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進
(新疆阿勒泰市中心小學 新疆 阿勒泰 836500)
課外活動是指課堂教學之外的教學活動,它與課堂教學相輔相成,既有密切聯系,又有一定的區別。課堂教學是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學生發揮主體作用的教育行為。課外活動則更加突出學生的核心作用。以學生自愿形成的小團體為依托,針對某一活動進行自主活動和自主學習,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獨立性、責任心和參與意識。當前教學的核心內容是提高學生的國語運用能力,其中提高少數民族學生的國語能力更是重中之重。語言學習離不開語言環境。因此,教育者應努力引導少數民族學生利用好身邊得天獨厚的語言環境,依托學校豐富多彩的國語語言資源,使學生真正感受到國語的語用文化,學生之間的交流方式也將由簡單的單、雙向交流,轉為多向交流,從而大大加強學生的國語交際能力。
課外活動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性格,興趣,采取相應的活動形式。我經過長期實踐總結出以下幾種相對較特色、能有效提高少數民族學生國語水平的課外活動。
1.1 語言文字類型活動。故事改編:教師首先為學生提供短篇閱讀,學生自行閱讀(提高了學生的國語閱讀能力),接著將學生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進行分組,讓每個小組的學生先進行組內討論,當對這一故事的大概內容有了進一步的理解認知后,再選出一到兩名代表,用國語對這一故事進行擴編或縮編,甚至可以借助想象力對故事的內容和結局重新設置,并在活動之后將小組改編的故事以文章的形式寫出來。學生在這一活動中充分的鍛煉了國語的口語表達和寫作能力,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也是一個很好的推動。例如:學生閱讀了《阿凡提的故事》之后,在小組之間展開討論,讓學生發揮充分的想象力并集思廣益在小組的合作之中完成對故事的敘述和改編,學生一方面覺得自身才華得到了發揮的空間,另一方面又使學生各方面的國語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鍛煉,還能能讓學生自己體會跨越各個障礙的喜悅以及學習國語的成就感。可謂一舉多得。
劇場表演。老師和學生一起討論,設定一個相對真實的,能夠和學生平時生活實際相吻合的情景。學生們各司其職,在這一表演中承擔不同的角色,并在老師的幫助下自行編表演中的對話和旁白,老師則將表演的過程錄制下來,結束后放給學生們看。大家一起分析表演中同學們在口語表達中的優缺點,并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予以改正。這樣的行為能夠有效的幫助學生在其就近發展區學習使用國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時間有限,也可由老師直接設置一個對話場景由學生進行會話練習。
另外也可設置一些國語水平相對較高的少數民族學生參與的活動,包括演講、國語角等活動。我通過研究發現這些活動的設置雖然針對的學生范圍較小,但也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迅速提高那些國語水平相對較高的學生的國語能力,并成為廣大國語學習者的榜樣帶動更多的少數民族學生學習國語。如:我校組織了以“我的中國夢”“如果我是阿勒泰中心小學的形象大使”等為主題演講比賽。同時,長期定期舉辦國語角,也是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學生之間的溝通學習對一個孩子的國語表達能力的提高是至關重要的。每期國語角成功的關鍵在于提前一周通知相關的主題,給學生一個充分準備的時間,使國語能力薄弱的學生每次和其他學生進行交流都能作較好的準備,這樣一方面有利于他國語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培養了他開口說國語的自信。
1.2 文體才藝型。文化才藝類型包括與漢族學生進行文化交流、藝術節文藝表演及才藝大賽,民族服裝展、中國傳統才藝學習、中國傳統文化講解等、畢業晚會活動、校園歌曲比賽。這些活動的設置,幫助培養少數民族學生國語素養并發展學生國語思維能力,發展學生基本的國語聽說讀寫技能,形成用國語與他人交流的能力,為今后繼續學習國語和用國語學習其他學科文化知識的能力。
