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琴芝
(桂林市經濟作物技術推廣站,廣西 桂林市541001)
奶油南瓜為葫蘆科南瓜屬,瓜葫蘆形,成熟瓜表皮淡橙黃色,屬喜光短日照作物,具有很好的觀賞價值和食用價值。
桂林地處廣西壯族自治區北部,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為1900mm,全年無霜期300d左右,年平均日照1550h以上,平均溫度19°C,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并擁有南瓜栽培的悠久歷史和喜食南瓜的飲食習慣。奶油南瓜可實行春、秋兩季雙茬錯季節生產,實現周年均衡供應。
奶油南瓜營養豐富,具有獨特的風味,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歡;其次,它對地區和氣候的適應性很強,喜溫,較高溫和耐干旱,在種植過程中栽培技術含量不高,屬粗放栽培型,可露地栽培也可以采用大棚栽培;再次,奶油南瓜果實多為實心,種腔小,瓜皮韌度強,便于運輸,耐于貯藏等。此外,奶油南瓜作為蔓生植物,具有很好的可塑性,能根據不同的需求,塑造不同的觀賞造型,既可看果、觀花、看造型等,還能食用嫩莖、花和果。
奶油南瓜病蟲害較少,防治方法簡單安全,可以采用物理、化學等措施等進行防治,很少使用農藥,能很好地保護土壤中有益生物菌和害蟲天敵。其市場價格較穩定,經濟效益較高,在降低生產成本的同時,有效地提高了種植奶油南瓜的經濟效益。
發展健康特色產業是市場的需求。奶油南瓜病蟲害少,基本上不需要農藥防治,非常適合作為超市蔬菜、禮品菜、酒店高檔蔬菜和出口蔬菜等。奶油南瓜除了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還富含果膠、甘露醇和鈷、鋅、鎂和鉀等元素,具有可降低血糖、血壓、血脂、保護胃黏膜、促進消化、利于生長發育等功效[1,2]。目前,桂林常住人口為500多萬人,習慣以南瓜作為主要蔬菜食用,當地需求和消費量大,作為享譽國內外的旅游城市之一,流動人口也是一個巨大的消費群體。全市年均南瓜種植面積約為2600hm2,產量約為70000t,產值約為1.7億元。目前奶油南瓜種植面積約為25hm2,產量約為1125t,產值約為0.03億元,與普通南瓜相比,種植面積占比還沒達到1%,產量占比約為1.6%,產值占比約為1.7%。通過加大宣傳推廣奶油南瓜,需求量將不斷增加,將在一定程度上補充普通南瓜種植面積不足,可以提高奶油南瓜的供應比例。
奶油南瓜一般每公頃產量為45t左右,高產地塊每公頃能達到60t,按市場價格為3.2~4.0元/kg折算,每公頃產值約為144000元,除去種子投入費用、肥料費、人工費等,平均每公頃可收益約達100000元,較種植普通南瓜每公頃可增加收益達50000元以上。為了更充分的利用太陽光照,可以采用間套作種植模式,間作葉菜類和豆科類的蔬菜,既可增加一茬矮稈作物,增加農民經濟收入,豆科作物還能提高土地肥力。
奶油南瓜花可以做南瓜釀、南瓜花湯,瓜肉鮮艷橘紅色,可做素炒南瓜、南瓜泥、南瓜盅等,還可做成南瓜餅等各式的特色小吃。煮熟的瓜肉香味醇厚細膩,果肉厚,口感好,還有淡淡的奶香等特殊香味[3,4],是老幼壯各人群皆宜的安全健康食品,也很好地滿足人們對美食多樣化的需求,具有廣闊的消費市場前景。
很多貧困地區之所以貧困都歸于沒有摸索適合當地可持續發展的產業,年輕勞動力都出去務工,剩余的要么是老人或者留守兒童無勞動力的,要么是弱勞動力的,農村勞動力嚴重不足。奶油南瓜優質、高產、抗病性好,對土壤要求不高,可粗放管理,對勞動力要求不高,并能幫助貧困戶有經濟收入來源。因此,對于勞動力不足的地區,奶油南瓜值得推廣種植。
