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少臣 華中科技大學附屬中學
增強學生體質是中學體育教育的根本教學目標,而趣味田徑教學法則是在滿足基本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上,更好地與終身運動相結合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更注重于對學生體育運動興趣的培養,學習興趣是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的動力源泉,通過趣味橫生的課堂教學,讓學生在運動的過程中切實感受到體育所帶來的無窮樂趣。讓學生在學習興趣的不斷驅使下,漸漸提高自身的運動能力和運動技巧,不僅增強了學生的體質,也使得課堂教學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得到大大提升。本文將對趣味田徑教學法的具體概念加以闡述,并針對趣味田徑教學法的使用現狀展開分析,提出一些能夠使得趣味田徑教學法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與技巧,望對中學體育教師的日常教學有所幫助。
趣味田徑是對一些具有趣味性的田徑活動形式的總稱,其主要針對的是不同年齡段具有不同身心發展特點的學生,活動的主要形式側重于培養學生對田徑運動的興趣,具有一些體育游戲的特點,田徑運動無外乎跑、跳、投等運動技術,趣味田徑則是將這些基本的運動形式融入體育游戲的過程中,借助相關場地和器材,使其具備競爭的功能和寓教于樂的特點。讓學生在體會體育運動無限魅力的同時,身心得到相應的鍛煉,從而達到增強學生體質,強健學生體魄的最終目的。
趣味田徑教學法的雛形是由德國田聯首先提出的“少兒趣味田徑”,這一項目是根據少兒身心發展的主要特點,制定出的一系列以田徑基本項目為主要活動內容的游戲,充分利用少兒對趣味性的好奇與興趣,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少兒及青少年積極踴躍的參與其中,由于少兒趣味田徑項目的有效性及可實施性,許多國家的體育教學中也合理地引入了這一活動形式,并逐漸被大多數初中體育教學所采納。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逐步完善與改革,趣味田徑教學法這一體育教學的新形式也逐步引入國內的中學體育教學之中,我國中學的體育教學受到早期競技體育的部分影響,逐漸變成了以提高學生運動技術水平為主要教學目的的生理課程,這會極大的打消孩子們的運動積極性,無法切實領會到體育運動帶來的樂趣,趣味田徑教學法則可以很好的規避這一現象,它將系統性的田徑教學內容轉化為學生易于接受的娛樂性的體育活動,既體現了體育運動的教育功能和強身健體的作用,又體現了其趣味性的特點,對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和運動習慣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同時也有效緩解了中學生緊張的學習壓力,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由于當前國內對趣味田徑教學法的研究尚淺,沒有太多的教學資料加以借鑒,致使當前我國中學體育中趣味田徑教學法的實施還存在著些許不足。像是許多引入趣味田徑教學法的體育課堂,仍是以教師為活動設計主體并未提前征詢過孩子的意見,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足,無法順利地展開課堂學習,抑或者是趣味田徑教學法的教學內容不夠豐富,教師沒有及時對游戲活動的形式加以創新,久而久之,學生會感到厭倦,這也是趣味田徑教學法難以順利實施的關鍵因素。基于此,教師更應提高自身的創新意識,根據本班學生獨有的身心發展特點,依據自身已有的教學經驗,實行創新性教學,為學生帶來良好的學習體驗和氛圍。
實際上,趣味田徑教學法對活動場地的要求并非十分嚴格,只需要確保活動場地的面積達到活動的要求即可,能夠確保學生有充足的活動空間來進行田徑活動,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充分的舒展,當然,若是場地條件能夠得到更好的改善,自然也能相應的提高趣味田徑教學法的教學質量。根據教學場地面積的不同,教師應組織安排不同形式的趣味田徑活動,像是2000平方米左右的平坦場地上,教師可以組織安排學生進行迎面接力跑或障礙賽跑等田徑活動,強健學生的體魄,障礙賽跑所需要的障礙元素可以借助廢舊輪胎或鞍馬等教具,也可以利用專門的跨欄,只要能夠起到障礙作用的都可以投入使用,此外,接力等具有團體性質的環節也能夠更好地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培養學生的團體榮譽感和團隊精神。相反的,對于一些活動場地受到限制的情況而言,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團體的形式進行兩人三足等趣味活動項目,在滿足學生基本運動需求的情況下,充分體會到體育活動的趣味性,這些趣味性的田徑訓練遠比單調乏味的跑步訓練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能夠使得體育課程的根本教學目的逐步實現。
