閤光輝
(廣西科技師范學院體育學院,廣西 來賓 546199)
社會對人才的衡量日益全面化,從曾經單純重視理論水平到提倡理論與實踐并存,再到關注人才的創新性思維和思想道德水平,一方面可見高校人才培養不斷進步,另一方面體現在社會人才競爭激烈,學生在高校不但要學習專業所需的理論,還需要全面提升個人能力。其中,體育素養是目前社會對人才要求的新關注點,也是高校進行教育改革的新方向。職業行業競爭激烈,工作強度和任務不斷加大,企業重視人才體育素質,包括精力充沛的健全體格和艱苦奮斗的拼搏精神等,成為企業對衡量人才標準的關鍵一環。這要求高校必須進行體育教改,提升學生的體育水平。
高校進行體育教改需要制定合適的教學策略,而教改的目標則決定教改的質量和資源利用效率。現代教育提倡基于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進行學科教學,在素養培養和教學結合下開展高校體育教改,必須重點針對學生體育理論知識的學習和積累、體育技能的掌握、實踐能力和體育思想道德價值觀念的形成。
體育理論能夠指導體育實踐活動,能夠為學生開展體育運動提供技術和方法指導,而常規性的高效體育教學大多直接在實踐中進行,在學生運動過程中簡淺介紹運動技巧,學生吸收效率低且容易忘記,導致學生開展體育運動憑借個人生活經驗和對該運動的見解而開展。例如,在長跑運動時,大部分學生認為只要具備領先優勢才能獲得勝利,而在實際的運動中,往往因為前期過度發力而導致后期體力不支,運動難以順利完成。實際上長跑考驗的是對學生的持久力,而學生對跑步要求統一歸納為爆發力。在足球運動中,學生由于對越位等規則缺乏理解,盲目開展訓練效果會較差。盡管學生具備足球運動的身體質素和技術水平,但由于缺乏對規則的認識會對其運動實踐形成阻礙。可見,學生缺乏體育理論知識水平,這是阻礙學生體育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進行高效體育教改的重點方向之一。教師有必要對學生進行前期的理論知識教學,讓學生掌握體育運動的技巧,在學習階段有利于學生加深理解,在實踐階段也能夠提升學生的體育水平[1]。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學生體育實踐能力的高低也是衡量高校體育教師教學質量好壞的關鍵因素。加強對學生體育實踐能力的教學,培養學生的體育實踐能力,是素質培養和教學相結合下的高校體育教改的方向。例如,在進行扔鉛球運動教學活動中,學生不但要能扔出去,還需要懂得扔的技巧,這需要教師進行兩方面教學:一是開展體能教學,讓學生具備開展體育運動需要的力量、能量,確保學生運動過程中具備一定的爆發力和持久力,讓學生順利參與體育訓練;另一方面,是讓學生掌握技能技巧,扔鉛球時熟悉正確姿勢,了解發力規則和方向,懂得讓鉛球被投擲后保持良好弧度以增加距離。傳統的體育教學活動的任務式開展、簡單淺層的技巧教學難以讓學生深入了解體育項目,在缺乏必要體能條件下開展體育教育,質量難以提升。這些問題必須在日后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予以糾正[2]。
體育活動要講體育精神,如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體育盛事奧運會所提倡的更高、更快、更強,正是目前大部分體育活動項目所宣揚的精神道德素養?!案?、更快、更強”的名言來自巴黎阿奎埃爾修道院院長亨利·迪東在其學生舉行的一次戶外運動會上,鼓勵學生們時說的:在這里,你們的口號是:更快、更高、更強??梢姡處熯M行體育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讓學生具備體育道德素養,能夠端正學生的體育學習態度,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日常學習,提升教學效率。在參與運動活動過程中,正確的體育道德意識能夠確保運動和諧順利開展,有利于學生之間的交流。體育精神能夠成為學生世界觀和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在體育鍛煉過程中形成的艱苦奮斗和勇于突破的精神,能夠讓學生應用在文化科學習和未來工作上,遇到學習瓶頸不屈不撓,積極尋求解決辦法突破困難[3]。