另外,少數民族擅長手工制作,將漢族學生和少數民族學生進行分組,少數民族學生親自演示并介紹本民族的手工制作,這種活動的設置很大程度上推動少數民族學生的國語學習動力。而籃球比賽,足球比賽,拔河比賽等體育類活動的設置更是迎合少數民族學生愛好體育這一特點,以他們喜愛的形式在活動中潤物細無聲地學習國語,結交漢族朋友,品味中國傳統文化。
1.3 影視欣賞類。目前,我地區少數民族學生中存在的“啞巴國語”的現象,主要原因在于學生輸出的國語內容多為國語課本所輸入內容,然而課本的內容并不能涵蓋生活的方方面面,從而導致少數民族學生的茫然和膽怯。對于語言學習者來說,聽說不分家,聽力的理解能力促進口語表達能力。影視作品作為少數民族學生生活當中接觸機會最廣、趣味性最強、接受程度最高的文化載體,能直接、集中、生動地展示國語語言習慣。影視欣賞課的學習活動對于促進少數民族學生的聽說能力有很大的幫助作用。教師根據學生的興趣和認知水平,切中生活與實用,選擇適當的影視作品進行剪輯,將影視作品中最精彩的對白、旁白、畫面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以聲光電的藝術效果呈現給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聽的基礎上(聽語音,語調,聽詞、句的表達,聽各種角色的言外之意,)通過小組活動的形式,或模仿,或配音,或評論,或分析,或猜測劇情,或改編續演……通過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大大發展語言技能,長期堅持影視作品欣賞也有利于學生突破聽力和語言表達的瓶頸。
2.1 課外活動的設計要有計劃性、科學性。想要開展好課外活動,就必須目的明確,有計劃,有組織的擬訂課外活動計劃。計劃的制定要以調動全體參與學生的活動積極性為前提,活動內容不宜過難,以便于不同程度的學生接受。每次開展課外活動,組織者都要考慮周全。要準備好活動所需的物資和文字材料,制定出合理具體的活動規則、評分標準及獎懲辦法,同時還應盡量提前預見到活動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相關的解決辦法。
另外,課外活動的設計應具體的考慮學生的多種需要。據我調查,目前各個學校所開設的課外活動多為文藝和語言文字類社團。而學生正值青春期,對體育活動(特別是男學生)充滿了向往和熱情,因此,我建議各個學校多開設一些體育方面的社團,如:武術、拳擊、足球、籃球、乒乓球等。這些活動一來可以增強學生體魄,二來在活動中語言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內容,這又是提高學生國語能力的好機會。
2.2 課外活動的設計要適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做到因材施教。課外活動的設計要適合學生語言水平和年齡特點。活動內容過難,學生的國語水平相差過遠,他們就會產生畏難情緒;內容過易,學生會因為缺乏必要的刺激而覺得索然無味。因此,組織者根據學生的實際國語水平的高低不同設計相對應的課外活動。特別是針對程度比較低的學生,在課外活動的設計上應該低于課堂教學的要求。
2.3 課外活動的設計應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我地區為少數民族集聚區,極具民族風情,少數民族學生大都能歌善舞。學校可以據此展開相關的課外活動。如:少數民族服飾模特大賽、民族歌舞比賽、民族手工品展覽等,充分發揮本地區特色。
此外,我區是自治區重點旅游城市,周邊風景秀麗、古跡眾多,旅游資源豐富。也可以開設旅游類課外活動,以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地理條件,形成與眾不同的課外活動體系。
2.4 教師應適當介入。原則上講,課外活動的主體是學生,教師只需適當點撥,切不可包辦。但由于學生的水平不一,當活動開展的不順利的時候,教師的介入也是非常必要的。特別是有些程度比較差的學生,對這樣的活動信心不足,一次碰壁后就容易裹足不前。教師可以對其單獨指導,當他順利完成幾次活動后,自然會感知其中的樂趣。當然教師主要在活動組織方法、活動成果表述方式上給予指導,以免造成學生的依賴心理。
通過對阿勒泰各中小學學生課外活動的調查研究,我簡要分析了課外活動在少數民族學生國語學習中的影響,并總結了幾種能有效提高學生國語水平的課外活動的形式。根據調查分析:絕大多數的少數民族學生認為課外活動對自己國語能力有較大的提高作用,能夠提高國語的聽說技能,并增強自己學習國語的信心,同時,任課教師也應注重課外活動與課堂教學的結合,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使課外活動能夠在國語學習中發揮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