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同
(甘肅省和政縣二甲小學 甘肅 和政 731200)
小學六年級數學的應用題已經不再是像小學中低年級的那樣,只是表示單純的數量關系,而是將幾何圖形和生活實際聯系在一起,另外學生們還將首次接觸涉及到分數和比例的應用題,難度比較大,所以本文從以下兩個方面探討如何讓學生們在面對應用題的時候能夠更加得心應手。
審題這一基本環節無論是在考試過程中還是在完成課后作業的過程中都是很重要的,它能夠讓學生們清楚這道應用題涉及到了哪些知識點,應該用哪個部分的數學知識來解決這個問題,可以說學會了審題就能節省至少一半的做題時間,準確度和做題的效率都能夠有所提升。目前學生們面臨的問題是他們不知道該如何通過審題從應用題中提煉自己需要的信息,在訪問過程中,有學生透露在寫應用題的時候他們對題目中出現的數字都很敏感,所以他們會去思考每個數字的意義,甚至在解題過程中他們覺得要是沒有用上所有題目上出現的數字的話,他們就會遲疑很久。從這里可以總結出學生們在審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是對基礎知識的運用不夠熟練,其實在做應用題時,保持對數字的敏感度是一個很好的習慣,但是要清楚題目的要求是什么,現在的小學數學應用題有時候為了考查學生們對理解題目的能力,會在題目中出現很多迷惑性的數量關系,所以題目有時候會出得很冗長,很多學生在看到這樣的題目的時候就會很慌張,但是其實只要提取幾個數量就能夠做出這道應用題,究其原因是基礎知識不扎實,對自己的判斷沒有信心。例如這道題目:某商場在中秋節的時候舉辦了促銷活動,全場商品都在原價的基礎上打九折,消費超過100元還會在超出的錢再打九折,問當天購買原價80的中秋節月餅,要花多少錢?這就是很典型的迷惑型題目,盡管題目中給出了多個條件的數量關系,但是在實際解題過程中由于并不滿足數量關系發生的條件所以不予考慮,只要在原價上打九折就能夠得到正確答案,所以教師們要引導學生們學會審題,能夠從題目中提煉出自己需要的信息,這樣在解題過程中不僅能省去很多功夫,還降低了題目的難度,一舉兩得。總而言之,審題過程中學生們要迅速確定自己需要的信息并從題目中提煉出來,要相信自己對題目的判斷。
小學數學應用題的實質就是表現各個數量之間的關系,然后通過運算得出答案。也就是在題目中會在一個不變的恒量作為呈現數量關系的聯結點,所以只要抓住題目那個不變的量,就能夠得出應用題中存在的數量關系式。例如這道題:小明每天從家里去學校都會和小剛碰面,從小剛的家去學校要比小明遠二分之一的路程,求小剛的速度比小明快多少?不難看出,這是經典的路程時間類型的應用題,題目中還涉及到了小學六年級數學的分數概念,從題目中我們可以得到一個信息,那就是小明和小剛到達學校的時間是相等的,也就是說到達時間這個數量關系是題目中的恒量,是不變的,那么我們就可以根據路程的數量關系式來得出問題的正確答案。另外在小學六年級數學的教學中關于涉及到分數概念的應用題,有個很重要的數學思維,叫做“單位1”,代表著題目中所有數量關系的總和,無論題目中的數量關系怎樣變化,都不會脫離這個“單位1”的數量范圍,所以在教學過程可以使用直觀的圖型來表示這個“單位1”的數量關系,例如線段圖就不錯,用一條線段來表示總量,通過劃分線段上的小線段來表示各個數量關系,通過這樣直觀地展現數量關系,學生們就可以輕易地掌握應用題的解題思路。除此之外,教師們不妨給學生們仔細講解每個知識點在應用題中的應用形式,讓學生們知道在涉及到該知識點的時候題目中會出現什么樣的變化,讓學生們掌握在解題過程運用知識點的時機,這樣能夠提升學生們的對題目的敏感度,降低出現錯誤的機率。判斷題目數量關系是解答應用題的關鍵,通過引導,讓學生了解分數應用題有關概念的本質屬性,探究數量關系,掌握解題思路及其推理過程,從而對分數應用題的知識有正確的認識,能夠培養學生們的數學思維,知道該從什么角度來看待題目中涉及到的條件,這對即將升學的六年級學生們來說是很重要的。
綜上所述,要想學生們能夠在面對小學六年級數學應用題的時候能夠得心應手,首先就得學會審題,抓住題目要點,熟練運用所學到的基礎知識;其次是要讓學生們明白小學數學應用題的本質,明確數量關系,學會通過線段圖來判斷題目中的條件關系,另外最重要的是教師們要在小學六年級數學應用題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幫助他們做好升學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