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慧蘋
(江西廣信區清水鄉中心小學 江西 上饒 334106)
數學新課標明確指出:在數學教學活動中,采取多種措施、利用各種手段來吸引學生注意力,促進學生思維緊跟教師節奏,同時引導他們掌握正確的解題思路。一年級的小學生思維模式還停留在幼兒園狀態,對于小動物、故事有著天然的興趣。所以說我們在創設教學情景的時候,可以利用小動物的故事情節來吸引學生注意力。比如在課堂導入的時候我就說:“小明的爸爸是動物園的飼養員,他負責喂五只猴子。有一天小明爸爸帶來了十根香蕉,那么他應該怎么給五只猴子分香蕉才公平呢?”這樣利用學生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緊緊抓住了他們的注意力,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他們的探究欲望。
小學低年級的數學對于語文來說較為枯燥,雖然創設了故事情節激發了學生對求知欲望,但是要想讓他們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保持注意力集中,需要對教學手段進行加工。如今信息技術相對成熟,先進的教學輔助工具也深入到了課堂教學活動當中,多媒體等科學工具使得枯燥的數字變得豐富多彩,也使復雜抽象的教學內容變得形象生動。如在學習6和7的加法的時候,就可以利用電腦軟件制作成小動畫。我就設計了6寶寶和7寶寶的爭吵故事情景:6寶寶說兩個數相加6的算式比較多。7寶寶跳出來說,不對7的算式要比6的算式多。接下來6和7從百寶箱里往外掏自己的算式,比一比到底誰的算式多。通過這樣的小動畫,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也引導學生對數字6和7進行分解。借助先進科學教學工具,我這堂課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小學生愛上數學必須從興趣開始,從對數學的興趣到對數學的探索,再由探索到得到正確答案,最后在問題的突破中感受到成功的體驗。有了愉悅的學習體驗學生才能有進一步探索的欲望。然而數學知識必須經過反復的訓練才能夠得到扎實的知識,取得學習技能。然而數學的抽象性和嚴密性很容易讓學生產生退縮心理,所以說要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到趣味,就必須使得習題變得生動、有趣。兒童對著游戲有著天生的迷戀,讓游戲活動滲透到教學和練習活動當中,符合低年級活潑好動的性格特點,也能夠有效鞏固知識、提高效率,能夠讓學生真正的愛上數學。數學游戲形式多樣,在教材和教輔中也有所體現,如開火車、找朋友、對口令等。除了教材上提供的游戲形式,教師也可以把學生生活中常用的游戲形式融入到教學當中,如拍手歌。在鞏固6的加法的時候,我就把它編成一首拍手歌:“你拍1,我拍5,1和5組成6;你拍2,我拍4,2和4組成6,……”學生在這有節奏的拍手游戲中,鞏固了數的分解和組合。除了游戲兒歌也是一種有效的活動形式。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語言功能發展不全,不能深入理解數學定義和定理。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這些定義和定理用學生熟悉的語言表達出來,采用押韻的兒歌形式幫助他們記憶。如在認識數字的時候,我就編了順口溜:“1象哨兵站崗,2象農民彎腰,3象耳朵聽音,4象紅旗迎風……”學生通過朗朗上口的兒歌,很快認識了數字。這樣的教學形式即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有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順利地突破了難重點。兒童生性好玩好動,所以在教學中,我們教師也要用生動有趣的教學形式、活潑的態度來引導學生。
樂學之下無負擔,只要學生想要學就會覺得學習是一件充滿樂趣的事情。讓學生在學習中玩起來,讓他們在玩中得到知識、得到學習的快樂,這也是新課改向我們提出的要求。帶著這種信念,一線數學教師也對教學模式進行了大膽的創新,探索出“游戲式教學模式”、“活動式教學模式”、“問題式教學模式”等多種教學模式,教學模式改革在我校掀起了巨大的浪潮。然而無論哪種教學模式,也要經過實踐的檢驗。我們學校旁邊是一片向日葵園,孩子們每天都沉浸在向日葵總是朝著太陽微笑的神奇當中。而我向他們提出了問題:誰能告訴我,這片向日葵園子里有多少多向日葵花?聽到問題他們一下愣住了,這要數得數多長時間啊。我說可以給我一個大概的數字。這時候他們就大膽的猜測了起來,而我說你們的猜測是沒有根據的,來我帶你們猜一猜。然后我帶他們來到園子旁邊,邁出一步,數了數這一步為邊長的正方形里有多少朵向日葵花,然后用步子測出園子的面積,對向日葵花做出了估算。孩子們看著我的方法佩服極了。在我們難道小學低年級課本的時候,感覺里面的內容好少啊,哪用的了四五個月,只要一個月就能講完。然而真正實施起來,發現從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消化能力來看,這看似很少的知識確實需要四五個月的時間來學習啊。這就需要我們通過各種手段、方法讓學生來理解知識、夯實知識。
總之,教學活動是需要教師和學生都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科學有效的教學方式是教師來引導整個教學活動的開展,起到了一個導演的作用。而學生才是學習舞臺上的一號演員。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采用科學的教學手段來帶領學生進入神奇的學習世界,讓他們在玩中獲取知識,讓數學課堂充滿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