根據國家打贏脫貧攻堅戰后繼續推進鄉村振興工作要求,發展特色產業是農村可持續發展、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一個很好的突破點。結合鄉村旅游、觀光農業帶動飲食、娛樂等消費,奶油南瓜食品也會是一個消費熱點。還可以很好的利用其蔓生性塑造各種造型,結合結瓜的短結位結果性和果實不同時期的顏色增加觀賞性,加上瓜自身的外形,讓美回歸自然,充分發揮大自然的美,減少替代性的物質投入,達到降低成本外,還可以保護環境,在農村、農業發展中發揮出更重要的作用。
奶油南瓜源產于南美洲,隨后引進中國,經多年培育和改良,目前奶油南瓜品種主要有“博收410”“博收607”等。將種子先用常溫水浸泡5min,然后轉入50℃左右的溫水中浸泡15min,再置于常溫水中浸泡4h左右。春播時在28~30℃恒溫箱中催芽,秋季播種多采用常溫下催芽,待種子露白后進行播種。
春播時盡量早播,一般在2月中旬至3月中旬播種;秋季播種時間一般為7月上旬至8月下旬。
播種前,選擇背風向陽地塊做育苗床,并用生石灰進行殺菌消毒,翻耕開壟,壟面寬為100~120cm,溝寬為50cm,溝深為20~30cm。
采用育苗穴盤、育苗杯育苗,一般選擇54孔的穴盤。春季育苗氣候溫度較低,一般采用大棚或者搭建簡易拱棚進行育苗。基質選用自制基質或者直接購買的育苗基質均可。基質育苗時,先將基質與水充分拌勻,含水量在60%左右即可,然后進行裝盤,再將發好芽種子點播到育苗盤中,一孔1粒種子,加蓋1cm左右的基質,然后澆足水分,將育苗盤整齊擺放到已準備好的育苗床上。之后,看情況進行水肥管理,待幼苗為2葉1心時即可移栽。
選擇地勢較高、土壤疏松、含腐殖質高、排灌方便的壤土或沙壤土地塊,pH值為6.0~6.5,忌瓜類作物連作。施足基肥,增施腐熟的農家肥,每公頃施用三元復合肥(15-15-15)450~600kg和腐熟農家肥37.5t左右或生物菌肥3.75~4.5t,采用在距種植行25~30cm外開溝施基肥。畦面寬80~100cm,高20~30cm,溝寬30~35cm。
選擇晴天進行定植,采用單行種植,株距為60cm左右。定植不宜過深,以育苗基質和土面相平為準,定植后要澆足定根水。
3.7.1 水肥管理奶油南瓜喜肥,根系發達,一般基肥充足的地塊前期可不進行追肥,若苗長勢較弱,可施一次輕肥,淋施2%~5%濃度的腐熟農家肥。當幼瓜時,每公頃穴施追施高鉀型復合肥450kg左右,追施1次;若植株生長較弱,可選擇性進行二次追肥,間隔時間為20d,并澆足水分,促進幼瓜膨大;轉色期,降低土壤濕度,保持表層干燥。
3.7.2 搭架整枝采用“人”型支架結構搭棚架,利于瓜蔓的攀爬和植株生長。春季雨水較多,可搭建“半避雨”棚,利于花粉傳播授粉,確保結瓜正常。當奶油南瓜5~6葉時進行摘心,促進側蔓生長,一般留3~5個側蔓結瓜即可,植株弱的可適當減少結瓜枝蔓,及時摘除多余側蔓。通過竹竿進行引蔓上架,使枝蔓均向上攀爬,形成扇型分布,利于通風和光照。
3.7.3 病蟲害防治幼苗時期主要受黃守瓜、地老虎和蚜蟲危害,可通過撒施草木灰進行預防,或用阿維菌素、甲維鹽、菊酯類等無毒或低毒藥物防治;病害主要包括白粉病和病毒病,白粉病可用百菌清、甲霜類殺菌劑防治,病毒病可用病毒類藥物防治。
3.7.4 采收當瓜皮顏色由黃白色轉為淡橙黃色,并出現一定光澤、手壓表皮堅硬時即可采收,采收時確保瓜柄平整,避免瓜相碰時碰傷,一般選擇晴天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