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藝藝
(福建省龍海市榜山中學 福建 龍海 363199)
初中生物是與生活聯系緊密的學科,為了在有限的課堂空間、時間內向學生展示完整、逼真的生物實體、生物知識,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用各種生物教學媒介,展示生物多樣性,讓學生看得見、感受得著。比如用實物、模型、解剖,信息技術手段,實驗儀器設備等多種教學手段來讓學生對于抽象的生物知識有一個具體化的了解,讓知識具象化,可以進一步促進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
夸美紐斯認為:“教學的藝術光亮是注意。”只有引起注意,觀察才能有效。初中生年齡小,注意力易轉移,大部分依賴于形象思維。多種教學手段的運用可以具體直觀的作用于學生的多種感覺器官,使課堂更具感染力和表現力。導入新課時用它來創設情境、能使學生集中學習的注意力,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哺乳動物的多樣性》一節的學習中,我們可以選擇用多媒體教學播放《動物世界》和《人與自然》中有關的畫面,一下子就激起學生的濃厚興趣。又如,在《流動的組織——血液》這節課,我們可以選擇讓學生用超輕粘土對各種血細胞進行模型建構。適當的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把學生從枯燥無味的聽“天書”中解放出來,變成了集中注意力的樂學,在愉快的“享受”中完成學習任務,有效地克服了學生的苦學、厭學現象。
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在有效的時間里加大課堂教學內容的傳輸密度。利用多樣化教學可以加快教學節奏,可以節省許多準備工作、與課堂教學關系不大的環節,從而加大教學內容的傳播密度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如在《細菌》一節的教學中,我們可以把巴斯德鵝頸瓶實驗制作成微課讓學生在課前完成,把課堂時間留給細菌結構的模型建構,既豐富學生的生物知識,又提升教學效率。學生理解深刻,記憶持久,減少了課堂寶貴時間的占用,省時省事省力,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效率。翻轉課堂、多媒體等教學手段、方法的運用,使常見知識的講解篇幅縮短了,課堂教學節奏加快了,知識的傳播密度提高了,形成了快節奏、高密度的現代教學特點。
2.1 實物模型,具象抽象知識。在現代生物教學的研究過程中,實物模型教學是多樣化教學思想研究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積極地運用實物模型來促進學生的知識理解。例如,在進行“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這一知識點的講解時,有關神經元的概念學生很難理解,甚至一些學生對于神經元的概念僅從字面意識進行理解。我們可以通過放大模型,將神經元的模型向學生展示。學生在觀察后恍然大悟。生物概念和其他學科概念一樣,具有抽象、概括、組合和再組合的特點。因此,教師借助多樣化模型讓學生理解生物概念,更能夠讓學生系統地、完整地學習知識,在遇到生物問題時在腦海中具現模型進行解決。
2.2 現代信息技術運用,具象反應過程。教師的教學手段隨著現代化教學的不斷深入得到極大地豐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常見的生物及現象是生物學研究對象,那些微生物以及身體內的微觀結構,植物等也是生物學研究的內容。教師可以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向學生展示多樣化圖片或者視頻,將抽象的、看不見的生物反應過程直觀地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到抽象的生物。例如,在學習“水分的吸收、運輸、利用和散失”這個知識點時,我們可以利用這樣的教學課件:用紅色箭頭標注水分的運動,再加上水分在不同部位(器官)發生變化時的聲響,整個過程真實感、運動感、趣味感強,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就對知識進行了理解和記憶,與傳統的掛圖、投影等手段相比,教學效果明顯更好。突破重點難點,結合運用多媒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樂學”,還培養學生的良好的生物學素養,探索精神。
2.3 實驗、實物、實踐教學,具象感知世界。具象的感知世界可以通過創設真實情境來實現,,教師在教學中會經常用到的創設真實情境的途徑主要有實驗教學、實物教學、實踐教學。比如,《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細菌和真菌》等實驗教學;《調查周邊環境的生物》《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種子植物》《開花和結果》《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食物中的營養物質》《植物的生殖》等實物教學;飼養和觀察動物(如螞蟻、鼠婦、菜青蟲)的行為,觀察家燕的遷徙行為,制作動植物標本,參觀動植物園、博物館、大學等實踐活動。通過這些途徑,為學生提供真實的認知情境,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不輕易放棄的科學精神、不拘一格的創新思維。
為了能夠激活生物課堂,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能構建完善的生物知識體系,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教學手段,將微觀的過程具體化,從而真正地讓學生的生物知識得到提升、生物思維得到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