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嬋娟
(武夷學院人文與教師教育學院,福建 武夷山354300)
從新農村建設到鄉村振興,鄉風文明任務依舊任重道遠,農村文明實踐供求失衡,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問題依然嚴峻[1,2]。由于當前農村大多只剩婦女、兒童和老人,內生動力不足,需外部力量推動農村文明實踐,黨中央為此提出通過新時代文明實踐來重塑鄉風。2019年,中宣部在原有50家新時代文明實踐國家試點縣基礎上進行深化拓展,全國有500個縣、市、區納入試點。隨著新時代文明實踐試點工作的推進,由縣委書記牽頭、宣傳系統負責的縣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文明志愿服務總隊開始逐漸成為我國新時代文明實踐的供給主體。從該主體本身的性質來看,無論是文明實踐中心還是志愿服務總隊,他們與農民是兩個不同的主體,且進行的是行政化運作,只是“輸血”邏輯,而非“造血”本能,也就無法解決鄉風文明中農民的主體地位問題,以及志愿服務規模化與農民需求分散性之間的矛盾;相對而言,以村集體組織為代表的合作社文明實踐是更加適應鄉風文明的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組織形式。然而,由于當前村集體工作人員缺乏、已有任務繁重、組織制度不完善、經濟聯結性不強、辦公場所受限等,由其主導的農村新時代文明實踐推進緩慢。
與此同時,農民合作社已在全國蓬勃發展。據國家市場監督總局的統計數據,截至2017年底,全國農民合作社已超200萬家,合作社覆蓋面穩步擴大,平均每個村有3家合作社,入社農戶占全國農戶的46.8%。農民合作社已成為重要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現代農業建設的中堅力量。農民合作社的功能也日趨多元,文化屬性和教育功能凸顯,引起了許多學者的關注[3,4,5]。有些農民合作社自發開展了理論教育、政策宣傳、文體比賽、科技普及等活動,內容積極向上,實踐效果良好,且有可持續性。
為什么有的文明實踐進展緩慢,而在農民合作社內開展文明實踐卻呈現出較強的生命力且有持續發展態勢?我們又該如何進行戰略選擇以促進該模式的進一步發展?本文將運用SWOT進行分析農民合作社開展文明實踐所特有的優勢(Strength)、劣勢(Weakness),面臨的機會(Opportunity)和威脅(Threaten)藉此來探討農民合作社開展文明實踐模式的前景,以期為該模式的優化發展提供參考依據。
1.1.1 離實踐需求更近農民合作社是在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或農業生產經營服務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聯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經濟組織。農民合作社以其成員為主要服務對象,提供農業生產資料的購買、農產品的銷售、加工、運輸、貯藏以及與農業生產經營有關的技術、信息等服務。因此,農民合作社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內生主體,其開展農村新時代文明實踐具有“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直接滿足農民的實踐需求。
1.1.2 能克服需求信息不對稱農村原本是熟人社會,祠堂文化、鄉賢文化、民俗文化盛行,信息流通不是障礙。但是,隨著城鎮化進程加速,農民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少,村里選干部都需要點對點通知,各種文明實踐需求信息更難以收集。合作社內的農民,其生產經營活動都在合作社內,農民之間的關系相對緊密,信息溝通順暢,這對在農村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尤為重要。農民的實踐需求可以通過合作社這一組織進行反應,克服了需求信息不對稱問題。
1.1.3 農民合作與文明實踐相互促進農民合作社是互助性經濟組織,把農民團結在一起主要進行農業生產經營。農民合作社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為社員帶去豐富多彩的理論政策宣講、文體衛生活動、科技科普知識、移風易俗等,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合作社的凝聚力,有助于合作社事業發展。當前很多合作社都有夜校,社員們聚在一起學習農業生產新技術、農業經營新方法,一定程度上也為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開展奠定了組織基礎。
