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大恩
(貴州省湄潭縣洗馬鎮新場小學 貴州 湄潭 564100)
小學生的抽象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探究能力是比較弱的,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情景教學法進行教學,這樣可以降低教學的難度,進而可以使他們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普遍比較低,導致數學教學效率比較低,情景教學法是以興趣為出發點的,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
數學知識雖然邏輯性強,但是小學的數學學習處于初級階段,不算太復雜。很多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像是圖形的認識和簡單的計算都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密。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時候,應該將課本知識與一些常見的生活情景結合在一起,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將抽象的知識變得直觀形象,將靜態的知識轉變為動態的情景,學生在自己熟悉的情景中更容易理解數學知識。
在情境教學法背景下的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可增加實體教學道具及物品實施演示教學,使學生對教師即將講解的數學知識具有直觀地了解與印象,降低與教材內容的差異,進而調動學生興趣。例如,在講解各類圖形體積的數學知識時,教師可為學生發放相關實體模型,引導學生細心觀察。隨后引入問題“正方形的各邊關系?三角形以及長方形各有幾條邊?”,教師可激勵學生動手實踐測量。在講授圓錐體積時,教師可自制圓柱以及圓錐,并使圓錐中盛滿沙子,引導學生觀察教師共向圓錐中倒入沙子的次數,以及幾次才能使圓錐中盛滿沙子?將這些問題拋給學生,然后指導學生自己實踐操作,使學生充分參加數學知識的教學活動。通過這一情境教學方法,有效強化學生實踐能力的同時,還能培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從而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在小學的數學教學中,我們經常會發現這樣一個問題,有的學生上課聽講很認真,對知識的理解也很到位,但是在進行解題時,就會找不到思路,出現一些低級的錯誤,尤其是對一些應用題的解決,其實,這就是由于學生的解題能力不夠引起的。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可以按照類型對一些題型進行情景演繹,讓學生直觀地了解這些題型的內在數量關系,從而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當情境創建完畢,課堂的氣氛被調動起來后,這時便需要將情境與學習聯系在一起。因為同樣的知識點,如果只是枯燥地對學生講解,學生難以理解,大多數情況是當時理解,課后就忘,甚至有些同學在課堂上都難以理解知識點。而如果將學習的內容融入情境中,學生便會有很深的印象。比如在講解加減法運算中,如果單純地傳授知識點,同學們可能很難接受,但如果將其與分糖果聯系在一起,如“小明有三顆糖果,小紅又給小明兩顆,小明現在有幾顆?”在這種情景中,學生很容易就理解加減法的意義,而且學習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充滿樂趣。
傳統的課堂是灌輸式的課堂,學生被填鴨式教學所控制,而當前新課程改革要求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老師只起到引導的作用。所以老師一定要將教學活動與學生的實踐操作相結合,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綜合素質,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探索中掌握知識,并且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知識。比如在學習數量單位的時候,老師可以引導學生使用計數儀、小木簽、小天平等進行操作,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理解數量關系。再比如在學習長度單位的時候,老師可以準備好棉繩、標尺等教學用具,引導學生對不同的物體進行測量,還可以在體育課上讓學生了解到長度單位的變化,采取立定跳遠、測距繞圈跑計量的形式,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積極探索數學,無形中開發了學生的數學思維。
在當前的大部分小學當中,都已經購置了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輔助,為教師提供了更多教學方式的選擇。在小學數學的教學當中,教師應當靈活的利用多媒體設備,結合教學內容所需,營造相應的教學情境,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體驗。教師應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工作,利用教輔書、網絡收集等方式,收集與教學有關的圖片、動畫、音頻、視頻等資料,在教學當中進行有針對性、有選擇的應用。以幾何方面的教學為例,在當前的網絡環境當中,可以收集到不同幾何圖形之間相互轉化的動圖,利用較為直觀有趣的方式,讓學生對幾何圖形具有一個相對清晰的認識,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及探索愿望,培養學生對于幾何學習的興趣。除了直接使用現成的資料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計算機進行繪圖,并使圖形動起來,有助于加深學生的理解,相比于在黑板當中畫出靜態圖并通過描繪讓學生進行聯想與想象更加直觀,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能夠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在小學數學的學習當中,教師應當推廣情景化教學,利用好情景化教學的優點,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效率;同樣教師在選擇情景化教學的時候,一定要結合小學生的特點,慎重選擇教育素材,在抓住小學生興趣的同時,還要考慮數學這一門學科的嚴謹性,這有這樣才能發揮好情景化教學的有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