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敬秋 張 瑾
1六盤水師范學院體育學院,貴州 六盤水 553004;
2六盤水師范學院學生處,貴州 六盤水 553004
獨山縣地處貴州黔南布衣苗族自治州,長期的少數民族雜居生活方式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及舞蹈文化。布依族花燈舞經過歷史的洗禮并不斷兼容和融合現代舞蹈元素,逐漸形成了載歌載舞、多姿多彩的獨特表演形式,并形成了極具濃郁的鄉土氣息和鮮明的地方民族舞蹈。特定的地理環境、民族文化及生活習慣等因素使得花燈舞得以傳承與發展,然而近十年了諸多原因造成了布依族花燈舞傳承與發展呈萎縮之勢,思考與探究通過學校教育這一載體傳承和保護布依族花燈舞不失為有效途徑。《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積極利用和開發課程資源,因地制宜地開發利用適宜的體育教學內容,有效發揮民族地區課程資源教育優勢”。[1]為此,思考布依族花燈舞引入校園,探尋與分析花燈舞引入的可行性具有現實意義。新時期,如何思考在不改變布依族花燈舞核心的特色文化內涵的基礎上,經過挖掘、整理和改造,賦予學校體育教育的健身、教育等價值功能協調融合,引入系統的、成熟的學校對布依族花燈舞傳承與保護具有現實性。
獨山布依族花燈舞是由當地人民群眾共同創造的土生土長的民間藝術活動,并不斷兼容了外來的民間歌舞與戲曲所形成的一種文化活動。花燈舞是由布依族花燈舞蹈、花燈舞音樂、花燈舞戲劇和花燈舞說唱組成的獨具特色的花燈舞藝術[2]。獨山花燈舞主要是由花舞蹈和地燈舞組成的,花舞蹈是獨山花燈舞重要組成部分,而“地燈舞”是獨山布依族花燈舞蹈的脊梁,不同形式舞蹈的融合與發展造就了當今的布依族花燈舞,從而形成了具有熱情奔放與灑脫大方的獨山花燈舞。花燈舞在鼓樂伴奏下具有鮮明的、濃郁的的地域性氣息。花燈舞不僅具有音樂配而且具有扇子作為道具,樂器主要為三弦、月琴、竹笛組成,現代加進了楊琴、笙、嗩吶等,輔助道具主要為“扇帕”,可見,配音的多樣性與扇子的持法的多樣性造就了獨山地域性特色的花燈舞。當前,獨山花燈舞中的舞蹈手勢有10余種,扇帕動作有20余種,舞蹈身段有40余個。[3]“地燈舞”舞蹈由單一動作各自連成套子,由眾多套子串成折子,舞蹈由步伐、手式、扇帕持法、扇帕耍法及動作身段組成。從步伐上來看,主要有四方步、矮樁步、野雞步、梭梭步等20余種步子;從持扇的手法來看,主要分為二指夾扇、三指叉扇、五指抱扇、中指夾扇等20余種;從扇帕的耍法上來看,主要有八字花扇、扣扇抖扇等20余種;從舞蹈的手式來看,主要有甩手、蓋手、蘭花手、八字手等20余種;從動作的身段來看,主要有觀音坐蓮、巖鷹展翅、金雞獨立等40余種。
民俗文化布依族花燈舞引入校園,與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融合,有利于改善少數民族地區學校體育教材的結構體系和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深入階段的貫徹。學校體育教育需要借助于民族民族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形成本地區的特色,讓學生的生活經驗與學習內容緊密聯系結合起來,并拓寬學生多樣化的選擇健身項目。豐富學校體育課程資源,夯實體育教學內容,讓學生的鍛煉內容和形式鄉土化、多樣化。隱性的促進學校特色亮點體育文化內涵,為學生營造現代的、具有民族特點的多元鍛煉方式,形成濃郁的校園體育鍛煉氛圍,推動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布依族花燈舞與學校教學的交融、互相補充、互相促進,可以實現二者的互補共贏。
布依族花燈舞作為一種民族傳統文化引入校園,不僅可以豐富當地學校體育課程教學的內容,而且可以促使當地學生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花燈舞是一種根植于布依族的民族文化活動,學生從小就觀看或從事這項民族文化活動,當地學生對花燈舞居于有較為深入的理解與認同感。如果將花燈舞引入校園,學生首先能接受并認同這項民族傳統文化活動,其次通過花燈舞與學校體育教育的相結合可培養學生對該民族文化的再認識。通過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當地的民族傳統文化項目,他們更具有親切感并樂于接受,從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不斷增強民族凝聚力、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民族傳統文化與教育的相結合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民族體育文化活動,并使當地學生具有強烈民族文化感與民族文化認同感。
商業經濟發展時代的到來使得傳統民族文化及傳統體育受到了極大的挑戰,社會經濟的發展一方面為民族傳統文化奠定了經濟基礎,另一方面過分追求經濟社會效益,使得民族傳統文化及傳統體育項目后備人才不足。布依族花燈舞作為地方性的一種民族傳統文化,盡管受到國家的重視并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但是花燈舞在其傳承、保護與發展的道路上依然顯得動力不足,其發展空間被現代的主流文化強勢嚴重擠壓,傳承發展與保護困境重重,尤其是后備人才的可持續發展。當前,隨著當地政府及學校的大力推廣花燈舞,社會媒體的關注及傳播,在當地布依族花燈舞逐漸喚起了當地學生對民俗布依族花燈舞認知,并喚起了當地民眾的文化的記憶。花燈舞引入學校是一個雙贏的過程,花燈舞進入學校可以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并深入了解當地文化,成為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也可以不斷拓展民族傳統文化傳播途徑的擴寬,讓校園成為民俗文化的傳承保護的有效途徑。