1.1.4 利用合作社辦公場所自《農民專業合作社法》2007年頒布實施以來,我國農民合作社發展迅猛,農民從小、散、弱走向大聯合。農民合作社發展到一定程度,基本有屬于自己的辦公場所與活動場所,有些依托大農戶,有些依托農業龍頭企業,還有一些依托各類組織(如村集體、供銷社等)。這些辦公場所涵蓋會議室、活動室、財務室等,條件較好的還具有音響設施、文體設施、機房等,這就為開展農村新時代文明實踐提供了物質基礎。
1.1.5 范圍經濟范圍經濟(生產兩種以上產品)是相對(生產單一產品)而言的,即當同時生產兩種產品的費用低于分別生產每種產品所需成本的總和時,所存在的狀況就被稱為范圍經濟[6]。當合作社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時,本質上是為社員再提供一項或幾項服務,包括為社員提供農業產前、產中、產后服務等,這就會產生范圍經濟,促進文明實踐的開展。例如,合作社在召開社員代表大會時,同時觀看愛國主義教育電影,學習移風易俗知識,這樣就大大降低了農民參加文明實踐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實現了范圍經濟。
1.2.1 農民合作社發展參差不齊農民合作社的空殼社問題一直被理論界和實踐界所爭議,現實中許多個體戶、農業企業注冊合作社只是為了享受合作社的優惠政策,并非真正的民辦、民管、民受益,有些合作社甚至存在大農吃小農的邏輯,在所在村的公信力不夠,號召力有限,影響其開展新農村文明實踐。
1.2.2 文明實踐輻射范圍有限目前合作社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肯定主要以本社社員為主,從經濟特征方面來看,服務對象主要是有一定經濟能力的大農,而合作社外的小農很難兼顧;從人口特征來看,主要是青壯年,婦女兒童老人較少參加,這就使得文明實踐輻射范圍有限。
1.2.3 合作社志愿者隊伍組建不足作為經濟合作組織,農民合作社在志愿者隊伍組織方面能力較弱,也缺乏志愿意識,有時會有一些社員互助活動,但是志愿精神培養不夠。農民合作社志愿者隊伍組建還很不足,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1.3.1 國家鼓勵農民合作社發展當前,工商、稅務、財政、供銷等多個部門出臺優惠政策大力支持農民合作社發展,農業部門更是把農民合作社作為小農戶聯結大市場的關鍵載體給予大力扶持。每年評選出的國家級示范合作社數量顯著增加,合作社發展的趨勢也正在從單純數量轉變為以質量為重,這為合作社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提供了很大支持。
1.3.2 合作社聯合正成為趨勢隨著合作社的發展,單個合作社的力量在對接市場時還是顯得弱小,這就使得同一產品或同一地域的合作社進行抱團發展,成立合作社聯合社。聯合社可以覆蓋更多的農戶和更廣的地域,范圍經濟也因此更為顯現,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效果更好。例如,在浙江、山東等合作社發展較好的區域,在縣一級都成立聯合社,可以整合全縣的合作社資源。
1.3.3 各級黨組織向合作社派駐干部合作社剛成立時,在財務、電子商務、技術等方面都缺乏人才,所以許多地方就往合作社派駐干部,幫合作社解決人才緊缺的問題,因此,目前農村的人才高地很多就是合作社。此外,有些地方的合作社還成立了黨支部,發揮黨建引領的作用,在促進農村產業發展的同時,夯實了黨的基層組織基礎。這樣一來,合作社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就有了人才支撐和組織保障。
校級四期黨課學習,在這之前同樣需要采用民主集中性原則,群眾對院級入黨積極分子進一步推選為校級入黨積極分子,對確定的入黨積極分子進一步進行黨的基礎知識教育,加深對黨的了解,提高黨性修養。在完成學習,會有相關的任務、考試從而提高自身的黨性修養。
1.4.1 文明實踐資金進入合作社后監管難目前,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安排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專項資金,主要用于建設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添置活動設備、進行氛圍營造、開展志愿活動。當這些專項資金進入合作社后,一方面可能成為合作社資金后挪為它用,也有可能因只有合作社核心成員享用而被詬病。這和其他支持合作社發展的政府資金一樣,存在監管困難的問題。
