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勛力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八字橋中心小學 福建 三明 365117)
新課程改革對數學教學有了更深更廣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更加注重創設數學情境,激發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適時把多媒體引入教學,使枯燥靜止的教材變得生動、形象、直觀,使學生思維活躍起來,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主動完成知識建構,優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
小學生的學習習慣正在養成階段,且學習的思維及學習能力的實踐與提高需要長時間的累積,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加大對學生學習習慣養成的培養與鍛煉。由于小學生容易被其他的事情吸引,要不就是屁股在椅子上扭來扭去,好像不動就很難受的樣子,作為教育者,如果只是簡單粗暴的認為某個孩子就是不老實,不喜歡他,甚至惡言惡語。那樣容易傷害他們幼小的心靈。
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可以遵循兒童生理,心理特點選擇教學內容,注重教學的趣味性和實踐性,選取一些常見的教學內容,兒童感興趣的例如,花鳥魚蟲花草樹木風雨雷電等,兒童都是渴望知識的,他們的好奇新很強,很容易被吸引過來,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在學習方面,小學生具有可塑性,同時其整體教學思維及教學方式要逐步的適應當前小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思路。但是傳統的教學方式,老師在上面講,他在下面昏昏欲睡,即便聽也是一知半解,不知所謂,現代兒童發展理論告訴我們兒童的發展自始至終都是兒童的自我調節,外界的環境刺激,只有被主體選擇,成為主體的反應對象時,才會對主體的發展產生影響。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可以以聲音,圖片,視頻等為手段,將少年兒童帶入一個新奇的世界,讓他們放飛思想,激發潛能。例如《三角形面積計算》,在此課的教學過程中,主要是利用多媒體演示使得學生能夠高效的理解三角形面積,從而結合公式進行推導,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此外借助多媒體教學可以使得學生的數學思想及意識得到高效培養,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及能力。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小學數學教師既要重視基礎知識的有效灌輸,又要注重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加強基礎生活經驗積累,以此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促進教學目標的順利達成。”因此,在信息時代的今天,教師應加大信息技術的應用與開發,掌握學生的興趣愛好與成長需求,創設實踐平臺,推動學生的長足發展。
例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部分知識時,為了能夠幫助學生懂得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由來,教師應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設計這樣的教學課件:學校操場上要鋪設一塊平行四邊形的草坪(屏幕上展示給定的平行四邊形),那么請問同學們,根據大屏幕顯示的數據,你能算出來鋪設草坪的面積是多少嗎?此時,教師還應抓住教學時機,首先幫助學生推演一遍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由來,這樣一來不但能夠加深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認知與掌握,還能更好地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價值,實現小學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在數學課堂教學時靈活、合理地使用了多媒體輔助課件進行輔助教學,一些教學重點、難點就迎刃而解了。
我們知道:《圓的面積》一課把圓轉化成長方形是推導圓面積公式的關鍵,而“化圓為方”是學生理解的難點,利用實物展示等傳統教學方法總是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而借助多媒體電腦展示一切難點都簡單了!
4.1 把圓分為16等份,拼成一個近似的平行四邊形,再閃爍拼成的近似平行四邊形的上邊,突出彎曲感,強調是“近似”的平行四邊形。
4.2 把圓分為32等份,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再閃爍拼成的近似長形的上邊與前一條邊比較,得出變直了一點。
4.3 把圓分為64等份,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再閃爍拼成的近似長形的上邊與前一條邊比較,得出越來越直,拼成圖形更接近于長方形。
通過以上三個層次的演示,采用逐步逼近的方法,加上教師適時的引導,讓學生通過媒體動畫拼成過程的演示發現分的份數越多,每份則越細,拼成的圖形就越來越接近長方形。在操作中實施轉化,既向學生滲透極限思想,又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這一動態直觀的轉化過程有效地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
總之,在課堂教學時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能使教學變得直觀、生動、提高學習效率。我們教師應勤于耕耘,不斷探索,在充分發揮傳統教育媒體優勢的同時,力所能及地利用多媒體這一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力圖營造一種積極愉快而又富有智慧的教學情境,更好地將學生的情感與認知、感受與理解、動手與動腦、學習的主體與教師的主導有機地結合起來,促進學生數學智能整體而和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