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小楠
(山東省青島四方小學 山東 青島 266031)
小學數學是鍛煉和培養學生思維的一種手段,其設立的目的主要是為了(1)開發非智力因素(2)啟蒙辯證唯物主義(3)培養科學思維(4)愛國主義教育。雖然我國當代的小學數學教育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國際奧賽屢獲金牌,比同年齡下的歐美國家學生計算能力領先,但是在社會發展對人才需求的新形勢下,過去許多小學數學教育教學方式已經不能適用人才培養的新要求。這就需要深入小學數學教育教學的內部,從更多方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提出一套解決思路和建議。
1.1 教育教學目標過于注重應試成績。小學數學教育教學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教學目標不明確,應試成績要求和素質教育所占比例不平衡。在實際的教學中,許多學校將應試成績作為衡量教師水平的唯一指標,績效工資和獎金也只和應試成績掛鉤。小學數學教師往往為完成應試教學任務,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應試成績的提高上,缺乏對于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和學習思維的培養,使得學生創造性思維發揮的空間很受局限。
1.2 教育教學方式陳舊。好的教學方式可以替代機械性重復。小學數學教育教學面臨的第二個問題是過于側重教,忽略學。當代小學數學教師雖然知識面廣,教的經驗豐富,但是忽略學生學習端情況,使教學成果不能長時間鞏固,整個課堂都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只是單純機械地配合教師,沒有全身心的參與到課堂。有一部分小學數學老師將各類題型都總結成了套路模板,印刷成冊,每日課堂任務都是教授學生照模板做題,造成學生學習系統不連貫和不清晰,課堂興趣乏味。還有一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對多媒體新興教育教學工具缺少應用,還存處于黑板書寫的時代,課堂效率低下。
2.1 明確教育目標,合理分配教學比重。教師層面,在小學數學的備課階段,需要教師明確教育教學目標:為什么學數學,為誰學數學,怎么學數學,結合課程改革后的教育要求,準備一套全面細化的教學綱要,應用于數學教學中。在教學階段,讓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同時,提高素質教育比重,加強對于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和學習思維的培養,提高學生創新創造思考能力。學校層面,提倡教師待遇多要素掛鉤,摒棄之前惟應試教育成績作為考量教師隊伍人才的單一指標做法,給教師提供一個適宜的教學環境。
2.2 激發學生興趣,營造學生為主教學氛圍。以學生為本,將學生做為小學數學教育教學的主體,教師為輔助客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全面提升學習能動性。在小學數學教育教學設計時,要結合學生的身心年齡進行,根據不同階段學生的需求,以能動性為導向,動態籌劃教學內容和進度。帶學生進入教學設計中,將教師設計轉為教師學生共同設計,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便于老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和知識興趣點。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可以以寓言或者笑話作為開篇,引起學生注意力,為后續教學奠定基礎。興趣是最優的動力,將教學內容和學生關注的地方結合起來,激發學生興趣,創造活躍的思考氛圍。引導學生自主提出問題,自主探究問題,充分發揮學生在小學數學教育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與此同時,不可避免的由于內部和外部環境差異,每個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點不同,理解能力不同,偏好方向不同,因此要進行針對性的分層次教學,因材施教,平日做好學生對于數學關注點的調研工作,滿足每一個學生對數學的訴求,尊重學生的數學學習發展需要,提高學習困難生的轉化率。
2.3 運用多媒體教學,提高課堂效率。小學數學教師合理運用新興多媒體教學工具,可以極大地提高課堂效率,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吸收,寓教于樂。在小學數學教育教學中,多媒體教學手段應用處于起步階段,可以參照我國發達沿海城市的中學教育情況,將計算機輔助教學,平板電腦書包教學,學習軟件視頻教學等新興多媒體教學方式引入課堂,多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充分調用學生聽、說、讀、寫能力,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減少純黑板教學,避免盲目加課和補課。
我國當代小學數學教育教學的發展任重道遠,需要每一位教師將激情、責任和辛勤投入其中,用愛去包圍每一個孩子,關注新時代下人才需求,實現新課改目標,只有如此,每一粒種子才能成為花朵,每一顆幼苗才能長成參天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