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燕麗
(福建省漳州市岳口小學 福建 漳州 363000)
轉變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是課程改革的核心,。“合作學習”是課改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它在現代教學法體系中呈現出新的態勢,研究這一教學方法是發展趨勢,對于正確把握課堂教學,推動課改的順利發展,有一定的意義。因此,教師要適時向學生提供充分進行語文活動的平臺,幫助學生在探索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學到的知識,使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全面的提高與發展。“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分組別來完成一項或幾項任務,有清楚的責任分工、明確的目的的一種學習方式,是現代教學中一種最有效、最先進的學習方式。“合作學習”可以稱得上是一種富有創意性和實效性的教學理論與策略。
學生在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不管是作為課前學習與課堂學習的媒介與紐帶,或是作為課堂教學的延續和補充,有著明顯的重要性和優越性。
1.1 合作學習增進了彼此的友誼。在老師創設的合作學習中,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合作,學生們在團隊學習小組中能夠互相幫助、互相協調、互相鼓勵,促進了彼此間的情感交流,有效培養了同學間的團結協作精神。同時改善了彼此的人際關系,強化了交際能力,也為他們以后的生存奠定了最基本的素質。有的學生平時不善于跟其他人交流,顯得較靦腆,通過在課堂上的合作學習能夠促進他與人交流的能力,通過長期的訓練,讓他體會到了交流的樂趣。
1.2 合作學習拓展了語文教學空間。有了小組合作學習,師生之間的聯系和知識的反饋能多層面、多方向的展開。面對學生之間知識水平的差異,引導小組學習,學生就可以從同伴中迅速得到幫助,共同探討問題,分享學習成果和經驗,從而激發了學習動機,提高了學習興趣。
根據兒童差異特點,構建小組。合作學習是學生在小組中完成的一種學習,小組成員的搭配組合,關系到合作學習是否能夠成功。在小組搭建中,教師把班同學按優、中、差(衡量標準可根據接受能力、智力、語言表達能力、指導能力等)分為三個層次,每個小組由4-6人組成互補型的合作小團體,每個人在組內擔任不同的角色,例如組長、記錄員、資料員等。不定期地進行角色的互換,以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便于發揮小組各成員的個性特長,并起到互相進步的作用。
在閱讀教學中合作學習有著極大的發展空間。小組合作學習形式有多種多樣,一般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和學習的目標而定。“有時可以小組合作,依靠大家的力量共同完成一定的任務;有時可以分工協作,每個人承擔其中的一部分任務;有時可以是小組成員相互探討,討論解決某個問題;有時可以是小組相互交流總結學習經驗。
3.1 討論式。在語文教學中,由于學生的理解感悟能力不同,必然會造成一知半解不得要領的情況,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學生。如教學《匆匆》,理解重點句:“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讓學生討論:“時間是怎樣不經意從我們身邊悄悄溜走的呢?”學生討論后匯報:⑴作者采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把時間擬人化“跨、飛、溜、閃”寫出了一天的時間是怎樣快速地從身邊“溜走”的。(2)作者通過生活具體的小事情“吃飯、洗手、沉默”等,賦予時間生命,十分生動具體的描寫出了時間是怎樣一點一滴在不知不覺中從我們身邊流逝的。接著讓學生仿寫:讀書時,日子從書本里過去;開懷大笑時,日子從笑聲中過去;運動時,日子從腳下溜走。學生通過共同討論,把問號拉直變成了感嘆號,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此時他們的內心個個充滿自豪與喜悅感。
3.2 表演式。小學語文書里有許多課文故事性很強,適合學生進行表演。小學生天真可愛,表現欲很強,表演是他們極感興趣的事。每人小孩都有一顆明星夢,讓孩子去表演書本里的故事,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表演過程中,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能力,通過合作表演將枯燥單調的漢字演變成生動形象的藝術,真切地體會到語言的魅力,讓學生用心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內心情感,用肢體、語言、動作、神態等去刻畫人物,并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如教學《小木偶的故事》,讓學生分角色表演。表演前讓學生分析每個角色的性格特征:老木匠表現出自我陶醉,心滿意足;小木偶表現出氣惱、傷心無奈、委屈;小白兔表現出嘲笑;老婆婆表現出責備、不解。通過表演,學生更了解課文的內容,從而更加深刻體會到生活不是一層不變的,而是由多種顏色組合在一起的。依據教材實際,巧妙地穿插一些表演,讓學生再創造,把抽象的文字變得直觀形象,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合作學習是新課改下學生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教師必須重視合作學習,更新理念,有所創新,有所創造,讓學生得到全面發展。總之,在語文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使學生從小具有團隊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有利于培養學習的責任感,有助于因材施教,使教學過程成為一個認識的、交往的和審美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