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亞杰 開封市衛生學校
學生在參與武術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充分的體會其中所具有的樂趣,并且能夠充分的體會中國傳統武術技能中所富含的文化內涵,武術教學工作的開展,不但能夠充分的激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并且武術鍛煉能夠為學生提升自身身體素質創造良好的基礎。經過上述闡述我們總結出,在中職體育教學過程中進行傳統武術教學,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促進學生更準確地對終身體育理念加以認識。
武術專業體育教師師資嚴重不足,經過考察發現,專業武術體育教師缺乏的情況嚴重影響了武術課在中職學校的教學質量。非武術專業體育教師的武術課教學能力有待提高。武術課教學能力不足便無法全面開展武術課的教學。有的老師擔任武術課的教學,主要集中在開展太極拳教學,但對武術其他方面的教學不能勝任,致使武術課在中職學校的普及難以發揚光大。武術教師的缺乏嚴重制約著中職學校武術課的開展。中職學校武術課的普及首先要多渠道解決武術教師師資不足的問題,沒有足夠的武術老師武術課就很難全面開展。
武術課教學需要很多器材設施,中職學校在武術體育器材設施方面配備不齊全。學校重視體育課的數量但對體育課的教學內容、教學質量沒有要求限定。教學設施的不齊全,學校的不重視使得中職學校的武術課難以全面開展下去。
對于中國博大精深的武術教學,目前在中職學校的教學方面很多學校只保留了太極拳教學,一學期甚至一學年都在教授太極拳,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武術的興趣。中職學校學生普遍的好動活潑,太極拳在中職學生的體育教學課上并不占優勢,大部分同學對實用性的拳種以及刀、劍、棍等一些強調速度、力量的項目或者是器械部分的內容更感興趣。所以中職學校的體育課武術教學部分不能僅僅安排太極拳教學,應該在傳統武術方面進行系統的教學,讓同學們對傳統武術教學有更多的接觸與了解,激發學生對武術課的學習興趣,為以后的長期健身打下基礎。
在中職體育與健康(北方版)課本中,武術傳統課的內容很少,既不詳細也不經典。對于教與學的參考價值不大。武術教學作為傳統體育課的精髓,理應在體育課中占據較大部分的內容以及詳解,這樣才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經調查了解很多中職學生都對武術的實用性比較感興趣。目前,社會上比較流行的拳種,如長拳、太極拳、拳擊等都可以經過專家編排審核納入中職學校的體育課中,體育武術課本內容的豐富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有利于老師的教學指導。
根據國家規定以及中職學校的學生特點對武術教材進行編著,同時還要根據不同地方不同學校的實際情況,結合相關專家的意見編出適合本地本學校的武術教材,同時結合社會武術方面的流行熱點對一些武術賽事,賽事規則等進行詳解,特別是很多學生關心的散打、拳擊等,結合學生的興趣點在體育與健身課本中把武術教學的內容進行豐富,同時完善一些套路教學的講解,學生感興趣的可以進行自學,老師的教學也可以有基本的理論支撐,理論實踐相結合。避免學生武術課學習過程中的枯燥乏味。
多拳派多器械的進行系統的武術課教學,同時對單一的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傳統的教學方法一般都是,老師講解示范動作-學生模仿動作-老師糾正動作-學生完成套路學習。中職學生有著非常強烈的好奇心,可以通過現代的信息化教學設施,微信平臺等發布課本教學任務,成功利用中職學生的好奇心、表現欲,讓他們對教學內容進行摸索,自己學習動作串聯,老師課堂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養成學生的習武技能,提高學生學習武術的積極性。中職學校必須優化升級武術課程的教學內容,打破傳統的套路式教學模式,這樣才能更好地傳承和發揚武術運動。優化升級武術課程的教學內容需要注意幾個方面,一是要從學生的身體健康出發,設計合理的教學內容,可以達到強身健體的作用,并且具有一定的觀賞性和實用性,需要摒棄傳統過分追求觀賞性的教學內容,突出武術的實用性和文化內涵。二是武術課程內容需要突出內涵和核心,武術的核心簡而言之也就是武德,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中需要重點突出武德的養成,使得學生可以真正感受到武術的內涵和魅力。三是要敢于創新,可以根據中職學校本身的特色,設計具有學校特色的武術教學內容和模式,同時需要改革和升級武術課程的配套教材。四是可以嘗試將武術運動與其他時尚體育結合,設計更加具有吸引力的教學內容,比如將武術與街舞、拉丁舞等流行舞蹈結合,這樣不僅豐富了武術課程的內容,也使得武術課程的內容具有更強的吸引力。
