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彪 遼寧省本溪市實驗中學
在問題導學模式當中,教師可以問題為載體,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實現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提高教學質量。因此,數學教師應綜合分析數學教學現狀以及問題導學模式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靈活應用問題導學模式,從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與自主學習能力。
問題導學模式指的是以導學案為載體,以問題為主線,以問題解決為基石,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開展教學,讓學生在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所學知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教學效率??梢詫栴}導學模式的基本特征概括為“一導二主四聯動”,其中“一導”指的是導學案,“二主”指的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與教師的主導地位,“四聯動”指的是將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展示提升以及達標檢測這四個環節結合起來[1]。
問題導學模式的核心在于問題的設計,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問題時應堅持目標引領性原則(明確問題設計目標,使所有的問題都圍繞目標)、學科本源性原則(圍繞核心知識設計問題)、最近發展區原則(根據學生的學情設計問題)、啟發性原則(確保所設計的問題能夠啟發學生的思維)、任務驅動性原則(增強問題的任務驅動性,讓學生主動探究問題)、關聯性原則(在設計問題的過程中實現學科思維與學生思維的融合)以及引申性原則(在完成問題之后需要對問題進行引申發展)。
問題導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突出教學重難點。
相比于小學數學,初中數學的學習難度相對較大,所以很多學生對數學學習不是特別感興趣。例如,北師大版九年級下冊講解了“直角三角形的邊角關系”“二次函數”“圓”等內容,難度比較大,很多學生表示學習起來較為困難,無法準確把握其中的數學概念、公式與規律[2]。但是,應用問題導學模式有利于降低數學學習難度,激發學生的興趣。問題導學模式中的問題是根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設計的,難易程度比較恰當,可以讓學生主動思考。例如,在學習二次函數時,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回顧一次函數的內容,之后拋出來一個問題,即“一次函數與二次函數之間有什么關系”,學生就會查閱課本,從而了解二次函數,這樣不僅可以增進學生對二次函數的了解,也可以幫助學生回顧舊知識。
初中數學教學內容較為豐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講解大量的知識,這就很難讓學生分清楚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難點。而應用問題導學模式可以突出教學重難點,幫助學生構建清晰的知識框架。教師可以優化問題設計,將重難點知識融入問題當中,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
在設計問題時,很多教師都會應用一些經典例題,并帶領學生共同分解題目,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之后,學生再進行數學練習時就會從多個方面分析問題,掌握題目的核心,有利于降低數學練習的難度。
大多數數學教師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較深,對素質教育了解不多,也沒有綜合分析新課程標準當中的各項要求,導致數學教學過程中出現了諸多問題。首先,教師沒有意識到學生才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導致學生一直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中,缺乏自主學習與探究的意識和能力[3]。其次,教師仍然采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照本宣科,導致數學課堂死氣沉沉,無法激發學生的興趣。
雖然我國實施了素質教育,但是我國的人才評判仍然以中考、高考等考試成績為準,而初三學生即將中考,所以很多教師都十分關注中考的動態,在教學時也經常以中考題目為方向組織教學活動。這雖然可以增進學生對中考的了解,但是過度關注中考導致數學教學缺乏生活性內容,引起了學生對數學實用性的質疑。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式十分單一,基本上就是講解概念→講解例題→讓學生進行練習,十分枯燥乏味。多數教師都沒有靈活應用多媒體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分層教學等先進教學模式,導致數學教學效率較低。
為了充分發揮問題導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作用,應當轉變數學教師的教學理念,增進教師對問題導學模式的認同感。首先,學??梢越M織一些研討會、講座,加大對問題導學模式的宣傳力度與講解力度,讓教師更了解問題導學模式,并引導教師應用問題導學模式。其次,教師應當不斷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利用新的思想武裝自己的頭腦,實現數學教學的與時俱進。傳統的數學教學理念早已不符合現代化的教學需求,也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而問題導學模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突出教學重難點,提高教學效率,因此教師需要加大對問題導學模式的研究力度,充分了解問題導學模式的重要性,掌握問題導學模式的內涵與特點,從“一導二主四聯動”等方面入手創設以問題導學模式為主的數學課堂。
若想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數學教學當中,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就需要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從“要我學”轉變為“我想學”,從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但是,數學知識本身相對枯燥,且初中數學學習難度較大,會限制學生的思維,影響學生的興趣與求知欲。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創設有趣的問題情境,增強數學教學的趣味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為了優化學生的知識學習效果,教師需要加強教學點撥,通過設計問題懸念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與質疑能力[4]。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抓住學生的思維沖突點或認知沖突點,引導學生對數學問題進行質疑、猜測和分析。例如,在學習北師大版九年級下冊“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時,教師可以說“我認為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只有相交與不想交這兩種”。這時很多學生就會提出質疑,可能是對關系數量的質疑,也可能是對具體關系的質疑,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畫圖的方式分析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
數學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教師可以多設置一些生活性的數學問題,將生活實際融入數學教學當中,增強數學教學的生活性并激發學生的興趣。
之前,大多數教師在數學教學中都會采用題海戰術的方式,雖然加大了學生的練習量,但是也加大了學生的學習壓力,導致學生出現應付等情況,無法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為此,教師應轉變教學理念,多設計一些開放性問題,提高學生的練習效率與質量。開放性問題指的是題目條件不固定的問題、有多種答案的問題、有多種解答方式的問題,教師可以通過這些題目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讓學生學會進行知識遷移,真正將知識內化為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綜合分析學生的學情,根據最近發展區原則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設置一些過渡性問題,避免打擊學生自信。首先,教師應堅持由易到難的原則。數學教學本身就是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一蹴而就,若教師直接設置難度過大的問題將會導致學生產生自我懷疑,認為自己學不會數學。為此,教師在設置問題時需要堅持由易到難的原則,逐步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5]。其次,教師需要堅持舊知啟發新知、新知鞏固舊知的原則。數學當中的很多知識點都是有關系的,例如一次函數與二次函數之間有一定的關系,在設置問題時教師就可以將新舊知識結合起來,利用舊知識引導學生思考新知識,利用新知識引導學生回顧舊知識。
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可以為問題導學模式的應用提供助力,教師需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靈活應用各種教學方法。從初中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來看,情境教學、游戲教學、多媒體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分層教學等方式都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教學當中。例如,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創設一些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關注問題與課本。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組織一些小游戲,例如數學知識比拼等,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也可以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了更多新的思路,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些視頻、動畫、圖片,將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加具體,降低數學學習難度。例如,在學習北師大版九年級下冊“圓的對稱性”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動畫為學生展示圓的變化,讓學生了解圓的對稱性。
在問題導學模式當中,數學教學活動也不只有問、導這兩個環節,也包括學、練等環節,因此教師需要將問、導、學、練等各個環節結合起來,讓學生感受知識、運用知識,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新課程標準與素質教育對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也需要積極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創設以問題導向模式為主的數學課堂,引導學生圍繞問題進行探究,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數學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