1.4.2 合作社與文明實踐平臺對接不夠農民合作社因其主要屬于農業部門管理監督,與宣傳、文明、文體、科協、教育等這些實踐平臺的對接不夠,可能會導致開展文明實踐活動時出現脫節現象。這些平臺的工作人員主動去對接合作社時可能會被誤解和拒絕,需要有村委會來幫助搭橋。
1.4.3 存在其他集體組織和相關企業競爭在農村除了農民合作社,還有許多集體組織和相關企業與合作社競爭。例如,某些鄉鎮自發成立鄉賢理事會,在操辦村民紅白喜事中貫徹落實移風易俗,樹文明新風,進行文明實踐;廣電網絡公司在農村電視機開機屏幕上進行文明實踐公益廣告,村民每次開電視都能看到。
2.1.1 利用內部優勢和外部機會,但也存在外部劣勢以D養殖合作社為例,該合作社有近500戶社員,因地處偏遠鄉鎮,社員的文化娛樂活動較少,于是就向合作社理事會反映,文明實踐需求很迅速便匯總起來,提出“一周一部電影,一月一場演出”的文明實踐需求,這就體現了合作社離實踐需求更近、能克服需求信息不對稱等優勢。D養殖合作社通過與村文明實踐站、鄉文明實踐所和縣文明實踐中心對接,按照社員需求安排了電影放映計劃,同時派出演出專業指導老師作為合作社派駐干部進行點對點指導,人力資源問題也在合作社內得到了解決。令合作社更意想不到的是,縣文明實踐中心的文體服務平臺還每月資助合作社一定的文明實踐經費,這樣一來,電影放起來了,演出辦起來了,社員的文明實踐活動豐富起來了。同時,合作社承辦文明實踐活動的不足之處也體現出來。合作社外的村民很難參與到合作社的文明實踐中去,間接影響合作社文明實踐活動范圍和社會影響力的擴大;而且文明實踐資金直接進入了合作社賬戶,監管問題也讓廣大社員擔憂。例如,未經社員代表大會通過,合作社用文明實踐資金購買了一套燈光、音響等。
2.1.2 利用內部優勢,但也存在內部劣勢和外部劣勢以X茶業合作社為例,該社有社員約200戶,主要從事茶葉經營業務。在合作社屬地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原有的文化站改造成茶文化中心,展出本地茶業歷史和國際貿易現狀,突出宣講命運共同體和“一帶一路”。茶文化中心交由X茶旅合作社運營,由X茶旅合作社的社員派出志愿者為各自客戶講解茶文化,在文明實踐的同時提升了茶旅品牌形象,農民合作與文明實踐相互促進。但是,目前面臨的一個瓶頸就是合作社志愿者隊伍組建不足,在合作社營銷高峰期往往出現講解志愿者無法到崗的局面。X茶葉合作社現正在尋找市場錯峰的旅游合作社進行聯合,實現范圍經濟的同時,通過聯合社來統籌志愿者資源。但是旅游合作社發展剛剛起步,參差不齊。鎮文明實踐所建議X合作社尋求縣實踐中心科普平臺的幫助,但在對接上也還需要磨合。
2.1.3 充分利用內部優勢和外部機會以W種植合作社為例,該社有近350戶社員,擁有自己的辦公場所,被評為國家級示范合作社,每年在稅收、財政補助等方面得到國家的支持,目前不斷發展壯大。由于業務量的增加,合作社社員之間的摩擦不時發生,于是經過合作社理事會研究,利用合作社辦公場所,成立了百姓評議團。評議團通過做好新時代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宣傳把關,合法合規、公平公正處理問題,在文明實踐的同時,把村民與村民之間、村民與村集體之間的疑難問題、重大矛盾、爭議糾紛及一些歷史遺留問題進行調解。現在W合作社還積極參與到移風易俗活動中去,倡導文明新風尚。
2.2.1 因地制宜且致力于輻射服務外部村民要選擇發展較好的農民合作社開展文明實踐,同時鼓勵合作社面向所有村民開展文明實踐服務。建議可先從國家級農民合作社示范站起步,逐步推廣到所有農民合作社。
2.2.2 文明實踐資金需加強監督文明實踐資金進入合作社后必須做到專款專用。可以借鑒志愿項目的形式,由合作社向村文明實踐站申請文明實踐項目,以實踐站主辦、合作社承辦的形式開展文明實踐活動,村委會對資金使用進行監督。
2.2.3 有條件的地區可嘗試在農民合作社聯合社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并建立農民合作社志愿者隊伍成立合作社聯合社可以壯大合作組織,使其更具競爭力,服務輻射范圍也更廣,與新時代文明實踐各平臺的對接也更為便利,同時也更有利于成立志愿者隊伍。
通過農民合作社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的SWOT分析,表明該模式的發展具有內部優勢和外部機會,但也存在內部劣勢與外部威脅。農民合作社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具有離實踐需求更近、能克服需求信息不對稱、農民合作與文明實踐相互促進、利用合作社辦公場所、范圍經濟等內部優勢,與農民合作社已蓬勃發展、合作社聯合已成為趨勢、各級黨組織向合作社派駐干部等外部機會,充分運用這些內部優勢與外部機會,進一步推動該模式的發展。在未來發展進程中,要統籌推進,兼顧各方,走出符合當地實際的農民合作社新時代文明實踐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