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志芳 武漢華夏理工學院體育學院
2018 年,武漢華夏理工學院體育學院正式掛牌成立,走在民辦高校的前列,基于學校投資方當代教育的衍生版塊應運而生,在學校專業教育+ 通識教育的 “通專融合” 目標下,如何發揮體育專業教育在大學生健全人格和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中的戰略布局,促進體育學院健康可持續發展,需要從市場的大環境、學校的小環境、體育學院的微環境進行戰略布局,推進學校專業發展在通識教育中的作用。
體育專業教育旨在培養體育專門人才,屬于特殊體育教育范疇,伴隨近代教育制度的完善而發現的,隨著近代學校誕生而興起的。而在早期,體育專業教育主要是為了培養體育教師,比如在十九世紀中誕生的丹麥、瑞典以及德國的體操師范學院、體操學院、體操教師養成所,這些體育專業教育的雛形。在工業革命之后,基于 “三育并重”,體育成為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師資也成為社會的廣泛需求[1]。當前,體育專業教育開始面向全體學生,體育專業教育旨在培養具有體育精神、體育道德、體育品德的學生,是學校教育的組成部分。近年來,武漢華夏理工學院開設體育休閑專業并公開招生,為社會培養專業性人才。
健全人格即是指人格正常和諧發展。心理學認為,健全人格是指人的性格、人格、責任、情緒、思維等正常和諧發展,其培養過程就是要促進個性特征全面發展并處于正常狀態的過程[2]。武漢華夏理工學院以會學習、會思考、會溝通、會動手、會生活等 “五會” 來培養學生健全人格,通過通識教育,促進專業教育,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通過活動載體,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通過辯論賽、演講比賽、配音大賽培養學生會溝通;通過科技競賽和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通過體育、勞育,加強學生的生活能力。
綜合素質包括發揮潛能、培養重要個人品質、樹立自信、風險管理、培養主觀能動性、有效領導、保持健康、追求卓越、提高技能、加強學習、有效思考、改善記憶、提高閱讀能力、更加流暢地說寫等[3]。從體育教育專業提升綜合素質來講,我國體育專業教育是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實際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專業基礎寬厚,具有現代教育觀念、良好的科學素養和職業道德以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為目的。
基于武漢華夏理工學院 “育人為本,質量至上” 的辦學宗旨和 “質量求生存、管理求規范、特色求優勢、創新求發展” 的辦學理念,體育學院要圍繞集團發展戰略,加快建設一流民辦大學、一流應用型本科,敢為人先地矢志將 “我校建設成為具有華夏特色、國內頂尖、國際一流的百年名校” 而創新。體育學院的辦學特色應該是市場化,發展目標要推進國際化,指導思想要面向職業化。
專業建設圍繞市場化,對接當代教育集團的資源及關聯版塊,以休閑體育為龍頭,發展相關的專業,圍繞學生未來就業大做文章,實現學科建設的資源動態調整、資源有機分配,要圍繞地方經濟加強專業建設,要能夠結合國家的時勢要求,全面建設體育學院的專業,培育一些具有時代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專業。同時,也要基于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從體育課堂教學、體育教材編寫、體育教學大綱修訂、體育課程標準設計、體育教師專業素養培育等角度,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德育教育要素,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通識教育對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健全人格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體育教育中的一些項目本身就是一類“通識教育”,基于學生終身運動的目標,開展一系列用于學生健康促進的項目,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健康要求,促進個人發展,如學生健身走、健身跑、健美系列的教育,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同時,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具體可從科研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文化育人、組織育人等方面加強發展:培育體育研究優秀成果,打造體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成果平臺,發揮體育的育人功能;在校外體育賽事中,對參賽隊員進行集體合作的培訓,應用視頻引導隊員分析合作的意義,培育學生合作精神,培養學生的體育道德,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體育活動管理中,有意識對隊員進行拼搏精神、意志力的培育,可以通過榜樣力量進行引導,培育大學生的拼搏精神、御挫能力、自我實現等;在體育志愿服務中彰顯體育道德,培養個人或集體的高尚的道德行為;融入傳統的體育文化要素,培養學生的精神文化和行為文化素養,基于文化自信,發揮傳統體育文化對高校學生德育培育的作用;注重校內足球聯賽、籃球聯賽、校園運動會及其他等校園體育文化活動中德育培育。
在當代教育集團職業化和市場化的要求下,教師要具備企業和高校的雙重 “身價”,加強雙師雙能型隊伍建設,要從體育學院與企業合作基地建設上著手,讓全體教師和學生都能夠進入企業學習,要從當代教育集團、學校和學院層面搭平臺,而不能單純依靠教師去找企業。教育教學,教師為本,教師是高校的核心競爭力,充分發揮團隊效益至關重要。教師之間的競爭必須是良性的,如果出現惡性競爭,就會如同疾病一樣,會漫延到全身,導致一個個 “臟器” 繼發病變,直到死亡。師資的發展必須本著良性競爭而發展,要讓全體教師有平臺可展,要讓制度體系有公平可言,要讓教師有希望可盼,如此才能更長遠發展下去。
正如師資隊伍一樣,學校層面要加強學校主體與外部機構、職能部門與學院、學院與學院之間的科學有效協同發展。學院內部也要如此,需要充分整合各類資源,有效提升體育學院的綜合競爭力。一個團隊是多人組成,一個人的英雄主義可以讓團隊發展一時,但不會發展長遠,因為一個人的思想和力量是有限的,必須集眾人之力、集百家之思想,促進學院健康發展。
在當代教育集團的市場化的要求下,加強對外交流是必由之路,體育學院要發展,必須與學校內部其他部門和校外機構加強聯動發展。
其一,體育學院要與各學院、各職能部門建立聯動機制。與各學院除了學生上課進行聯系外,除了各類活動進行聯系外,還要與各學院進行專業建設交流互動,實現內部機構的協同發展;同時,與職能機構除了業務交流外,還要進行學生教育培養機制的探索。
其二,體育學院要與主管單位和合作企業加強聯動機制建設。與主管單位進行溝通交流,與合作企業建立關系,構建校企合作機制,促進學院的建設發展。
內涵建設是一個學院發展的基石,表面光彩、內部混亂的局面是學院發展的大忌,在加強外部聯動機制建設的同時,必須優化內部管理機制。
其一,加強日常工作的創新。讓日常的工作簡單化、規范化,減少一些不必要的重復工作或是復雜工作,適應快節奏的時代發展要求。
其二,加強學院兼容并包文化建設。促進學院內部管理機制的良性發展,讓學院的工作不僅僅是處理一些日常的事務,而是要讓各種管理上檔次、上水平,適應學校發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