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雪琴
(貴州省赤水市寶源鄉幼兒園 貴州 赤水 564702)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出:藝術是人類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達自己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和情緒態度的獨特方式。《綱要》也指出藝術是幼兒“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而美工區作為幼兒園區域活動重要組成部分,為幼兒提供了大膽嘗試、積極探索、主動創新的機會和環境。使幼兒能將自己觀察到的周圍比較熟悉的事物,運用自己喜歡的藝術形式,如繪畫、泥工、編織、撕紙、粘貼等,通過操作不同的美術工具和材料,運用不同的簡單圖形、符號和自己喜歡的顏色來進行美術表現。從而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審美能力、想象力、創造力。但在實際的教學中,美工區材料投放單一,管理缺乏科學化,不能滿足幼兒需要等問題日益凸顯,對此,我們進行了實際探究。
1.1 一次性投放材料缺乏科學性。在實際的教學中,很多老師會根據本學期教學的大致需求,要求學生、家長把本期大概所需的材料一次性地準備好,然后投放到美工區。這樣看似有計劃,準備也齊全,剛開始時也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一是學生容易損壞部分材料;二是時間久了,學生喪失了興趣;三是沒有新材料的補充,學生的求知欲得不到滿足。
1.2 投放的材料以教師意志為中心。美工區的活動是為了給幼兒提供一個表達自己的機會,促進幼兒小肌肉和精細動作的鍛煉與發展,培養幼兒發現美、感受美、欣賞美的能力和創造力,并從中獲得美的感受和體驗的活動。因此,這樣的活動必須遵循幼兒的喜好、年齡特征、身體特征等因素來選取材料。但在實際投放的美工區材料里,雖然材料充足,顏色鮮艷,精美絕倫,但處處都顯露出教師的意志和認識。許多幼教工作者對美工區材料的掌控欲過強,對于目標的制定、材料的選擇、材料的投放、材料的操作方式、作品的形成手法、成品的展示方法形成高控,使幼兒處于封閉式教學,只能按照教師的要求機械操作。而幼兒喜好什么材料、適合什么材料、能用什么材料都沒有得到體現。比如:收集廢舊塑料瓶,通常是老師認為塑料瓶的可塑性強,適合投放美工區,所以請幼兒收集。這樣的收集,卻忽略了讓幼兒通過生活觀察或者集中活動發現塑料瓶的妙用,及思考美化利用塑料瓶能呈現的效果。
1.3 投放材料對學生不具有探索性。材料是否有趣、可變、可操作與幼兒能否主動參與操作有很大影響。在我們搜集的材料中,有的可以直接投放到區角活動中,有的在經過加工組合以后更能發揮材料的最大功用。在實際的活動中,多數老師在美工區放置了許多高度結構化的材料,幼兒只能根據材料的固有模型動手操作,這樣不僅限制了孩子想象力的發展,而且對于年齡較大的孩子來說這樣的玩具沒有難度,玩法單一,很容易喪失興趣,使孩子的動手動腦能力也無法得到真正的鍛煉,也就無法實現培養孩子對新事物的探求,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的教育理念。
2.1 以幼兒的需求和興趣為出發點,投放相應材料。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幼兒美工區投放材料時,必須遵循幼兒喜歡這一原則。但幼兒興趣是短暫的,易受條件的變化而不斷變化。所以,在材料的選擇上要符合幼兒的需求,并盡量引導幼兒多觀察,多思考,多創想,發掘生活中廢舊材料的妙用,能夠行成自己的創意鏈,將自已感興趣的材料分類好投放到美工區,這樣,才能滿足學生的興趣和需求。由于美術區域中材料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使幼兒的想法不受材料的限制,自由選擇,盡情發揮。因此,幼兒創作的作品可謂是千姿百態,充分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如:在表現魚的時候,有的幼兒因為看見過家人畫魚,于是就會用蠟筆在紙上畫魚;有的幼兒參加過陶瓷的創作,于是就學者用橡皮泥制作魚;還有的幼兒在家里剪過紙,他們就大膽地用紙剪開始創作魚的剪紙畫;還有得幼兒學過吹畫,他們就在紙上吹出魚的樣子。在幼兒與材料的作用中,幼兒們新奇的構思與大膽的表現使畫面活潑而富有生氣,不僅畫得形態各異,而且表情、動作都非常生動、有趣。從中增強了幼兒對藝術活動的創作興趣。美工區里的各種材料蠟筆、剪刀、橡皮泥、墨水等都幼兒充分利用,發揮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2.2 以幼兒學習目標核心,促進材料的動態性。在區域中投放的材料要有一定的教育功能,而且玩法要多樣。因此美工區投放的材料要根據幼兒的發展目標、主題計劃及時的增減、變更,不能一次性投放過多,也不能一成不變。要能根據孩子的興趣、活動主題的變化進行定期更換、添加。如:小班在開展“甜甜蜜蜜”的主題時,教師發現幼兒對各類糖果很感興趣,就發動家長和幼兒為美工區提供制作糖果的材料,大家帶來了橡皮泥、冰糕棍、塑料紙、卡紙等,在開始的一定時間,幼兒們積極的參與,制作了大量的“糖果”,還進行了分享,教學效果十分好。隨著主題“小小幸福家”的推進,以前“甜甜蜜蜜”主題的材料幼兒們沒有興趣了,于是我們就及時進行下架,為孩子們更換進去了各種小動物、小書桌、小椅子、樹木等。讓幼兒自己動手去操作、想象和創造,為小動物設計裝飾溫暖的家,從而確保了下一個主題的正常開展,同時,也讓幼兒對美工區的喜愛之情一直延續下去。
2.3 依據幼兒個體差異,有層次地投放材料。《指南》中指出:“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兒發展過程中的個別差異,支持和引導他們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展。”由于幼兒的家庭背景、成長環境、身體發育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其早期經驗、個性特征以及生理功能等原因在不同的領域中發展也不盡相等。因此,我們在美工區為幼兒投放活動材料時要盡可能地考慮到不同孩子的發展差異、認知差異、動手能力等,分層提供多種材料,觀察孩子在活動中的需要,隨時更換材料,滿足不同孩子的發展需要,促進每個幼兒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