國家實施課改以來,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得以良好改善。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有較大提高,自我健康意識內驅的主動性得到整體的良好扭轉。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是體育教育工作的核心。我國在全面貫徹“素質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下,國家對西部民族地區學校加大了制度和資金上的支持力度。此外,當地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希望學校教育能更多地發揮傳承與保護當地特色的民族文化,也希望當地學生能接受并認同當地的民族特色傳統文化。故在政策與制度上給予更多的支持與扶持,這也造就了學校領導不斷重視民族文化進校園活動。為此,體育教師也應該轉變觀念,不斷改變教學理念與思維,不要在抱著等、靠、要的態度,而是應該本著有條件的全力開發,沒有條件的創造條件也要開發的心態,通過挖掘和利用民俗文化,讓學生樂意接受以本民族民俗文化,為布依族花燈舞引入學校提供多方面的可行性因素。作為學校領導及體育教師,我們應該抓住國家基礎教育改革的機會并清楚地認識到營造以花燈舞為代表的民族特色傳統文化氛圍,不僅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產生民族自豪感、增強民族自信心,而且可以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快感與民族教育的愉悅感。
布依族花燈舞在布依同胞長期生產生活的實踐與創造中,豐富著人們的精神生活,娛樂身心,陶冶性情,培養高尚的道德品質等功能,顯示出極強的本土性生命力。它集健身、娛樂、音樂、舞蹈、道德修養、教育價值于一體而極富民俗風采和地方特色。布依族花燈舞在黔南地區民間廣泛開展,群眾基礎好,民族文化氣息濃厚,特征明顯,并蘊含著黔南布依族人民的智慧、理念、思想感情的追求,表達自己民族生活的審美觀念情趣的特殊表達方式,并具有多重文化價值。學校體育不僅要體現健身的教育價值,而且要體現學生情感培養。布依族花燈舞具有獨特的表演、豐富的劇目、活潑的形式、幽默的語言、優美的音樂、靈活的結構。學校體育教育方式與場地等成熟與穩定,具有教育性、健身性、娛樂性、社會性等價值屬性,學生對學校體育的可接受較高,如果對布依族花燈舞進行內容與形式化的處理,使其兼具鄉土性,本土性、趣味性、娛樂性、健身性、教育性等功能,使其成為學校體育的教學內容,勢必能調動學生學習興趣與激情,更能滿足同學們寄托情感、表達敬意以及娛樂等精神生活的需要。如果將布依族花燈舞素材的潛性教學價值,通過人們的主觀能動性理性的挖掘和提煉,將其成為適宜學生發展的教學與教材內容,運用教育的方式一增進健康,增強體質,完善人體形態、機能和智能,不斷提高學生的身心協調發展,為學校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奠定基礎。通過民族傳統文化活動的價值與學校體育教育的價值的融合,塑造或重建學生的民族文化認同與身心健康的核心價值。
布依族花燈舞隱性的文化元素具有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四個領域目標(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目標)的一致性教育作用。首先,運動參與目標。布依族花燈舞活動有著悠久的歷史,兼具趣味性、娛樂性、健身性、傳承性等特性,深受布依族地區同學們喜愛,極具健身價值。通過積極主動參與布依族花燈舞活動,課堂教學實踐,特別是學生們自我創編,大膽盡情展示學習布依族花燈舞動作,能達到促進學生健康,增強學生體質作用。其次,運動技能目標。布依族花燈舞在音樂的伴奏下,要求身體姿態、基本技術,動作組合、以及步伐和手位、道具(扇子)握法和結合動作的技巧方法,運動路線、動作幅度、力度、樂感和協整體調配合等方面都均有較高的技術和技能要求,對學生的技能目標有促進作用。再次,身體健康目標。學生經常參與布依族花燈舞項目,對學生的力量、耐力、靈敏、柔韌、協調等身體素質促進作用。進而對促進學生正常生長發育,提高學生運動能力、內臟器官系統的功能、人體運動系統、神經系統、呼吸循環系統等具有綜合性幫助,從而利于學生的身體健康發展。最后,心理健康目標與社會適應目標。花燈舞操單個動作組合對讓學生的動作準確性和穩定性較高,需要身體和心理的良好樂感和節奏感。花燈舞操較為廣泛采用集體形式,通過對布依族花燈舞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形成開朗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以及對學生良好的合作精神和體育道德行為養成有較好的促進作用。布依族花燈舞教材所強調的動作的操作,以及技術動作的反復練習,不斷增強體質,學習與掌握知識、技能、思想品德教育。教材化處理的成果對民族地區經費不足,場地要求不高,簡單易行,能有效地緩解學校場地不足造成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困難的局面。
學校作為傳承與傳播文化的棲息地,傳承與傳播民族民間文化應當首當其沖。[4]布依族花燈舞作為民族文化活動具有多重價值,通過不同形式的改造與改版使得其引入校園具有可行性。布依族花燈舞與現代學校體育的有效結合,既可以滿足布依族花燈舞傳承于發展的需要,又可以促進學校體育的發展,彌補學校體育教學內容的單一與不足,二者的融合可以形成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良性格局。如何實現布依族花燈舞與學校體育教育的有機結合,關鍵就是要充分認識花燈舞的文化核心內涵及精髓,使其內涵與精髓在被保留的情況下引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