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 蘇
(江西省鉛山縣鵝湖鎮傍羅小學 江西 鉛山 334500)
為了讓小學生具備數學學習的信心,打好未來數學學習的基礎,學生們不僅要具備扎實牢靠的基底,而且要具備靈透的反應能力,應對創新題型的變化。而課堂時間是學生們接受隨堂訓練并獲得教師親自指點的最佳場所。因此,本文基于學生們正確靈活運用所學數學知識的意念,對小學數學隨堂練習的設計理念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相應的實施細則,希望對提升小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和數學思維能力、夯實數學基礎具有一定的助益作用。
1.1 針對性原則。隨堂的本質含義就是就當堂課剛剛講解的內容進行練習,因此,這種練習的針對性非常強,或者考察學生們基礎理解能力,或者考察學生們的思維靈活度,也可能考察導入時學生們對新舊知識關聯性的把握程度。題不在多,而在于精,因此,教師要深入教材內容的實質和知識點關鍵環節和易錯點以及學生們的認知能力對習題資料進行整合和優選,保證學生們對剛剛進行的內容理解到位,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學生們的思維。例如,當數域拓展到實數領域的時候,對于實數間大小的對比,我就把正數間對比、負數間對比以及負數與正數間對比等都進行了檢測,而其中也涉及正負整數、正負小數以及正負分數,當然我也不會忘記0這個特殊的數字。經過當堂檢測,學生們對實數間大小的比對再也沒有出現過問題。
1.2 分層原則。對不同的數學知識,因為認知差異和生活中對數學知識的體驗和體察程度都不一樣,學生們對于不同的數學知識領域有著不同的個體認知。因此,對于數學基礎不同、新知識的接受度不同的學情,我們布置隨堂練習的時候要保證所有學生們都能夠感受到自己真實的知識掌握程度并有個體的提升感悟。因此,教師在設計隨堂練習的時候要遵循分層原則。而分層的基礎就是教師對學生們在課堂上表現的細致觀察以及平時數學學習的情況的認知。
1.3 創新原則。新課程標準重視學生們思維能力的培養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提升。因此,在設計和優選隨堂訓練的時候,教師不應該只選成題,可以嘗試根據自己對學生們學習情況的了解親自組題,自己設置考點,考察學生們的基礎知識的領悟程度以及遇到實際問題后解題的靈活程度。有時網絡上優質的數學教學平臺也會提供一定的創新題型,教師也可以借鑒過來,讓學生們的思維在不同的題型中得到點撥和拓展。
2.1 采用多元化的隨堂練習形式,提升學生們的數學核心素養。小學生不并排斥書面練習,但是卻更對形式多樣化的練習方式更為青睞。為了提升學生們對練習的關注度和認真度,采用多元化的作業形式非常必要,而且從教學本質上看,多元化的隨堂練習形式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們對于知識掌握的熟練度和敏銳度,也能提升口語表達能力、互動交流能力、質疑辨析能力以及歸納總結能力等綜合素質,提升學生們的數學核心素養。例如,在學生們學習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時候,運算順序是解題的關鍵,我就設計了糾錯比賽的隨堂練習形式,學生們對于黑板上各小組參賽選手進行糾錯,發現錯誤并糾正得2分,發現錯誤但是糾正無效沒有積分,而如果既沒有發現錯誤也沒有糾正扣一分,把正確的改成錯誤的扣兩分。學生們對此隨堂練習非常感興趣,覺得又緊張刺激有心生向往,讓心里面癢癢又有點兒膽怯。
而隨堂課堂探究作業,能增強團隊合作并激發學生們的發散思維和研究興趣。例如,在討論兩條直線平行的判定方法和性質的時候,需要學生們根據已有的平行線的定義、相交線的定義以及對角的認知,通過想象和畫圖推演出線、角和量的關系,讓學生們的知識探索興趣、研討能力和邏輯思維都有所提升。
而口語表達能力則在數學概念解釋完之后,讓學生們用自己理解的數學專業語言進行描述,學生們對概念的理解透徹程度與學生們的表達邏輯清晰度有很大的關系。學生們是否對解題技巧有所理解,是否在知識遷移過程中存在疑問、學生們對數學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是否形成等都可以借助學生們的口語表達體現出來。因此,在數學理論講解結束之后,我經常會鼓勵學生們作為教師的小助手到講臺上面來講解例題,一方面鍛煉學生們的臨機反應能力和應對的膽氣,另一方面則是為了檢驗學生們對于理論知識的理解程度,排在最后的才是為了提升學生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尤其是用數學邏輯和數學符號進行表達的能力。
2.2 即時評價和自我反思,提升學生們的感悟能力。任何訓練都會有結果產生,這個結果與學生們的認知素質有很大關系,也會影響到當堂課的教學效果。如果有了結果,卻不對結果進行評價和反思,這個結果的實際教學意義就會大打折扣。因此,每次在隨堂訓練結果出來之后,我會讓親自參與的學生自評、組內互評或者我親自給學生們評價。而這個評價的價值則與學生們自身的悟性有很大關系。有的學生能感覺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如在小數乘法和除法中數位算不對是因為自己對小數位的排位規則沒有理解到位,而有的則是因為個性急躁而導致看錯數錯數位等。這些有自身感悟的學生會成長得較快,因為他們有感悟、有意識和思維能力,也有行動主觀能動性。有的學生則愿意接受他人給予的建設性建議,這樣的學生也會走得很穩;但是有的學生則是自我感覺良好,即使存在問題和他人的建議,也會認為自己只是一時馬失前蹄,教師此時要課下對這些學生們進行心理上的引導和行為上的督導。只有在評價和反思中學生們有所感悟和改進,訓練的價值才會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