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功
(西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運動教育模式起源于西方國家,是一種具有很強代表性的體育教學模式。而體育教育模式包含的內容涵蓋了個人榮譽感和社會責任感、體能教育訓練、戰術比賽課程、拓展教學模式、動感體育課程等,這些方面與我國校園足球運動發展規劃有很大的聯系。
運動教育模式過程是在得到教師的指導下傳授知識,而學生在教師的教學下通過真實的比賽,來掌握運動技能、得到運動理論知識以及實踐經驗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運動教育模式。運動教育模式的學習方式是教師直接進行指導,通過同學之間的合作學習以及組織團隊合作的方式,整個教學的過程以比賽為主。其優勢是給學生不同程度的運動體驗,讓教學更加真實并且更加豐富生動。一些人認為教學模式的主要目標是利用各種形式的比賽來達到學生對比賽魅力的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及幫助學生得到運動技能,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好的理解運動和體育活動,讓學生更有學問和熱情的參與運動,培養新一代的體育人。而體育運動中的策略以及學問都需要在比賽中得以實踐。運動教育模式要求學生不斷參與各種形式的比賽活動,同時在教學中不斷改變各種方式,改變比賽的形式以及規則、難度等等來讓學生從比賽中得到不同程度的練習,而且這種模式還會合時宜地讓學生扮演教師或是裁判的角色,讓學生承擔各個角色的責任。運動教育模式很大程度地對學生在運動方面進行全方位的教學[1]。
運動教育模式在教學的內容中強調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運動比賽并且組成一種團隊聯盟,然后形成專業的運動團隊。在團隊中所有的人員都實行自我管理,在運動的過程中每個學生都能夠做到有任務,同時體驗不同的角色,讓學生在運動的過程中體驗責任感以及使命感。運動教育模式教學的時候將每一個學期之內的課時劃分為相應的運動季,再把運動季劃分為四個階段,分別是練習階段、季前賽階段和正式比賽階段、季后賽階段并且保持每個運動季的課時在20以上。在這些劃分好的階段學習過程中,學習的內容主要是包括了訓練階段,以學習運動中相關的理論知識,戰術等;季前賽時候學習運動的技術,以及在實踐中的運動,團隊合作能力以及協調能力,包括運動的相關規則,裁判法以及公平競爭公平比賽的意識;正式比賽階段體驗比賽過程帶來的種種體驗以及團隊技術戰術的使用,同時積累比賽經驗;季后賽階段舉行相關的決賽項目以及慶?;顒覽2]。
運動教育模式強調讓所有的學生參與運動并且取得相應的經驗,學生在運動的過程中自由組成學習團隊并且形成固定的小組,在運動季的各種活動以及訓練中,以組為單位參與整個賽季所有的活動。在小組的內部,組員實行自我管理以及自主管理,每個學生都有要完成的任務,在這個過程中體驗不同的角色。當進行季前賽、正式比賽的時候,學生要了解在賽場上的每一個人所扮演的角色以及相應的任務以及職責,比如團隊中的隊長、訓練的教練、裁判員、統計員、賽事管理者。拿隊長的職責來說,隊長是比賽中的領導者,在比賽的過程中要展示好的、公平競賽的行為;并且在比賽的過程中始終與小組成員站在一起,并且在合適的時候鼓勵他們;在比賽的前后準備階段,帶領隊員找到合適的比賽場地以及做好各種準備工作,在各種儀式中代表團隊的立場;與教練或是相關的指導員一起解決隊員的問題。而教練的職責是作為領導者要領導好學生的訓練;根據相關的規定要求完成訓練和運動實踐;為有需要的隊員提供相應的幫助;在比賽的時候保證所有的隊員公平參賽;配合隊長解決隊員發生的問題;在訓練的過程中積極鼓勵隊員,創造良好的團隊氛圍。學生對于這些角色承擔著不同角度的義務以及責任,必須在了解相關任務以及職責的基礎上才可以更好的完成角色扮演,在自主管理的過程中,需要圍繞最終決賽,所有的人員都應該努力并且積極承擔各個角色的任務,提高自己和團隊的競技水平。這種公開公平的管理模式有助于學生有更好的責任意識以及團隊意識,有助于運動教育模式的開展。
