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閩芳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湖頭中心學校 福建 安溪 362400)
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也面臨著改革。而為了響應“以生為本”的新課程理念和“自主探究”的數學課程標準,合作學習應運而生。小學數學合作學習是指學生以小組的方式自主思考、探究,共同經歷數學知識、掌握數學知識的一種學習方式,其可以增強學生的探索欲,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力,提高學生對知識的使用能力。但是,合作學習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如合作學習動力不足、合作學習方法不當等。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微課作為強心劑被適時地納入合作學習,提高了小學生合作學習的質量。
合作學習是一種集合學生智慧,相互扶持,深入學習數學知識的學習方法。雖然它能夠放大學生的學習能力,但是,面對一些棘手的問題,有些時候合作學習也需要幫助。而此時,微課這種知識表現力極強的手段,就可以幫助學生繼續完成合作學習,深度學習數學知識,進而強化了合作學習的質量。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在合作學習面積公式的過程中,學生提出了疑問:為什么所乘高一定是相對應底面上的高?而面對這一問題,小組內并沒有同學能夠回答,合作學習陷入了困境。此時,我引入了微課,播放了動畫視頻。視頻中,平行四邊形被分解成兩個直角三角形和一個長方形,然后拋出了一個問題,即怎么求這兩個直角三角形和一個長方形的面積?觀看微課之后,學生針對問題進行了探究。在合作中,學生發現這三個圖形的面積求解都是相對應的底乘以高。之后,組內有同學提出:為什么要我們求三個圖形的面積呢?針對這一問題,學生進行了討論,之后發現: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就等于某一直角三角形的底加相對應的長方形的底再乘以高。由此,學生深刻理解了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提高了合作學習的質量。可見,巧用微課,可以強化合作學習質量。
合作學習雖然是有效的數學教學方式,但是,學生的合作學習動力卻不足。如“襄王有夢,神女無心”。所以,教師必須解決學生動力不足這一問題。而為了發展學生的內動力,促使學生主動合作、學習知識,教師就需要引入微課,制作一些富有趣味的微課,激發學生合作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數學廣角—集合”時,為了增加學生合作學習的動力,我合理利用了微課。首先,播放微課內容。學校要舉辦乒乓球比賽,有兩個小組報名參賽,A組和B組。這兩個小組各有16人進行了比賽。比賽中,每個小組先兩人一對進行比賽,失敗者被淘汰,勝利者進入下一輪。如此循環,直至兩組篩選出第一名,然后兩個小組進行決賽。那么,兩個小組一共經歷了多少場比賽?看完微課之后,學生們開始獨立思考,有的同學說:32場,有的同學說:16場,還有的同學說30場……此時,我說:這里面有的同學說對了,有的同學說錯了。而學生反問:老師,正確答案到底是什么?這就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產生了探究的內在動力。于是,我將全班同學分成了幾組,并保證每組有“正答者”作為指路人,帶領學生共同經歷集合知識,獲得正確答案。在合作學習中,學生積極探討,認真聽取其他同學的發言,高效學習了集合知識。可見,巧用微課,可以增加合作學習動力。
即使數學教材再生動具體,小學數學知識也是抽象的。而為了幫助小學生從直觀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形成數學知識和技能,教師往往會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引導學生親自動手實踐。但是,由于認知經驗少,小學生并不能很好地進行合作學習,完成抽象數學知識和技能的任務。為此,教師需要引入微課,用微課指導學生完成合作學習,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從而增強學生數學學習能力。例如:在教學“扇形”時,在學生合作探索關于扇形的新知識時,我發現依靠書本知識和我的從旁指導,學生無法完成合作學習。他們就像無頭蒼蠅,不知道該如何合作學習。此時,我引入了微課,借助微課演示了整個“扇形”的合作學習過程。如怎樣探究扇形的大小與這個扇形的圓心角的大小的關系;在微課的指導下,學生有了頭緒,開始自主合作探究扇形知識。如認識特殊的扇形。學生先進行了相互交流,從“扇形的大小與扇形的圓心角的大小相關”這一結論推出了“求扇形必須先考慮圓心角”。于是,以此為指導,互相討論了大家認為特殊的角,如30°、60°、90°、180°、360°。討論之后,學生分工制作了特殊的扇形。可見,合理運用微課,可以提高合作學習效率。
總之,微課是一種直觀、形象講述知識點的短視頻,其具有清晰明了、創造性強、可重復觀看的特性。在小學數學合作學習中引入微課,可以增強學生合作學習的動力,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效率,從而讓數學課堂生機勃勃。對此,上文對微課在小學數學合作學習中的應用進行了探究,以期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優化數學合作學習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