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光華
(湖南省龍山高級中學 湖南 湘西 416800)
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歷史的學習是枯燥、無趣的,要想歷史課堂教學變的高效關鍵點在于老師自身,老師的教學策略是否高效、實用就顯得尤為重要。在高中歷史課堂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通過觀察學生的課堂反饋,將其與自己的教學實踐經驗相結合,來選擇正確的教學方式,以此提高歷史課堂的教學效率。
不同的人對高效的課堂的理解不同,但相對于教學過程中低效或者無效而言,它是指盡可能的通過較少的時間、精力投入,以達到獲得較高教學效益的教學活動。通俗來說高效課堂就是能讓學生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低效或無效課堂就是事倍功半的學習效率。其具體表現是讓學生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
在教學策略的實施中,老師可以通過教學思想的轉變、教學方法的更新和運用科技手段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老師在教學方式的設計過程中應該注意將高效教學策略貫穿始終,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2.1 明確教學目標,設置有效歷史教學場景。在歷史課堂的教學設計中,老師應該明確自己的教學目標,并且能通過自己的教學活動使整個教學課堂的氛圍朝著自己所制定的教學目標發展。在歷史的教學中老師對課堂的調節和掌控與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程度是我們關注的重點。比如在《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一課中,老師可以通過播放相關的紀錄片,讓學生對該時期的經濟和壟斷資本有初步了解,并且通過此方式提升學生對該知識點的學習興趣。在觀看短片后,老師讓學生討論不急于去講課本中的知識點,讓學生通過結合影片中的相關內容和以前所學習的知識點,來理解造成此現象的原因以及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對國家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與后果,為幫助學生理解老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來引出該內容。在問題的設計中,問題的指向應該是明確的,老師通過提問的方式來掌控課堂,并且能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但值得注意的是,老師在設計問題的過程中不要太過于復雜并且不應超出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不然可能會導致學生因為問題過難而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在創設情境的過程中,老師應注意情境必須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而且該情境也必須要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能好的達到自己設定的教學目標。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必須明確自己的教學目標,使其有教學的動機,在心理學中,人的一切活動都在動機的推動之下進行的,并且動機是引起、維持一個人的活動,并是活動朝著一定的目標的內部心理動力。
2.2 轉變自身觀念,激發學生歷史學習興趣。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應轉變原有的“學生被動接收”的教學模式,樹立“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的理念。在歷史的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轉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通過改變教學方式,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歷史的教學課堂中來,讓學生成為歷史教學課堂的主體。在歷史課堂的教學中,老師可以通過不斷增加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營造出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能在輕松和諧的課堂環境中學習歷史,這無疑會提升他們學習歷史的興趣。并且隨著歷史教材不斷的更新,其中的教學內容,也越來越適合老師開展互動教學。但老師想在歷史課堂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最根本的是不斷轉變教學模式,在不斷的實踐探索中,找到到適合不同學生的高效的教學模式。在歷史課堂的教學活動中,老師應該不斷尋找合適的教學方法,以達到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從而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效率,并且能讓學生在主動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提升他們的人文素養。
2.3 選擇合適方法,打造高效歷史教學課堂。因為歷史學科本來就是一門純文字的學科,其枯燥無趣的特性,會導致許多學生都不愿意認真的聽老師授課。在傳統的歷史教學過程中,老師通過運用簡潔、生動的語言向學生系統的傳授歷史知識,已達到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快速接受大量知識的目的,但這種教學方法往往會讓學生覺得整個歷史課堂枯燥無趣,這樣會讓學生對歷史的學習產生厭惡的心理。為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率,老師可以在歷史的教學中嘗試運用不同的方法,比如小組合作學習法。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通過組員之間的合作探討、不同組別之間的競爭,讓學生能積極主動積極的參與到歷史課堂中來,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在歷史課堂中掌握歷史知識,并且通過不同組別之間的競爭能不斷激發學生的歷史學習熱情,以此提升歷史課堂的教學效率。
綜上所述,老師在歷史課堂的教學過程中,還應不斷的反思自己的教學方式,發現自己教學中的不足,并不斷的完善自己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歷史課堂的教學效率。這不僅能讓學生學好高中階段的歷史,并且能更好的培養學生的思維學習的能力、人文素養和愛國情懷,這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