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齡 廈門大學
自互聯網+這一概念興起,我國各個行業領域都在積極的探尋跨界融合的有效路徑,以期能夠推動行業更好的發展。針對高校體育教學而言,互聯網+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發展,使得體育教學的固有模式得以突破,為高校體育教學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在以往的體育教學中,體育運動專業動作的指導通常都是由體育教師親自示范,以課堂教學為主,針對高校體育教學而言,部分教師和學生對其重視度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在一些運動技巧、關鍵動作方面的掌握存在問題,因而使得體育教學效果受到不利影響。但是在互聯網+環境下,利用網絡平臺可以使教學資源得到進一步豐富,而且網絡中的體育資源形式更加多樣化,教學內容更加直觀形象。體育資源可以通過文字、圖片、音視頻等形式展示給學生,對于部分難度較大的運動,其關鍵動作和運動技巧的指導更加精準,給學生的感受也更加直觀,學生通過互聯網能夠進行碎片化知識的學習。
互聯網下的大數據分析技術能夠為高校的體育提供需求化教學服務,通過大數據技術對海量的數據信息進行收集、分析、處理,可以更加精準的了解學生的學習活動,及時發現教學問題并調整教學方式。網絡學習的方式也更加多元化,可以通過微信平臺、體育與健康APP軟件、線上視頻等進行體育學習,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增加,可以自由的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進行學習。
互聯網+體育教學的融合,改變了以往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模式,可以打破空間和時間的約束,利用網絡實現師生之間的即時性互動。通過網絡平臺,學生可以對體育方面的專業知識進行實時在線學習,對于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可以通過交流平臺和教師進行互動,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布置學習任務,學生有疑惑的問題也可以進行線上提問。
以往的高校體育教學只局限在課堂中,教師向學生進行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而對于課外練習教師就難以有效掌握。而在互聯網+環境下,移動終端設備為教學和學習都提供了較大的便利,借助于移動終端設備,學生可以將課外的時間也有效的利用起來。教師可以抓住這一優勢,利用移動終端設備進行教學。可以建立班級的微信群或者QQ群或者直播平臺,在其中分享體育方面的知識點、視頻等,讓學生有更豐富的學習資源,借助平臺發布學生體育訓練的任務,同時學生可以將練習情況及時反饋到群中,教師可以在線答疑,學生之間可以相互交流訓練心得等。微課、慕課、微信公眾號等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網絡化的學習方式,學生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學習。
應用物聯網技術可以建立智慧體育管理平臺,學校的健身場館可以通過物聯網技術檢測學生每天參與健身的人流以及時長,這樣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需求就會有更全面的掌握,以便制定更加完善的教學計劃。關于體育器材,可以使用RFID技術,在其中設置二維碼,連接后臺管理系統,通過二維碼的識別,學生對體育器材的正確使用方法和鍛煉方法可以及時了解,同時,學生運動軌跡和運動量也能夠得到實時監控。通過智慧體育管理平臺,教師能夠綜合掌握學生運動項目選擇需求、運動量、運動頻率等,然后對教學進行統籌安排,這樣能夠更好的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以往的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活動都是統一開展,由于學生身體素質和體育基礎存在差異,統一化的教學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整體體育水平。而互聯網+環境下,學生只需通過互聯網移動終端,便可在上面實時約課程、選內容。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來安排學習進度、制定學習計劃。這使得體育教學更加靈活,學生的學習也更加高效。另外,通過互聯網移動終端,學生可以填寫個人基本信息、感興趣的訓練內容、期望達到的練習目的等,系統后臺會根據這些信息將其科學分組,然后制定出訓練計劃和訓練內容,使鍛煉更具針對性。
總之,互聯網+高校體育教學的融合,能夠較好的補足傳統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使體育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得到了優化,同時有效的提高了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進一步擴寬了學生獲取體育資源的渠道,對高校學生體育綜合能力的提升起到良好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