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一 王 燕 王建宇
太原科技大學,山西 太原 030024
在2016年底召開的全國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通過“三全育人”,高等學校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知識教育,引領師德建設,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加強黨史、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引導廣大師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高校“既要教書也要育人”。高校要全面統籌辦學治校各領域、教育教學各環節、人才培養各方面的育人資源和育人力量。體育課程是一體化育人的重要組成部分,能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
2018年教育大會上提出了體育發展的新理念:“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 體育課要倡導奧林匹克主義,運動是一種生活哲學,它把提高人的體質、才智和意志素質結合為整體,把體育運動與文化和教育融合起來,創造一種使人們在奮斗中尋求樂趣的生活方式。體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著名教育家張伯芩說過:“最重要者學校體育不僅在技術之專長,尤其在體德之兼進,體與育并重,應不至發生流弊。”因此,體育課程功能豐富,教師能根據體育的特點和具體教學任務,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學生在體育教學的各個環節中都能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的熏陶。體育課程及教師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有體育本質的根本特征,體育課課程思政的改革責無旁貸,這既是學生健康成才的需要,也是體育教育本質的需要。
目前,我國的體育課程普遍存在只注重鍛煉手段和技能的灌輸,而忽視了體育對人的全面發展的綜合促進作用。在教學中,體育的人文教育和思政教育價值體現不充分,體育的育人資源沒有充分利用。導致了學生對體育認知的片面性、狹隘性。體育立德樹人的教育價值沒有充分發揮。十八大以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斷加強,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我們也看到,無論在思想認識層面還是在實際操作層面,高校思政工作還面臨諸多挑戰。比如,筆者所在學校新鋪設了懸浮式地板的籃球場,很多同學來打球,來的人太多了,就影響到正常班級的上課。老師讓課外活動的同學離開,部分同學很不配合,面對教師維護正常課堂的要求,有些同學尚且如此。其他情況,可想而知。影響到某些人的利益,有的人就會表現出自私,個人利益大于集體利益,大于社會公共利益。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深層的還是在于高校德育格局不夠大、資源不夠多、力量不夠強。
積極心理能促使人追求高級目標,追求善和美。學校教育也應教導人真善美,“積極教育把培育人的優點作為根本目標”,[1]學校體育一方面可以“野蠻其體魄”,更能“文明其精神”,例如:體育頑強拼搏、積極進取的精神就是積極的、文明的精神內涵之一。
哲學家柏拉圖和康德都人為人性是善良的,孟子稱人性善。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從需求理論視角提出,人有自我實現的高級需要和本性。性善、高級需要正是人的積極心理品質。心理學家塞利格曼率先關注積極心理的領域,并提出積極心理學—“關心人的優秀品質和美好心靈的心理學”,他給出了較為籠統的定義:“一門關于人的潛能與美德的科學”[2]“研究領域涉及三個層面:主觀水平上,研究積極的主觀體驗;在個體成長水平上,研究積極的心理特征;在群體水平上,研究積極的公眾品質”。積極心理學主要意義在于“利用人類積極的心理素質,來調動大腦的思考能力與身體的行動力,發掘人類潛能來面對挫折與困難,并指導人們通過自身能力改善生活和提升生活幸福感?!盵3]
積極的心理體驗是體育課程中重要的情緒感知內容,合理利用積極心理體驗能激發學生的能力,實現成長與進步?!皩⒎e極體驗作為重要手段,對人性的積極力量進行有效激發。某些離散的積極情緒,包括高興、興趣、滿足、自豪和愛,都有拓延人們瞬間的知—行的能力,并能構建和增強人的個人資源,例如增強人的體力、智力、社會協調性等?!盵4]
4.2.1 成就動機與心理體驗
“成就動機,是指驅動一個人在社會活動的特定領域力求獲得成功或取得成就的內部力量。在行為上,它表現為一個人對自己認為有價值的、重要的社會或生活目標的刻意追求?!盵5]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人生而具有一種趨向成長和自我實現的動機”,使個體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實現和發揮。積極心理學認為,“積極的自我狀態背后的力量是積極的行為動機”。[2]179人們參與體育的動機,除了鍛煉身體,還有自我價值體現、不斷進步等好的、正向動機,為參與者帶來動力,促進其鍛煉,方法得當就能有好的結果,從而產生良好心理體驗,健全學生人格,提升學生道德修養,強化其行為。
4.2.2 自豪的心理體驗
“當我們取得某些成就,并因此贏得了他人的認可和尊重時,我們就像能清晰感受到自我價值的極大提升,自豪之情便從心底油然而生”,[2]60自豪不僅是指取得驚天動地的成績。體育課程或者比賽中,表現的頑強拼搏,呈現的精彩表現和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就能得到同學、競爭對手和觀眾的認可與尊重,也是一種自豪的體驗。
4.2.3 超越的心理體驗
超越(也可稱為升華)、振奮和敬佩等也是體育活動中經常能體會到的情緒體驗,超越能讓人被一股力量向上牽引,引導人向更高的道德或精神境界行動。振奮、敬佩等源于他人的卓越道德表現。這些感覺都是“與高于自己的所在產生聯系”,[2]59-60從而達到提升自我的效果。體育活動能體現參與者不斷進步、追求卓越的優良品德,而優秀運動員的優異運動成績和優秀體育精神,能讓人振奮、敬佩,體驗高于自身的、升華的情緒,從而提高體育活動參與者對高尚道德情操和高超個人才能的敬仰與向往,起到感召、引領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體育課課程思政的改革能豐富德育格局,建設德育資源,提升德育力量。今后,要積極在體育課程中開展和利用積極心理學,進行思想政治工作,豐富思政工作資源,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通過讓學生在體育課程中體驗成就動機、自豪、超越、敬佩等積極心理體驗,能發掘學生潛質,提升道德修養,傳播正能量,弘揚主旋律,提高體育課程的思政教育、德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