同時學校在招聘方面也可以傾向于招收武術專業的體育老師。在非武術專業的體育老師培養方面,學校可以組織教研組內部培訓課,以專業帶非專業培養。同時要加強學校對中職學校體育課的重視,在教學內容上常抓不懈,對學校體育課的要求不能僅停留在一周兩節課上,而是要嚴抓體育課的教學內容與教學質量。要認識到體育課的教學尤其是武術課的教學對提高我們中職學生的人文素養方面所能作出的貢獻。
體育教師需要專業的體育教學實踐培訓,理論培訓并不利于提高體育教師的體育課教學質量。在非武術專業體育教師的培訓方面可以采用多渠道培訓,如教研組培訓。市級培訓更有利于安排長時間系統的培訓,對于非體育專業的體育老師安排武術教學會有很大的提高。同時也可以安排體育老師定期回畢業學校進行回籠培訓,對于學校內容掌握不好實踐效果不好的體育老師可以定期回原校進行再學習。大部分體育老師武術方面的內容在高校都有學習過,但是實踐教學效果不理想。針對這方面可以對體育師范類畢業生在校學習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校學習期間不僅僅是學會考過,還要會教。只有這樣才能滿足中職學校對體育老師武術教學的需求。
學生作為體育課上活動的主體,其對體育知識技能的掌握和應用情況是檢驗一堂體育課是否上得好的唯一標準。傳統體育教學中,老師主要關注教學任務是否完成,很少有老師去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在體育課上完全聽從老師安排,缺乏自主性,自己想練習的項目不能去練習,長此以往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越來越弱。因此,在體育課在教學中,老師應該充分地掌握學生的性格、生理特點和個性心理,引導并能重學生根據自身個性需要,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老師要充分發揮學生個性,提高參與體育活動的意識,積極參與自己喜愛的體育活動。
很多時候,學生雖喜歡體育運動,但卻不喜歡上體育課,缺乏積極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體育課上運動量大,內容枯燥乏味,教學的方式“示范——模仿——練習”循環往復,機械單一。因此,要提高中職體育課教學形式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體育課武術教學中可以將一些教學內容設計成不同的形式,或是設計一些小游戲,或是小比賽。例如,木頭人游戲,籃球投籃比賽,20米折返跑比賽等,通過這樣的教學形式變換,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體育積極性,形成自主鍛煉意識,還能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培養體育愛好。
情感是知識向能力轉化的動力,是聯系老師和學生的情感橋梁。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表現在教學的課堂上是學生學習上的良師,也表現在生活中,是學生生活中的益友。老師要主動和學生交往,與學生平等交流,這就需要老師平時與學生交流時要平和、不能有老師的架子,這樣學生才愿意與老師交流,要從思想上尊重學生,從細節上關注學生,在教學中創設平等、和諧、寬松的教學環境,用尊重、信任和嚴格相結合的方式了解學生,要求學生,經常和他們進行思想上的交流,情感上的培養,使教師成為學生心目中可親可愛可敬可信的人,學生會將對老師的敬愛之情轉移到教師教授的體育學習中,所謂“親其師,信其道”,課上學生學習主動,配合積極,自然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中職學校在體育課中要重視武術課的實踐教學,可以把武術作為傳統的體育特色項目進行推廣,增加一些武術的比賽與演練活動。根據中職生的特點,也可以在學校成立武術社團。通過社團活動來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中職學校對武術課的重視,提高學校武術課的教學熱情,同時,在教學課本、教學內容、師資以及教師培訓方面不斷進行完善,滿足學校的武術課教學需求,在體育教學方面可以多方面的提高學生的運動興趣,滿足學生的健身需求,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以及人文素養,為學生走向社會,為以后的全民健身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