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文
(山東省日照市莒縣城陽街道第二中學 山東 日照 276500)
在教學實踐中我做了一個關于《農村小學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的課題研究。在校本研修指導活動中,我對本鄉鎮小學數學教師課堂教學技能現狀進行了調查,發現不少教師制作的教學課件不能滿足學生學習上的需要,這一現狀引起了我對信息技術與數學知識教學有效整合的關注與思考。現從以下兩個個方面進行了探討。
1.1 重視演示現象、傳授知識,忽視揭示過程、培養能力。在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中,應重視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的精心設計上。信息技術的出現,更為重要的意義在于我們可以用“建構主義”的思想來進行教學設計,可以為學生實現“意義建構”創設更為逼真的“情景”,可以改善認知環境,注重對學生認知方法的培養。如:例如:二年級《10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中,用課件清楚的展示了數數的過程,課件的交互性做得很好,可教師成了實現交互的操作者,教師的作用只是點擊鼠標,沒有起到引領學生自己動手動腦探究知識的作用。可見,這樣的課堂教學,忽視了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造成了“學生瞪著眼睛看,教師圍著電腦轉”的現象;學生成了所謂的觀光者,對所學內容印象不深,更不用說自己動腦去探索研究了。
1.2 重視形象思維教學,忽視抽象思維教學。多媒體輔助教學的特點是能夠使靜態變為動態,抽象變為形象,但是過多地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把一切抽象問題都形象化,又不利于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一切都形象化了,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就可能下降,如:數學學科是一門特別需要抽象思維能力的學科,抽象思維能力的削弱不利于數學的再學習,特別不利于高等數學的學習。固然傳統教學偏重邏輯能力培養的認知構建有一定的局限性,運用多媒體技術開發學生形象思維的心理優勢和學習潛力可以彌補這一缺憾,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生命力就在于在教學過程中既訓練使用右腦,又注重開發左腦,一定要注意如何恰到好處地使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相輔相成,優勢互補,相得益彰。
1.3 過多地展示多媒體,忽視教學過程。很多教師認為必須把課件做得非常完美,色彩比較亮麗,但這往往會分散學生注意力,對學生的觀察產生干擾,不利于看清問題的本質。在信息技巧與課程整合的實際利用中,教師的課件只是原模原樣的照抄書本,把本來書本上的文字、圖片等投影到大屏幕上。例如:教師通過課件把課本上“做一做”要完成的填空題標題演示給學生,學生答復后再把答案展現出來。這樣的課件內容并沒有超出書本內涵,這種整合與靠語言與粉筆的教學沒有本質的差別,相反丟了教學之源—課本。教導信息起源是多渠道、多層次的,我們不能把信息技巧手段作為獲取教導信息的唯一依附,不要認為上課用了計算機就做到了信息技巧與課程的整合。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不是零敲碎打的行為,而應該進行系統性的思考與規劃。教師不僅要有一定的信息素養,還要有一定的教學設計能力。在課中與課后,教師可以通過教學反思、同伴互助、專家引領等校本研修活動,進一步對其有效性進行審視與評價,使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這一教學工具有效進行和持久發展。針對教師在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如下有效整合的對策與方法:
2.1 認真學習提升教師自身信息素養。在研究、推行、實踐新課改的過程中,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始終是一線教師的重要實踐主題,提升教師自身信息素養是教師所面臨的迫切任務。教師自身信息素養表現的方面有很多,教師能否將抽象的、難以理解的學科數學知識借助信息技術的功能直觀、形象地呈現出來,促進師生的教與學這一雙邊活動,也就是說,能否將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有效整合在一起,教師自身信息素養,直接影響著信息技術與課程有效整合的達成度。這要求教師要認真學習信息技術知識,學會有效地將信息技術整合到課程中去。
2.2 研讀教材探尋有效整合的關鍵點。教師在研究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把握好課程框架結構和教材的總體特點的基礎上,應該研究教材內容,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把握住教材的結構體系和內容特點,弄清教材內容的前后聯系及邏輯關系,梳理出教材的知識點,為教學設計和有效整合的實施奠定基礎。尤其是教師通過研讀教材,可以初步確定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為有效整合中作好準備。所謂關鍵點,是指教學過程對理解和掌握重點、難點知識起決定性作用的知識。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準確地抓住了教學內容中的關鍵點,就能夠順利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綜上所述,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教師不但要明確教育培養的目標、明晰自身的角色,還要學會有效地將信息技術整合到數學教學中去。有效的信息技術與數學課堂整合并不是單純看使用的技術有多好、多新,使用技術的時間有多長;關鍵是要把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教學的手段轉變為學生的學習方式,發揮信息技術在數學學習中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優勢。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的整合,既能拓展學生的學習環境,也是教師學習情境的有力且不可替代的工具。為此,教師的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整合的能力,不但是職業發展的動力,也是個體專業發展的動力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