對固有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必然遇到教學阻礙,如教師需要吸收先進的體育教學觀念和學生對新教學模式適應能力不足等。在體育教改的過程中或因前期未適應而影響教學質量,也會因為教改錯誤失敗而影響學生學習效率,教師需要認真分析兩種相似性情況,對正確但未適應需調整教學方法并堅持推行,對失敗事件要勇于認錯和總結教訓,及時改變教學策略。
唯成績論是目前社會默認的主流教學觀念,學生的文化科理論成績是衡量學生高校學習質量的唯一因素,導致學校將教學資源側重于文化科教學,學生也將時間和精力全部投入到理論學習,自上而下地忽視了高校體育教學。大環境的影響下,體育教師缺乏開展教改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任務式應對教學檢查形式化地開展教學活動。例如,教師制定詳細的教學方案,但缺乏實際執行,或教師簡單開展理論課程,學生難以獲益。教學是個互動過程,需要教師積極教的同時也要求學生主動學,只有雙方具備教與學的興趣,才能讓教師的教改策略真正符合學生的實際利益,才能讓學生正確地反饋教改意見,方便教師衡量教改的質量和方向。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也是推動教師全力以赴進行教改和學生全心全意學習的內動力,相反,教師缺乏教改的興趣,學生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必然影響教改的質量。
我國雖然不斷加大對教學資源的投入,但我國高校學生基數大,人均教學資源依然十分緊缺。據統計,每年高校畢業生多達數百萬,而在校生總量上千萬。面對龐大的科班學生群體,體育教師資源嚴重不足,難以針對每個學生進行體育指導,也不能確保教改的方案可以滿足到所有學生的特殊要求。每個學生的體育學習問題不一,開展體育教改要求教師需要了解所有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同時進行系統的歸納分析,針對實際出現的常見問題和普及性廣的問題開展針對性教學,但一系列的工作所需時間長、任務繁重,教師在原本教學活動是已經面臨龐大的教學壓力,難以對教改活動提供時間和精力上的資源保障,可見教學人手不足是高校體育教改面臨的重要問題?,F代體育活動的開展需要體育工具的幫助,而高校作為專業的教學機構,體育教學改革需要專業的器材幫助,例如場地建設和運動工具等。但是專業的體育器材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增加高校的資源負擔。在教學過程中體育工具的利用效率高,容易造成損壞,定期的維護和更換價值不菲,高校在缺乏足夠的資源投入下影響體育教改的效率。
當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現狀仍然存在一系列問題,不同程度上制約著高校體育教學成效提升,有待完善。為了迎合時代發展需要,高校要結合當前大學生對體育愛好的個性化需求,提供更加堅實的體育鍛煉硬件和軟件設施,打造大學生強勁的體魄,為以后踏入社會發展提供良好的身體條件。諸如,在體育教學中,教師由于長期受到以往教師主體的理念影響,在教學中未能充分突出以生為本的原則,教師仍然把自身看作是教學的主體。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同教師對體育教學的認知水平不高存在密切的聯系,并沒有將體育教學看作是同其他學科同等重要的地位,更多地是關注大學生是否有足夠的興趣參與到學習中來,這種現象在不同程度上制約著高校體育教改的順利實施。
