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貞珍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實驗小學 江西 南昌 330100)
小學是為學生打基礎的階段,每一個科目都應該追求教學效果的最大化。但在傳統教學中,字詞句的碎片式教學無法給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感;而且我國的語言環境又會給學生帶來不少的干擾。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必須靈活利用語篇教學的優勢來補足短板,實現英語教學質量的提升。
語篇教學相對于傳統的教學來講是一個新的主張,新的嘗試。它不再是單純以課文內容或者試卷試題為主,而是根據英語的實際應用需求來設定一個句段篇幅。語篇教學更側重英語教學的實用性,符合我們進行英語教育的初衷。但是,由于語篇教學的模式尚不成熟,還有一些問題和不足有待改進。
1.1 語篇教學目的不明。語篇教學側重實用性的教學,但很多老師在選擇組織語篇教學活動的時候,并沒有特別明確的目標。這就導致語篇教學的價值不夠凸顯,學生讀過了、看過了,結果卻沒什么收獲。這樣的語篇教學顯然是無效的。
1.2 只側重字詞句段,忽略了整體教育把控。語篇教學中,很多老師依然像傳統的課堂教學那樣只注重講解其中的生字生詞或者特殊句式,但并沒有從通篇的教學價值去進行深挖。比如我們在四年級英語中有一則聽力資料是討論北京、紐約等不同地區的天氣情況的。那么老師在以這份聽力資料為語篇的教學中,可能更注重weather的拼寫方法教學,或者關于天氣的warm、cold等的關聯;但是對于材料中體現出的日常溝通對話的語態、英語口語表達的語調節奏等實用性的教育內容則缺乏關注。這樣的語篇教學依然沒能脫離舊的教學思路局限。
2.1 課前準備,深挖語篇教育價值。語篇教學的目標不明確,和老師的教育理念不夠放開有關,也說明課前準備不夠充分。針對語篇教學,在課前我們要做好兩件事。其一是根據課程進度和教學目標篩選合適的語篇,不要一味地從課本中摘抄;其二是圍繞語篇本身進行價值的深挖;對于單詞、語法、修辭等知識點固然要梳理清楚,但在涉及到語篇中的情緒表達、思想主張、社交禮儀、飲食文化或者異域風情等各個方面,我們有必要進行提煉,將其融入到語篇教學中去。簡言之,我們進行語篇教學不是為了做淺層次的知識灌輸,而是要上升到語言素養、語言邏輯、表達藝術、思想內涵、精神文化等高層面上去。當然,考慮到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思想觀念,我們不需要涉入太深刻,而是適度的教育引導即可。
2.2 課中把握,語篇教學要注意引導互動。語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做好教育目標的引導,讓學生朝著預期的學習成果去思考進步。比如在《Unit4 At the farm》這篇課文中,有一則Story time是關于農場主題的。老師以這則故事中的對話內容作為語篇,想要讓大家感受語言對話中應有的神態、動作和表達方式。于是,老師先帶領同學們有感情的朗讀了這些對話內容;然后又讓同學們分角色扮演松鼠和小熊,以情景演示的方式還原故事情節,允許同學們自由發揮去做動作、做表情。老師和其他同學則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景表現去提出自己的建議、想法,大家共同去接觸、了解英語對話中的情緒和肢體動作如何與語義表達相配合,對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2.3 課后跟蹤,語篇教學要做好反饋與深化。在課后跟蹤環節,老師主要是需要對語篇教學的目標成效是否達成進行檢驗和強化。比如在語篇教學中我們梳理出了一個關于小故事的寫作思路:設置矛盾——引發關注——對話交流——敘述經過——出主意想辦法——解決問題——圓滿結束。這是一個適用于短小寫作練習的思路結構。老師在語篇教學結束后,可能會布置一道類似的寫作小練習,讓同學們按照梳理出的邏輯結構去構建一個小故事。根據學生的寫作情況,老師再進行適當的拓展。這樣就達到了延伸強化語篇教學成果的作用,也可以更好的檢驗同學們的學習成果,為后續的教學提供一些指導和參考。
語篇教學作為目前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還不是特別成熟的教學模式,在教育實行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教育工作者要準確把握語篇教學中的問題,積極尋求解決方案,從而真正讓語篇教學發揮它的作用。相信隨著教育工作者的不斷探索,語篇教學的模式也將日漸成熟;再配合其他的教學模式,勢必能給我們的小學英語教學帶來嶄新的成效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