動員完成相關訓練任務通常對其足球基本功的夯實與潛力激發是有著決定性影響的。
首先,注重育人為先的理念。新型的足球學校建設既承擔著輸出優秀的足球運動員的使命,又承擔著育人成才的重要任務,年輕的足球運動員是學習與訓練并舉,其既需在足球運動的專業上實施科學且系統的訓練,又需在文化課的學習與運動員個人成長實現共同進步,即便是足球運動員在未來不能是優秀的職業球員,也可以融入社會當中,有能力參與其他工作。其次,關注家庭教育的促進作用。雖然我國的教育更多是封閉式管理,學生在十歲左右就已經脫離了父母,獨立學習與生活,但是,家庭對運動員的教育功能是無法缺失的。鑒于此,新型的足球學習建設中,學校需承擔起家庭教育具備的重要責任,以家人的態度對待每個學生,以促使學生感受到家的溫暖[4]。在節假日的時候,需盡可能地防止運動員參加各種其他的比賽,家長需明確每個孩子都成了職業球員通常是不現實的,并關注相關教育問題,因此,家長在講述足球知識的同時,還需關注到其他方面的教育。
足球訓練體制都是封閉式集中管理的,足球訓練的時間和教練人數與外國的配置存有較大差異,但成績通常不如人意,實際上,足球教練員自身的指導水平也是造成我國的足球技術無法實現有效進步的影響因素,隨著足球的不斷改革,依據國際標準,對于足球教練員加強了培訓,每年都需對足球教練員進行集中培訓,但是,就實際狀況看,我國的足球教練員問題仍舊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由青訓至俱樂部,能夠帶出優異成績的教練卻是屈指可數的,因此,新型的足球學校在建設時,需將教練員培訓以及運動員培訓置于相等的地位,同時,在建設新型的足球學校中,還需關注到足球教練員的聘用,構建教練員的評價機制,做好足球教練員的聘用和管理相關工作,確保足球訓練的高效開展。
校企合作主要是立足于三螺旋的創新理論提出的辦學合作的關系,在新型的足球學校建設時,其辦學機制也需將校企合作當作其發展的重要目標與前提,與實際結合,主要是構建起企業、政府、學校互相合作的一種足球運動員的培養模式,將市場與社會的具體需求作為導向,與社會各界積極合作,并通過企業、社會、學校三者的不同教學資源以及教學環境,通過校內教學與校外實踐相結合的形式,培養出足球相關單位所需要的應用型人才[5]。積極鼓勵高校與俱樂部合作,允許各個足球職業俱樂部中的球員和社會青訓的球員都參與中國足協和校足辦一起主辦的相關足球賽事中,由此可知,校企融合的足球學校辦學機制已經得到廣泛開展,因此,新型足球學校的建設中,也需注重校企融合的落實,以促使足球運動員得到更好的訓練與發展。
綜上所述,新型的足球學校的建設中,需確保青少年在完成了文化課程學習且獲取到優異成績的基礎上,才能開展專業化的足球訓練,注重文化課教學與足球訓練的有效融合的新型學校,由校園足球逐漸轉變成職業足球,由業余足球逐漸轉變為職業足球,從而使我國的足球水平實現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