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明,王明偉
中等職業學校是我國培養中級人才的重要場所,合格的人才首先要有合格的身體。《中等職業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征求意見稿)指出: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學習體育與健康的基本知識、技術、戰術、科學身體鍛煉方法等為主要內容,提高學生的體能和技能,促進學生體育興趣和運動習慣的養成,為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和職業生涯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新課標為中等職業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指明了方向,作為一線體育教師,我們應孜孜不倦,為我們的學校體育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然而很多的一線體育老師根本不了解國家頒布的關于學校體育方面的文件甚至課程標準,閉門造車,固步自封。原因可能是消息比較閉塞,但也存在著很多基層學校不重視,體育老師不愿學習,從而導致職業學校的體育課一直處于上課內容比較隨意、無運動技術、無體育密度等諸多問題。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競爭程度的加劇,對學生的身體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應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不斷地提高學生的身體素養,更好的服務社會。
《中等職業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征求意見稿)指出: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在3 年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中需修滿144~162 學時,12個必修學分。一般18 學時折合1 學分,通常按每周2 學時安排。目前大多數學校基本開足課時,同時也存在一定問題。首先少部分學校因為師資等其他問題課時開設不足。其次學校開設的理論課時數較少,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最后體育教學內容開設比較隨意,每個學年及每個學期沒有同一規劃,教學內容不系統不明確。(4)學校的課外活動組織比較混亂,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
職業院校的上課模式是介于高中和高校之間,雖然沒有高校那樣時間自由,但也沒有高中那樣的緊張。職業學校學業壓力不大,時間又相對富足,應該說職業學校是開展體育競賽的沃土。然而現實是很多學生除了參加過學校的運動會,就沒有參加過任何形式的體育競賽。學校不愿搞體育比賽,怕出事,怕承擔責任,也不愿出去參加市里和省里的體育比賽,因為出去拿不到好名次而不愿意在此投入。學校不組織比賽,學生也就無法得到鍛煉,運動隊的成績也就越差,也就不愿意去參加比賽,因而陷入一個死循環。課外活動的時候,學校的操場也顯得異常冷清。
通過對職業學校體育課的觀察,發現大部分的老師上課無授課內容,一般組織學生跑跑步,做做徒手操就開始自由活動。因為中職學校體育課一般都是兩節連上,學生自由活動的時間就相對較多,只有少數學生利用活動時間從事自己喜愛的運動項目,大部分學生都圍在一起打游戲,聊天,玩手機,手機游戲及聊天軟件嚴重沖擊現在的體育課。學生在這種放羊式的體育課當中,不可能達到多么高的體育密度,更不可能學到運動技術。和一線的體育老師交談,他們也感慨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不高,學生喜歡體育但不喜歡體育課。他們很多都表示也想上好體育課,可是上與不上,上的好與上的差沒有區別,也就放松了自己。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當體育老師上課時沒有器材,或器材嚴重不足,那么這種體育課注定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5]。很多學校的體育器材要么損壞嚴重,要么缺少太多,不能滿足正常的教學需求。器材少了,體育課的練習密度自然就要低了。通過調查發現,大部分的學校沒有體育館,遇到惡劣天氣及雨季勢必影響學生的室外體育課。還有大部分學校的室外體育場地也無法滿足實際的體育教學,比如說籃球場有,但能用的籃筐卻很少。排球場有,但中間的隔網卻早已損壞。等等這些問題,在學校都司空見慣。
加大體育理論課的課時數,理論課可以利用多媒體觀看激烈的比賽,可以觀看優秀裁判的執裁,關與體育健康知識的講座,從而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探索體育課1+1,即把兩節課連在一起上的課拆成1節基礎課,1節選修課,最大限度的激活學生的興趣,有條件的學校可以每周開到三節體育課。分管學校體育的校長要帶領體育教研組結合本校實際制定學校體育的總體目標,教學制度,及長期規劃。教研組定期交流學習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考核標準。體育老師要認真備課、上課、課后反思等。
開展體育活動周,活動月,每次體育活動都要讓學生感到有儀式感。除了學校的運動會外,每年還要定期開展籃球,排球,足球等相關專項體育賽事,讓學生參與度達到65%以上。同時學校的體育賽事可以和縣市、省甚至國家的體育賽事相呼應,通過學校的層層選拔,組織代表隊去參加更高級別的比賽,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榮譽感。不管是校級比賽,還是其他級別的比賽,都要給予學生充分的鼓勵。能參加就是一種榮譽,交流學習第一,成績第二。其次體育與健康課程設置應學校實際相結合,服務于當前學校的大型活動,服務于當前學校的各項賽事。比如,運動會開幕式的團體操可以作為體育課的教學內容,當前體育賽事的運動技術,裁判規則也可以作為體育課內容。最大限度提高學生體育運動的興趣,培養學生終生體育意識。
不斷被提高體育教師的思想高度和專業水平,分批次派遣體育老師外出學習,參加省培、國培,更新知識。適當降低體育老師的除體育課以外的工作負擔,鼓勵老師走出去,同時邀請相關體育專家名師進校指導,從而引進來。再者體育老師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視體育課,體育課是提高學生身體健康的重要途徑,如果體育老師都不重視,學生談何重視。體育老師還要充實體育課的教學內容,壓縮學生的自由活動時間,讓學生有技術學,有方法練,創新教法,豐富教學內容,從而提高體育課的教學質量。教學評價也要結合學生的出勤,紀律及技能水平等進行多元化評價,讓學生感到體育及格有壓力才能有效的激發參與運動的動機。最后建立和完善體育教師評價機制,讓做多做少有差距,引導體育老師積極參加教學科研工作,以研促教,不斷提高體育老師的科研水平。
提高校領導重視程度,及時更換破損器材,加大體育器材及場館的投入力度,保證體育教學的順利開展。一些小的或易損壞的體育器材可以讓學生自備,比如羽毛球、乒乓球、毽子、跳繩等。除了場館器材等硬件的投入外,學校還應加大體育標語,畫報等軟件的投入,提高體育鍛煉氛圍,豐富校園體育文化。同時我們要讓體育課,課外活動,體育賽事協同發展,讓學生在體育課上學,在課外活動練,在體育比賽中拼。
中職生不同于高中生更不同于大學生,他們畢業參加工作的年齡相對較輕,身體相對較弱,這就對他們的身體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們要不斷激發他們的運動興趣,提高他們的身體素養,培養他們的終身體育意識。我們在關注中小學體育的同時也要更多的關注中職體育,它是我國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我們積極的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