教改策略是指通過樹立明確的教學目標,根據目標制定系列性的教學活動,通過層層緊扣幫助學生學習體育活動,高效完成既定教學目標。高校通過制定教改策略,能夠讓教師持續有計劃地執行教學活動,提升教改活動的流暢性,有把握地控制各個環節,降低教改失敗風險。
教育部是體育改革的執行單位,大學對體改負責。因此,高校依然是體改的重要場所。在教學觀念方面,高校要塑造明確的教育觀念,完成對體育設備的更換與基礎設施計劃,為體改順利進行鋪平道路,還應讓教師意識到體改的關鍵性,規避出現文化課取代體育課的情況。為了營造高校的鍛煉氣氛,除開每一季度組織運動會外,高校或社團還可以發起班級間或學系間的友誼比賽,學校聯賽能夠刺激學生的腎上腺素,比如藍足球等都能夠作為高校聯賽的比賽項目。如此,不但有助于體育教改,也讓學校文化得到彰顯。教師要轉變傳統教學態度,提倡教師與學生平等交流,改變師尊生卑的被動教學局面,有利于開展體育教改過程中教師可以直接從學生身上獲得正確的反饋信息,不斷完善教改方案,提升高校體育教學的質量。
在進行體育實踐活動時,教師對學生進行詳細的理論知識教學,提前讓學生掌握必要的體育規則和運動技巧,能夠提升教師在實際運動教學時的教學效率,避免重復進行基礎理論指導。多媒體是目前主要的教學工具,借助多媒體的便利性和素材的豐富性,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梳理理論知識和深入掌握體育運動技巧[4]。例如,高校在進行游泳教學前利用多媒體進行理論知識培訓,通過多媒體動畫讓學生全面理解游泳時的呼吸換氣方式,掌握手腳配合擺動的技巧等,讓學生帶著充足的理論進行游泳實踐,有利于學生自學,緩解教學壓力。高校通過播放游泳比賽的視頻,如讓學生分別觀看100米自由泳與800米自由泳比賽,對比運動員在進行同形式不同類型運動項目的差異,掌握短途游泳和長途游泳使用的專業策略技巧,讓學生在訓練的過程中更有目的性。
常規的課堂教學時間短,以45分鐘為節點,課堂時間緊張,教師難以對所有學生進行針對性教學,難以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課堂實踐。體育運動講究功多藝熟,只有不斷參與訓練,學生的體育技能才能得到有效提升。高校可以實行體育大課實踐教學,如兩節課連續開展,有利于為學生提供必要運動時間,模仿正常運動比賽開展體育活動,讓學生在感受體育比賽的氛圍中提升學習體育的興趣,掌握實踐能力和吸收實戰經驗。例如,教師在體育大課中進行籃球比賽,按照國際標準規則執行,讓學生在比賽中提高運動積極性和專注力,全力以赴,加快經驗積累的同時讓教師掌握學生的體育問題,調整教學策略以保障學生的實際效益。在比賽中教師擔任裁判,能夠提升學生的重視程度。比賽后,教師對升級的學生予以表揚,梳理其運動自信,以榮譽感促使學生提升對體育運動和高校體育教學的興趣。面對落敗的學生或隊伍,教師要切實幫助學生分析運動失誤,讓學生總結教訓,不斷取得進步,同時鼓勵學生要不怕失敗勇于拼搏,端正學生的體育精神[5]。
健全高校體育教學體制是體改的核心人物,這不但要讓大學生在理念上認同體育教學,而且能夠幫助大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同時,高校教師與管理者需要關注大學生體育教程的編排情況,并且應確保體育教程依照規劃進行,杜絕任意更改的現象。高校體育教師還要形成與社會接軌的人才觀,讓高校培育出身體康健、心智成熟的專業人才,確保體育教程的順利開展。所以,高校體育教師應消除對體改的抵觸情緒,將健全體育教程與變更教學觀念統一起來。而時空的約束,讓體育教學被限制,筆者認為可以把學校的信息網絡資源利用起來,讓體育理論能夠被實踐印證[6]。
素質培養和教學相結合下的高校體育教改關鍵在于高校體育教師端正教學態度,了解學生的實際體育問題,并進行認真分析,針對性地制定教學方案。教學改革必然會遇到阻礙,教師需具備艱苦奮斗精神應對教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