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龍飛
(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重慶 404120)
第一,基礎醫學知識與實踐教學之間的差異較大。伴隨著我國醫療服務市場的快速全面發展,在正式邁入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今天,醫學生教育也表現出了全球化發展的新趨勢,但對比我國醫學生教育的滯后發展,積極推進醫學生教育模式革新是當前教育工作所面臨的巨大挑戰,高校醫學生教育工作更是其中重點,許多與之關聯的學科也因此有了更加枝葉化的發展,但是也正是在枝葉化發展的同時,理論教學和醫學實踐之間的距離愈加遙遠,特別是基礎教育與臨床實踐的脫節,致使眾多的醫學類院校在醫學生人才培養上出現了諸多問題[1]。第二,醫學理念的學科問題需進一步轉化。醫學理念的轉變或許可以慢慢減小基礎教育和臨床技術兩者間的差距,并在二者間很好的建立起一個紐帶,也正是如此,轉變醫學理念也是目前被醫學界所認可并不斷重視的,很多國家以此建立了轉化醫學理念中心。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對醫學理念的轉變也愈加重視,提出以轉變醫學理念為核心教育的醫學教育理念,但是其發展卻不盡如人意。而轉化醫學提倡的正是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主動的、互相促進的交流模式,這恰好切中了現今醫學高等教育的弊端6。對于醫學理念教育的轉化,我們不能僅僅依靠于硬件條件,還要更加注意的是將不同學科知識融合進醫學生教育中,協同發展以改革院校的醫學生教育發展。第三,在探索最佳的轉化模式前,在轉化醫學理念的發展中,有幾種相較成熟的轉化醫學理念的模式可以借鑒。
2.1 基于轉化醫學理念,革新人才培養模式。在高校醫學生教育模式革新工作落實過程中,轉化醫學理念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應該基于轉化醫學理念,長期持久的對教師進行轉化醫學理念的培訓教育,使教師對轉化醫學理念的理解和認識不斷升華,確定以轉化醫學理念為人才培養理念的教師隊伍,進而加快相關師資隊伍建設的步伐,再以具有轉化醫學理念的師資隊伍來革新人才培養模式,加強人才培養強度。同時,我們也可以采取各種措施積極地吸引國內外轉化醫學理念專家,牽頭對我校及附屬醫院乃至整個渝東北區域醫學教育隊伍進行梳理并重新調整和構建,積極壯大具有轉化醫學理念的教師隊伍,提高醫藥衛生類師資的教學水平。同時,高校和附屬醫院也應配備研究轉化醫學理念必備的設備設施和相應的規章制度以及配套的激勵措施等等,為更好地研究和實施轉化醫學理念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和良好的條件保障,為高校醫學教育革新工作夯實基礎。
2.2 重點關注高校醫學生教育教學內容的選擇。為了在高校醫學生教育革新中充分發揮轉化醫學理念的作用,我們應該重點關注高校醫學生教育教學內容的選擇,培養醫學生臨床實踐意識。比如在教學中不僅要聚焦于疾病的診治,更應加強對疾病的預防與保健相關的學習,在學習疾病的預防及診治的同時,加強相關臨床實踐技能的練習,而獲取這類知識最關鍵的就是醫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對該疾病知識教學內容選擇的合理性,以及科學性,會有效減少基礎醫學知識與臨床實踐技能在課程學習上的隔閡,因此,在上述類型的相關教學中,我們要非常重視對課程內容的選擇,在教學過程中多設計并開展實施“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培養醫學生的臨床實踐綜合能力,加強醫學生在提高臨床實踐綜合能力這方面的教育教學模式革新,注重批判性思維的培養。