體育器材是體育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基本教學設施,也是趣味田徑教學法得以開展的基本條件,由于中學生對新鮮事物會產生強烈的好奇感與探索欲望,教師更應抓住學生這一心理特點,充分利用豐富多樣的體育器材輔助教學,利用多元化的器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體育器材的選取上,教師應充分考慮到中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選擇適合學生使用的器材。對游戲過程中所缺乏的體育器材,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創新性,創造出相應的器材。像是很多體育教學過程中可能會進行的造型比賽,就是對體育器材的充分應用。教師應首先將學生進行適當的分組,將不同小組的學生分別規定在不同的區域內,為每組學生平均的發放小沙包、體操棍等體育教學器材,為學生設定好起點和終點,留給學生一定的小組討論時間,讓學生確定好本組所要設計的整體造型,而后要求學生在聽到教師的指令后,按照本組學生確定好的順序,依次到指定造型地點進行物品的擺放,在所有同學擺放完畢后,由全班同學統一進行造型設計的最終評定,評選出最具有創意的小組為最終獲勝,這樣的趣味性游戲教學,在鍛煉了學生短跑能力的同時,也對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進行了發散,使體育課堂教學不再僅限于對學生體能的開發方面,同時也陶冶了學生的情操。
趣味田徑教學法本身是為了更好地推動中學體育課程教學的進度而實施的,雖然具備一定的娛樂性質,但究其根本,仍是一種教育活動,因此,一定要確保教師所設置的趣味田徑活動具有明確的教學目的,教師應當從提高學生體育能力,增強學生體質的最終目的出發,并制定相應的趣味田徑活動。
像是“袋鼠跳”這一趣味田徑項目,對學生的彈跳能力進行了鍛煉,教師還可以在途中設置一些小障礙或標識,讓學生加強快速反應能力,提升靈敏和協調能力。根據田徑項目進行的目的性來確定項目的編排,能夠更好的鍛煉學生在某一方面的體育能力,使學生運動能力的培養更具針對性。
像是“貼膏藥”這一趣味田徑項目,則是本著發展學生速度及靈敏度等身體素質而確定的游戲項目,它要求學生打亂順序站成兩個圓圈,且圓圈前后的學生身體靠近構成一堵人墻,學生之間應保持兩臂距離,以留有學生活動的空間,而后選出最開始進行游戲的兩名學生,一人作為追人者在圈內跑動,另一人則站在圈外作為被追者逃脫追逐。被追者在不想繼續逃跑時,可以鉆入內圈,將自己后背緊貼在任意一名學生的身前,組成一個臨時的三人隊伍,此時,這三人重疊的最外層的人,將成為新的被追逐者。這一游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學生的身體素質,對學生身體素質的要求較高,能夠更好的達到增強學生體魄的教學目的。
趣味田徑自然要具有足夠的趣味性,不然將與傳統的田徑訓練毫無區別,難以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以提升,趣味田徑也不再具有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故而,趣味田徑活動的編排一定要具有充分的趣味性,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通過采用團隊對抗的方式來提高游戲的競爭性,為每一個田徑項目選取具有趣味性的名字,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使其生動有趣。
像是“桃花朵朵開”這個田徑游戲,就利用了游戲名稱的趣味性及其團隊性來充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個游戲要求將所有學生打亂順序,并圍成一個圓圈小跑起來,教師作為游戲的發起者,需要學生在跑動的同時喊出口號,以起到擾亂學生思路的作用。而后,教師喊:“桃花開”,學生則喊:“開幾朵”,這時教師會突然報出一個數字,學生應根據教師報出的數字大小來湊齊相應的人數,出現多人或少人的現象,可以請出這幾位同學給大家表演一個節目,這樣生動有趣的游戲技能,讓大家的學習興趣得到充分調動,又可以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熱身運動。
綜上所述,趣味田徑教學法的應用,能夠使得中學體育課堂教學的教學進度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也能夠在讓學生感受到體育運動無窮魅力的同時,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除此以外,趣味田徑教學法這一創新性教學方式的提出,也是對我國當前教育體制改革的積極響應,對我國體育教學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師更應提高自身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在了解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基礎上,創造出更多創意十足的趣味田徑活動,使趣味田徑教學法的實施更為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