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璐
(四川省成都市樹德協進中學 四川 成都 610000)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兩句話是大多數人都聽過并且理解的。化學學科是基于實驗的,因為化學學科的結論、定律等大都是通過多次實驗一步步發現、總結、糾正而來的。因此在高中化學的學習過程中,實驗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只有通過實驗,學生才能夠對化學課本中所描述的各種現象有一個真切的體驗,從而更好地理解和學習化學。所以在高中化學教材中,各種探究實驗成為了教材主要的模塊之一。本篇文章將從高中化學教材探究實驗部分內容存在的缺點入手,具體探索應該如何對高中化學教材的探究實驗部分內容進行改進與創新。
1.1 探究實驗變實踐實驗。高中新課標的人教版化學教材在編訂探究實驗這部分的內容的時候,通常都會在實驗講解以前提出幾個關于實驗的問題,原本這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教材卻又緊接著就自問自答。這樣一來,學生在做實驗的過程中就沒有了探究這一步,只是單純地將課本中的實驗重復了一次而已。這就好比當新電影上映,原本是準備邊看變猜測結局的,但是卻被人劇透了,導致在觀影過程中的樂趣的興趣都少了很多。比如在第五章講解實驗室制作乙烯的方法的時候,關于整個實驗的具體過程、操作方法以及實驗現象都講解得過于細致,使得整個實驗過程就不再具備探究性。
1.2 實驗設計的主體錯誤。很多時候在高中新課標的教材中,都會對整個探究實驗中使用的實驗方法以及具體的操作步驟進行詳細的講解。但是這樣一來就是忽略了學生在探究實驗正式開始前的思考,導致學生在實驗前沒有進行深入的思考,更沒有對相關的實驗方案進行制定、糾正以及優化這一過程。
1.3 實驗缺少創新性。很多時候名義上對教材進行了改革,但是卻是“換湯不換藥”,對于內容的調整并不大。所以在探究實驗方面的內容也是許久沒有更新,始終是保存著原來的樣子。這就導致了探究實驗在探究步驟上沒有實時性,換而言之就是缺少創新性。無論是內容還是步驟,都沒能跟上時代的變化。
1.4 圖不對話。在高中化學教材中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和學習化學實驗儀器以及實驗過程、反應現象等,都會插入相關的圖片說明。但是有時候教材中的圖片卻是與教材的文字敘述存在差異的。比如必修一中插入的實驗室制取蒸餾水的裝置圖片就存在一點小錯誤。在制取蒸餾水的過程中,溫度計應當是放在蒸餾瓶的支管口附近的,但是在教材中的配圖上卻沒能體現這一點。
2.1 先探究后實踐。在編訂高中化學教材探究實驗這一部分的內容時,可以先向學生提問,然后留出充分的空間讓學生進行思考。然后再在后面幾頁的教材編訂中設計可供參考的探究方案以及目的,并且嚴格注明在實驗過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項。提出要求,讓學生對實驗過程中存在的一些現象進行記錄。堅決杜絕在同一頁學生目光所及的地方同時寫出提問以及答案,如此才能有效避免學生在探究實驗的過程中不動腦子的情況出現。
2.2 編訂提問型教材。在傳統的教材編訂過程中,編訂提問型教材就意味著在教材編訂的過程中對實驗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一些現象進行提問,再讓學生來思考現象出現的原因。但是事實上在實驗過程中的現象應當是由學生自己去發現和總結的。所以這里所說的編訂提問型教材,就是指換一個角度來提問。具體來說就是在教材中的提問可以變成根據原理猜測現象。比如鈉與水反應的這個實驗,與其問學生將鈉塊投入水里發出響聲、鈉塊會變小等是為什么還不如問學生說:已知鈉的密度比水小,并且金屬活潑性很強,請問鈉與水會不會反應。如果不反應給出原因,如果反應,思考反應過程中會出現的現象。這樣一來,當學生知道原理去猜測現象的時候,比知道現象去學習原理更輕松,同時對原理的理解也更加透徹。
2.3 鼓勵學生采取多種方法進行探究實驗。探究實驗的過程中很多方法都不是唯一的,因此在教材編訂的過程中,應當指出一種可供參考的、最為常見的方法,然后鼓勵學生在探究實驗的過程中采取多種方法進行實驗。避免對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思維進行束縛,防止學生在探究實驗的過程中出現思維僵化的問題。
2.4 創新探究實驗的內容。探究實驗本質上是為了探究某一種或某一類物質所具有的一些性質或者生產方式等。在這種情況下,教材的編訂過程中可以考慮到替代問題,比如對于兩種同樣能表現所需要探究的性質的物質,可以選擇出現頻率比較低的那一種來進行探究實驗。物質更新就能夠讓探究實驗的內容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從而保證學生對于探究實驗的興趣始終濃厚。
教材既是權威的又是需要質疑的,因此無論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應該對教材的不合理之處予以指明。只有這樣才能夠讓教材的編訂工作做得越來越好,從而給教師和學生提供更好的教學以及學習的依據。進而提高國內的教育水平,為國家的發展培養高質量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