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林
(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洪墩中心小學 福建 邵武 354000)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師采用的教學模式都是單一而且固定的,根據教學大綱,制定教學目標,然后以班級形式向學生統一授課,完全忽略了學生的個性差異。然而,每個學生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以及數學素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對于教師的講解,有的學生可能覺得非常簡單,有的學生則可能覺得是云里霧里,完全聽不懂教師在講什么。而且,在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師和學生之間基本沒有互動,教師的任務就是講課,學生的任務就是聽課,寫作業。這種模式固化而且單一,導致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無法得到滿足。所以,這篇文章針對以上情況,分析了分層異步教學在小學數學教育教學中的實踐思路構建。
對于層次最高的學生,課本的基本知識點相對簡單,為此,教師在對這個層次的學生進行學習指導時,可以進行適當拓展,從思維角度進行訓練,甚至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學習課本,完成課后練習,教師進行答疑便可,無需對課本知識詳細講解。對于層次較高的學生,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課堂上,只需對重難點知識進行點撥,對于基礎知識,教師只需要通過對學生提問的方式來檢查他們是否掌握牢固。這個層次的學生學習能力一般都很強,學習習慣方面則可能存在問題,教師要耐心地幫助學生培養正確的習慣。對于層次較低的學生,教師在課堂上要重視基礎知識的講解,幫助他們打好基礎。對于這個層次的學生,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多鼓勵,多關愛。這個層次的學生由于成績比較差,可能會有自卑感,缺乏自信心,甚至對數學以及數學老師產生畏懼心理,因此,教師要多鼓勵他們,給予足夠的耐心,幫助這個層次的學生練好基本功,在課堂不斷提升自己的數學能力。這種分層異步指導會讓教師對每個層次的學生的教學事半功倍,同時有效提升課堂效率。
課后練習是小學數學學習的一個重要模塊。學生只有經過大量的練習,才能很好地掌握數學知識點,并鍛煉數學思維能力。在傳統數學課堂,教師對每位學生的課后作業安排都是一模一樣的,要么就是一張統一的試卷。數學能力強的學生可能半個小時才能完成,而數學能力差的學生可能三個小時都無法完成,那么這樣的課后練習顯然對那些層次較低的學生沒有任何用處。在分層異步教育模式下,教師要根據層級不同的學生,安排不同的練習題。對于層級較高的學生,教師可以安排一些具有挑戰性的習題,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對于中間層次的學生,教師則可以安排難易結合的習題,既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進行提升。對于層次最低的學生,教師則應當多安排基礎練習,幫助學生練好基本功。例如,教師在圍繞“應用題”制定練習內容時,需將應用題分為四個層級:一是興趣層級,主要針對毫無數學學習興趣且數學基礎較差的學生,需從學生生活中汲取應用題的創設靈感,以學生生活經驗為橋梁,引導其通往數學知識的殿堂;二是基礎層級,主要針對數學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以例題形式的應用題為主進行創設,使學生通過練習能掌握應用題的解答思路,落實數學教學目標,旨在提高學生基礎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三是能力層級,主要針對數學基礎知識扎實,學習興趣頗高,且數學思維較為活躍的學生,應用題需有一定難度,使學生在解題過程中能獲取成就感,引導其不斷挑戰并突破自我,達到提高其數學素養的目的;四是創新層級,該層級面向所有學生,依據其自身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情況,展開數學應用題自主創設活動,培養學生逆向思維能力,同時檢驗學生關數學知識的學習實況,為教師合理分設教學層級,落實異步教學目標奠定基礎。
課堂評價既能幫助學生找到不足之處,還能督促教師對教學方式進行不斷完善。在分層異步教學模式下,教師既要對學生進行客觀認真評價,同時也要進行分層評價。在傳統數學課堂,教師每次往往給那些數學能力強的學生很高的評價,而那些數學水平較低的學生,也得到較低的評價。在分層異步模式下,教師要善于找到每個層次的學生的發光點,根據各個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進行評價。尤其是那些基礎較差的學生,一旦他們在數學學習方面有微小的進步,教師都要給予及時地表揚和鼓勵,幫助學生獲得自信心,培養數學學習興趣。對于層次較高的學生,如果他們在基礎方面有所疏忽,教師也要進行適當指正。評價要以各層級的教學目標為依據,而不能只看學生成績,是讓每個層級的學生通過評價來成長,進步。
綜上所述,為了有效構建小學數學課堂,教師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認真落實分層異步教學法,真正幫助每位學生學好學生,使整個數學課堂的質量得到有效提升,讓每位學生學有所得,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