2.3 從根本上提升轉化醫學實踐技能水平。轉化醫學理念的提出是醫學生教育發展的必然過程,而轉化醫學理念在臨床實踐工作中的運用更是至關重要,我們不僅要認真了解轉化醫學相關課題本身的特點,還要及時的了解研究課題相關領域的內容,在掌握這類特點的同時,協調好各方的工作,再進行深入的研究。所以,高校培養醫藥衛生人才時在這一方面的教育教學工作中,要有意識的加強對醫學生的考核,針對高等院校醫學生教育教學中的各個方面,要鼓勵醫學生通過實踐教育,增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認知,使之能夠在項目實施中具有清晰的思路,能靈活應用理論知識在實踐中進行探索,從而提升轉化醫學理念的實踐能力,同時增強自身的科研水平。
3.1 能夠縮小基礎研究及臨床技術之間的差距。我國的轉化醫學理念發展起步較晚,原有的醫學理念不夠完善,基礎醫學知識與臨床實踐技能之間的差異較大,長此以往就會嚴重制約我國醫學教育的長遠發展,尤其是在高校醫學生教育教學中,醫學理論教學與醫學診療技術發展嚴重脫節,教材上落后的知識對于醫學生而言是毫無意義可言的,我們迫切需要的醫學生教育應當是側重于臨床實踐教學的教育,這就需要在對基礎醫學知識的學習理解下不斷進行臨床實踐,日積月累才能掌握醫學的深層知識。我國高校醫學生教育應當在轉化醫學理念的指導下,強調多學科、多層次的聯合發展,破開傳統基礎醫學知識和臨床實踐技能之間的界限,嘗試建設一種“課堂即臨床”的教學模式,積極探索能夠縮小基礎研究及臨床技術之間的差距的教學革新模式,這將會對高校的醫學生教育革新有著積極的影響。
3.2 增強學生的臨床實踐與服務觀念。醫學生在醫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首先應該了解學習醫學知識的最終目的就是提升臨床實踐操作水平,更好的解決患者的病痛,服務病人,而轉化醫學理念的出現及合理運用則能夠有效提升醫學生的實踐操作水平。醫學生教育中不能體現轉化醫學理念的思想,那么醫學生在基礎知識的學習中也就意識不到這是醫學學習的終極意義所在:學醫不僅是學習基礎理論知識,更是學習醫學生的職業精神。在轉化醫學思維的引導下,讓醫學生樹立基礎研究的最終目的是幫助將來的臨床工作更好地實踐,是對臨床工作中發現、提出的問題的有效反應;而臨床工作人員也要學習在工作中提出問題,為實驗室研究提供前瞻性的、新的科研問題,這樣可以使基礎研究和臨床工作很好地服務于對方[3]。我們在高校的醫學生教育上,也要及早讓學生能夠樹立起“以患者為中心”,為患者服務的精神,這才是醫學生教育最有意義與價值的。因此,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常規教學中,時時刻刻體現轉換醫學理念,將“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傳遞到每個學生身上,為學生建立“以患者為中心”臨床服務意識,并在學習內容和教學方法上加以體現,讓學生從入校起就在教師身上受到轉化醫學理念的影響,明確自己作為醫學生在校學習的目標和任務,以此不斷提升自己。
3.3 有利于優秀醫學人才的培養。充分發揮轉化醫學理念的自身作用,能夠有效提升高校醫學生教育的工作能力,把基礎理論和實踐操作相互融合,在教學中加以體現,并最終提升臨床實踐操作水平,在當前醫療大環境下,這種醫學基礎理論知識扎實,臨床實踐技能豐富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以早期的醫學理念作為人才培養理念是難以培養出來的。或許,在當下國內高校醫學生教育教學革新中,只有扎實的實施轉化醫學理念,我們國家培養的醫學生整體素質才會有進一步提高,我們必須要以培養出具有轉化醫學理念的醫學生為教育目標,培養出優質醫學人才。
總而言之,轉化醫學理念在高校醫學生教育革新工作中合理運用可以有效地提升醫學生教育水平,同時還能推動臨床醫學人才的培養。然而,在高校醫學生教育革新中實現轉化醫學理念的目標也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仍舊需要長時間的探索與實踐來努力實現,同時,國內對于轉化醫學理念的革新和應用還需要綜合考慮學生的學情,高校的發展規劃,循序漸進地促成教學模式的革新,將基礎醫學知識與臨床實踐技能緊密結合,共同促進醫學生教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