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振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附設江門外國語學校 廣東 江門 529100)
眾所周知,良好的教育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在中小學的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同時,教師要提高自身的素質,明確人才培養的質量要求,打造專業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教師隊伍。所以,要對當前中小學音樂教師素質提升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比如教師職業情感不足、教師的知識結構缺乏平衡性、教師綜合能力有待提升、教育觀念較為落后等,針對具體問題提出有效的策略,有利于突破應試教育的束縛,加強對學生精神世界的建構,推動音樂教育與課程的不斷發展。
1.1 音樂教師缺乏足夠的職業情感。職業情感是教師對教育工作所產生的內心體驗,要求教師具有豐富的情感,主動對教育工作作出貢獻。特別在中小學音樂教師教學的過程中,職業情感要落實,對音樂教育功能進行正確認知。然而,部分學校的音樂教師工資及福利待遇較差,沒有形成對音樂教育的正確認知,逐漸缺乏職業熱情,教師職業情感不足,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取消極的體驗,沒有對學生的審美進行深入培養。
1.2 音樂教師缺乏平衡的知識結構。在音樂教師進行教學活動開展時,要具備專業的知識和平衡的知識結構,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然而,部分音樂教師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沒有對一些綜合性的知識進行學習,使得知識結構失衡,不利于推動音樂教師的持續發展,同時,不滿足當前對音樂教師所提出的要求。
1.3 音樂教師的綜合能力和素質有待提升。在對音樂教師進行調查的過程中,發現教師在教學設計、多媒體使用、教材解讀、學生評價的方面存在一系列的問題。部分教師對于音樂教材沒有進行深入挖掘,沒有使學生深入地去感受音樂作品所帶來的情感;其次,教師對于教學設計方面能力較為薄弱,沒有對課堂活動進行有效組織,對學生的評價方式也較為單一,使得藝術教育的過程中,沒有對學生的審美與創造能力進行有效發展。
對存在問題的原因進行分析:首先,要考慮應試教育的理念會影響教師教學理念,缺乏對音樂教育的重視,過于對升學考試的強調,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過程中,忽視學生藝術素養的提升,同時,音樂教師產生職業情感不足的問題,工作較為消極,影響教師專業發展。其次,教師對學生精神世界的建構存在不正確的認知,更注重學生體力與智力的發展,沒有結合藝術來對學生進行個性發展,忽視對學生的感性教育,使得學生對精神世界構建遭到漠視,也使得音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缺乏對音樂教育功能與價值的正確認知。同時,部分地區音樂教育的支持較為薄弱,教師的福利待遇受到影響,音樂教師的社會地位偏低,也影響音樂教師的職業奉獻精神,阻礙音樂教師素質的進一步提升。
3.1 開展音樂教學實踐。在中小學音樂教師素質提升的過程中,要引導教師開展音樂教學實踐,對課內外的音樂活動項目進行參與,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同時,要加強音樂教育的科研,針對不同主題開展教學研究,有利于提升中小學音樂教育的質量,提高教師對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
3.2 強化在職教育學習。對教師進行培訓,有利于推動音樂教師專業成長。因此,對教師進行在職教育培訓,加強素質結構的完善,明確教師教學的理念。同時,在對音樂教師進行培訓的過程中,要注重教師綜合性知識的學習,均衡音樂教師培訓的培訓機會,制定合理的培訓方案,發揮優秀教師的引導作用。通過對優秀教師的課程進行觀摩,有利于提高教師培訓效果。
總而言之,在當前的中小學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引導中小學音樂教師提高自身素質,加強對課程的研究。在具體的策略應用時,要注重教學實踐,通過對優秀教師的課程進行觀摩,在教師平臺上相互溝通經驗,開展交流。同時,要加強對音樂教育的科研,借助多種形式開展專題的音樂教學研究。其次,對于教師要進行在職培訓,注重音樂知識和技能的提升,確保教師的音樂設置達到標準。除此之外要提高教師的音樂文化素質,使得在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的過程中,傳遞音樂作品的內涵,引發學生的心靈共鳴,感受音樂教育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