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琪
(內蒙古通遼實驗中學 內蒙古 通遼 028000)
理性思維包括類比與推理、比較與分類、分析與綜合、批判能力、抽象與概括能力。提高學生的理性思維,有利于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提高教學質量。
類比與推理是理性思維之一,是指通過對某一事物屬性的理解,從而應用到其他相似事物中。讓學生學會用類比推理的方法,能夠將書本中虛擬的概念具體化,形成類比推理的思維。比如,在進行生物細胞生長教學時,生物細胞在生長到一定程度后便會分裂生長,并不會無限制長大。教師可以以生活中腌蘿卜的現象作為知識的切入點。同樣的兩只蘿卜,一只切塊腌制,一只整根腌制,顯然最后切塊的蘿卜腌透所用時間更短。這是由于切塊的蘿卜體積小,外部的醬料更容易滲透入蘿卜之中,從而減少了腌制時間。同樣的,由于細胞的體積較小,從而能夠從外界獲得更多的物質傳輸,在生長到一定程度后,其物質交換速率無法維持其繼續生長,因此到達平衡,生長也會收到限制,所以不能無限制地增大。因此,只有通過分裂的形式才能使生物不斷生長。這種類比與推理的方式,幫助學生了解了更多相似的知識內容,提高了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
教師在教學中使用的材料應當確保內容上的特征鮮明,同時使材料更加貼近于生活,學生親切感更強。通過使用一些相對典型的材料,能夠大大降低學生在進行對比與分類的難度,使學生更容易掌握,從而有梯次地提升理性思維。比如在生物分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不同小組,對生物進行分類討論。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不同生物科系、種系的特征,從而將不同的生物進行合理的歸類劃分。通過學生對生物特征的了解,對生物能夠進行比較,并針對共有特性進行分類。同時,學生在聯系這種共性與差異分類的同時,能夠形成框架理論,對生活和學習中其它的事物同樣適用。
人在認識一件事物的過程中,是由其現象到本質的轉變,即由外而內的進行了解。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學會剖析事物的整體,將整個事物分為不同的部分,進而針對不同的部分進行研究,最后將研究得到的結果進行整合,從而得到最終結論。通過綜合分析能力的培養,能夠增強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教師要設計一些有趣味性的教學內容,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學過程充滿挑戰性,提高教學效率。比如,在人體生理活動的教學過程中,一些人體現象是微觀存在的,但是卻不能直觀感受,因此使教學過程變得抽象,學生學習產生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可以準備一些相似的原理性展示,讓學生了解基本的活動狀態。例如,教師用針管來模擬人體肺部的運動過程,利用針管推拉產生氣壓的現象解釋人體呼吸的過程。通過教師對學生的引導,能夠使學生認識到事物的本質,得到人體生理活動最根本的作用。
批判性思維是對已認知知識的一種重新認知,與認識過程相似,同樣包括解釋、分析、推理的過程,只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需要進行自我調整,是學生好奇心理以及探究能力的表現,也是學生形成核心素養的重要特點。所以,教師應當在教學的過程中利用一些反例或者特例,引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更加主動的對知識內容進行學習和探索,幫助學生產生思維的批判性,養成學生批判性思考能力以及探索研究的習慣。比如對于一些比較容易混淆的生物理論,學生很容易誤解,因此,教師可以將兩者之中的一個特定拿出作為反例或者特例,讓學生進行仔細的分析和研究,當學生受到否定之后,便會產生更加深刻地認知,因此印象加深。再將兩者進行融合比較,學生分辨起來就更加容易。通過反例或者特例的提出能夠使學生更加積極的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當學生利用重新分析、比較的過程得到結果后,對知識內容有了全新的認識,因此不容易產生概念的混淆。同時,批判性思維的訓練也幫助學生提高理性思維,有助于良好思維方式的形成。
課堂小結是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課堂小結中,學生需要在短時間內對所學的內容進行整合和應用,對知識的掌握是一種鞏固作用。學生在進行系統性的概括中,學會了對知識的總結,能夠以最簡單明了方式做出概括。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抽象與概括能力得到了提升,對理性思維的培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之前,教師要針對此節課堂知識制定合理的課堂小結作業,在課程結束后,學生按照課堂作業進行知識整理。采取這種方式學習,學生能夠有效了解知識的掌握情況,對一些沒有理解的知識進行整合。同時教學根據學生的課堂小結,了解教學過程中的難點以及不足,做好充分的調整和備課。
教師在進行教學方案的設計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理性思維的培養,體現在教學的各個過程當中。教師應當結合相關教材內容,運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對知識內容進行拓展延伸,以學生的理性思維方法作為目標,充分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