運動教育模式中的主體必須是學生,體育教師的職責是向學生傳授運動方面的技能、規則以及禮儀。而在自主管理的過程中,教師可參與學生的各種規則制定和比賽規則,幫助學生完成公平競爭,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必須要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體育運動的競技代表著比賽,比賽才是運動的主要核心。學校在整個賽季相應地舉行各種比賽,有助于學生在競賽中得到很好的鍛煉以及提高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提高運動的能力、競賽意識、提高學生的競賽主動性。這個時候的學生可以根據團隊的情況以及自身的情況適當的調整學習的過程,在運動過程中適當調整相應的難度,調整聯系的強度,重新制定相應的比賽規則以及辦法,讓比賽的效果達到最佳并且完成公平競爭,促進學生共同參與并且達到運動教育模式的目的。運動教育模式以比賽開始為開始以及比賽結束而結束,在賽季結束的時候,會有決賽決定最后的冠軍[3]。
傳統以技術為主的足球教學不僅形式單一,而且學生在學習之后并未取得好的效果。學生在技術上學習很優秀但是實戰中還是出現了很多問題,就意味著足球的教學存在一定的缺陷。而且經過實際的研究發展,很多學生喜歡足球但是不喜歡足球訓練,對足球的發展很不利,學生沒有學習的積極性以及熱情。學校舉辦的足球比賽往往是比賽的人少而觀眾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并沒有全部了解規則,對裁判以及對手沒有尊重的意識,而更多的觀眾以及人們普遍在意比賽的結果。所以,很多的學生在足球運動方面,出現了缺乏興趣、缺少團隊意識、競爭精神不強、嚴重缺失進取精神、體育文化素質普遍不高的現象。而經過對運動教育模式的分析,恰好與足球運動缺失中的情況完全吻合,因此把運動教育模式運用到足球教學中,就可以幫助學生學習到相關的足球運動技能以及相關的規則禮儀,提高競技能力,真正提高足球教學 的水平。
前面我們分析過運動教育模式的核心是競賽為主,那么足球教學融合運動教育模式同樣是以競技為主,從而達到比賽中得到運動理論教學,得到訓練以及得到成長的過程。教師在學生每一年的開學季,就確定好一個足球運動季,可以劃分為練習階段、季前賽階段、正式賽階段、季后賽階段看,學期末或是賽季的最后階段舉行決賽以及相應的慶祝活動[4]。
教師在練習階段根據相應的原則讓學生進行分組,其原則是男女比例以及異質分組原則等,讓學生在多元化、技能差異完成分組,在組團的時候要考慮到各個學生之間不同的能力需要,如有的同學具備領導能力以及實踐能力,有的具備溝通能力等。學生根據各種差異相互組成互幫互助的集體,組隊之后要以固定的隊伍參與整個賽季的所有比賽活動。學生在組建團隊之后的要制定相關的團隊規則,根據公平公正的原理,且隊員之間要相互尊重,大家都擁有相同的權利以及義務。筆者建議每個團隊之間由5到7人組成,這樣的人數方便每個隊員都有機會參與比賽以及有更多的時間學習,而且這樣的人數不至于讓教師教學存在難度,方便教師觀察學生的進度,及時作出指導以及糾正各種行為,真正做到學生為主的教學指導方式[5]。
教師教學的內容要根據學生的年齡階段、技能基礎等確定學習內容和教學方式,并且嚴格按照規定的時間來完成賽季的課程進度。運動教育模式的原則是學生獲得平等的參賽時間,并且在整個賽季中擔任不同的角色完成不同的角色扮演,同時確保比賽順利公平進行。在季前賽和正式比賽階段要讓學生承擔不同的角色,關注團隊的學習以及表現。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根據現場的設施以及場地條件進行模擬訓練,在比賽的時候教練員、裁判員、記錄員、記分員都由學生分別擔當。學校在比賽中放大成績記錄和評價的激勵功能,實現激勵理論的使用,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學會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訓練,同時更好的做到運動教學模式[6]。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高以及在體育界獲得的無數成績之后,很多學校在武術、健美操、籃球等方面都引入了這種運動教育模式,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國體育教育在不斷的發展中還會面臨更多的機遇以及挑戰,因此在發展中對運動教學模式深入探究是非常重要的。而目前我們國家對這方面的認識不足,還需要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