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春艷
(安徽省臨泉縣滑集鎮中心學校 安徽 阜陽 236400)
小學生的是非辨別能力與丑惡辨別能力不強,在生活中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所以語文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審美教學,讓學生明白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并鼓勵學生多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的美,進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語文中的字、詞、句也蘊含著中華民族的靈魂,教師要讓學生學習并發現文學、漢語的魅力,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因此語文教師應該注重引導學生發現美、辨別美,并讓學生將美好的瞬間記錄下來,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為學生今后的生活和學習奠定基礎。
小學生的文學修養不夠,在教學中除了讓學生學習基礎知識以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教會學生模仿與鑒賞,讓學生明白好詞好句的魅力,并讓學生模仿寫相應的句子,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學識修養。但是當前很多語文教師都沒有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在教學中只是讓學生背誦,這樣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與審美能力。所以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將審美鑒賞教學滲透到學習中,讓學生鑒賞好詞好句,然后讓學生進行一定的模仿,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
例如:語文教師在講解《桂林山水》的時候,里面有很多的比喻句和擬人句,這是寫作時常用到的修辭手法,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自我鑒賞,發現這些句子的美,然后讓學生進行模仿。如其中描寫桂林山的特點,用比喻活靈活現的將山的形狀呈現在我們眼前,學生會發現用比喻或者擬人的手法,描寫的事物更生動形象,擬人的手法賦予了事物靈魂,使得讀者身臨其境。語文教師讓學生鑒賞這些句子,對學生今后的古詩詞鑒賞也有好處,同時這樣還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當然好詞好句并不止限于一些華麗的詞藻句子或者段落,還有很多名人名家的名言,這些能有效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三觀。比如孔子的言論,不管是做人的道理,還是世間自然的規律等,學生都可以進行鑒賞,然后進行記憶,促使學生將知識內化為行為準則,同時這些名句學生以后在寫議論文的時候也可以帶進去,給作文加分。總之,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能有效的加強學生對語文的興趣,同時也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平時的閱讀中發現好詞好句進行摘抄等。
美是相對的,每個人對于心中美的評定標準不同,但是前提是美的標準都不違背道德與法律標準,不影響別人的生活。語文不只是講授學生中華文化知識,還應該培養學生的為人處世,當前教育很多都偏向于提高學生的成績,而忽略了培養學生的道德,如何做人等,使得社會中出現很多校園暴力等事件。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讓學生明白是非對錯,清楚什么事情該做、什么事情不該做。并且還應該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發現身邊人的優點等,使學生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熱情對待生活。
例如:語文教師在平時應該多關注學生的生活狀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況,并引導學生觀察身邊人的優缺點。語文教師可以在心理課或者班會上組織一次互動,首先讓學生下去觀察班上同學,并進行自我思考等。然后語文教師在課堂上抽選一個人起來回答問題,隨機點一下班上的一位同學,然后讓起來回答問題的人說出優點。這樣的互動模式會讓學生發現身邊人的優點,進而加強生生之間的關系,有利于良好班集體的建立。同時語文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出去寫生或者進行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如語文教師帶領學生參觀公園,發現大自然的美,發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去參觀博物館的時候,發現人類進步的偉大,發現博物館中事物的美好;在幫助清潔阿姨打掃的實踐活動中,發現阿姨們微笑的美,發現路人對學生的優待等。語文教師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有利于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使學生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對待生活,并且能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
語文教師要明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不只是讓學生觀察和感受美,還應該讓學生朝著美發展,并將感受到的美記錄下來,提高語文寫作能力與基礎知識。所以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感受與觀察美后,還應該讓學生記錄下看到美的過程與所思所想。
總而言之,語文教師要明確審美教學對提高學生語文學習效率的作用,研究透徹教材與教學目標,將審美教學完美的融入到語文教學中,指導學生辨識美與惡,引導學生發現與觀察美,在鼓勵學生記錄美與自身的感受,進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正確的三觀,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