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艷如
(新疆哈密市第六幼兒園 新疆 哈密 839000)
音樂是幼兒園課程建設當中不可忽略的內容,通過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熏陶,能夠陶冶幼兒的性情,激發幼兒的審美意識,有效挖掘幼兒的藝術潛力。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和熏陶,不應該只是在正式的音樂課堂環節,還要滲透于幼兒生活的各個方面,讓音樂成為幼兒生活的一部分。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基于一日生活滲透音樂是非常必要的,這樣幼兒在生活當中就能夠感知音樂帶來的愉悅體驗和喜悅情感,給幼兒的綜合發展創造良好條件。幼兒教師要把握好一日生活的教育契機,讓音樂在生活中滲透交融,密切結合,促進幼兒生活音樂化。[1]
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當中,生活活動是占據極大比重的活動事項,生活活動開展的主要價值在于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斷糾正他們不良的生活行為,使得幼兒能夠在生活活動當中累積更多的生活經驗。所以讓音樂在一日生活當中滲透與融合,首先需要抓住生活活動的有利契機,用音樂給幼兒營造愉悅寬松的生活環境,讓他們在投入各個生活環節時能夠確保愉悅的心情,優化生活活動的秩序。生活活動包含著多個不同的環節,在不同的環節,教師可以引入針對性強的音樂作品,提高音樂滲透的針對性與有效性。例如,在入園環節,為了消除幼兒不舍與家長分別的情緒或者是恐懼陌生的心理,為他們投入一日生活打好基礎,教師可以在此時播放《讀書郎》、《上學》等音樂作品,讓幼兒可以迅速步入到學習生活氛圍中。再如,在進餐環節,為了對幼兒進行良好進餐習慣的培養,可以在這一生活活動中進行音樂滲透和融合,舒緩他們的用餐心情,對幼兒進行音樂啟發。比方說播放《天空之城》、《Kiss the rain》等鋼琴曲作品,既不會打擾到他們正常進餐,又可以對他們進行良好的音樂熏陶。在幼兒午睡時,可以播放《搖籃曲》、《夢幻曲》等輕音樂,讓他們可以安靜下來,順利入睡。
學習是幼兒一日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且幼兒的各項學習技能更多的是在學習活動當中完成的。考慮到學習活動在一日生活當中的突出地位,教師在滲透和融合音樂的過程中可以把學習活動作為一個重要部分。幼兒園的學習活動通常包括區域活動和集體活動這兩個大的部分,而教師需要根據這兩類活動的特點選擇音樂作品進行滲透,對幼兒進行藝術啟蒙。區域活動是幼兒自主學習的一項活動,通常會將區域活動設置不同的主題內容,比如美工區、閱讀區、音樂區、科學區、建構區等等。其中音樂區可以給幼兒開展與音樂相關的實踐活動創造良好的條件,于是教師可以抓住這一時機,引導幼兒學習他們喜愛的樂器,演唱感興趣的歌曲,或者是選擇簡單的音樂劇進行表演。而在其他區域活動當中,可以根據區域的特點與要求,來選擇相應的音樂作品。比方說,在美工區可以播放《月光》、《卡農》等高雅音樂,喚起幼兒創造靈感。集體活動通常是非音樂性的純理論文化課堂活動,在這樣的活動當中,可以給幼兒播放悠揚舒緩的音樂作品,讓他們輕松愉悅的學習,增強他們的記憶,讓他們對所學內容產生深刻印象。
喜愛游戲是幼兒的天性,游戲活動貫穿幼兒一日生活的全過程。游戲能夠讓幼兒充分釋放天性,吸引幼兒注意力,增加幼兒的參與度,讓一日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在一日生活當中的游戲活動開展當中,恰當引入和滲透音樂能夠增加游戲活動的新鮮感和豐富性,增加幼兒的參與積極性,讓幼兒在更加輕松愉快的游戲環境當中成長進步。教師可以把游戲活動和音樂結合起來,在培養幼兒生活能力以及學習品格的同時,對幼兒進行良好樂感的培養。例如有不少幼兒在喝水時常常會出現拖拉的情況,在喝水上話費很長的時間,面對這一情況,教師可以拿出電子琴或者是其他幼兒喜聞樂見的樂器,給他們的喝水配樂,每個音符代表幼兒要喝一口水,用這樣的音樂游戲活動培養幼兒良好的喝水習慣,增強他們的音樂感知能力。
音樂和幼兒的成長發展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音樂會影響幼兒的心理發育與性格塑造,如果能夠讓音樂滲透和融合到幼兒的實際生活當中,就能夠給他們提供一個寬松的環境和愉悅的成長氛圍,給幼兒今后的學習和成長帶來助力,同時也能夠挖掘幼兒的多元智能,特別是音樂審美素質。幼兒教師要持續革新教育理念,在現代化教育思想的指導之下推進幼兒教育活動,找到音樂和一日生活的最佳契合點,消除幼兒在學習生活當中的陌生與緊張情緒,讓幼兒的接受力得到提升,同時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