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麗華
(河北省隆化縣第二中學 河北 隆化 068150)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迸d趣是指個體事物或從事某項活動的心理傾向,表現為個體對某種事物或從事某項活動的選擇性態度和積極情緒。學生的數學興趣就是指學生力求認識數學的心理傾向,表現為對數學學習的選擇性態度和積極情緒。小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才能促使他們主動地學習。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使學生注意力集中,產生愉快緊張的心理狀態,讓大腦處于活躍狀態。這種狀態是學生接受教學信息的最佳時期。它能夠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生對數學是否有興趣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一般地說,人類對韻律、節奏、語言和美的感受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本能。所以語文、音樂、美術等學科較之數學來講,學生更感興趣,而數學高度的抽象性常常使學生難以理解,對數學望而生畏,因此不容易對數學產生興趣。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不是強制,而是培養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數學,理解數學,明確數學學習的意義,在興趣的引導下,學生才會擺脫“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對于小學生的數學學習來說,興趣在其中發揮的作用尤為突出。小學生對于一切都存在著新奇感,感到一切活動都那么有趣?!稊祵W課程標準》提出了要對學生培養數學興趣的要求;提出了“使學生具有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由此可見,如何使學生對數學產生理趣是個值得探討的課題。那么怎樣才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一堂課成敗的關鍵是學生的學習熱情。作為教師,不僅要考慮學生“能否”學習,更要重視的是學生“是否喜歡”學習。從而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的特點是活潑發好動,他們的思維發展處于從形象思維到抽象邏輯思維過渡階段,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必須創造條件,讓學生動手操作,通過擺弄學具,幫助學生獲取知識解決問題。例如在教學圓形面積時,先讓學生動手把圓形轉化成學過的圖形,然后說一說學過圖形與圓形之間的關系,最后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聯系操作過程得到圓形面積=πr2。這種從動手操作到語言敘述,從語言敘述到公式的得出,就是由直觀到抽象、由具體到概括的過程。在這種有教師指導下的實踐活動中,學生手腦并用,發現和解決了數學問題,參與了獲取知識的全過程,學得積極、主動,嘗到了探求知識的樂趣。
數學教材有自己的特點,蘊含著豐富的可產生學生興趣的因素。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接近和探究事物本質及其因果聯系的實質,這一過程本身乃是興趣的源泉。”教師應挖掘這些因素,充分發揮教材中內在的潛力作用,創設情境,使學生產生興趣。例如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由學生出題,教師與學生比賽,看誰判斷快,學生對教師的“秘訣”產生了興趣,迫切想要了解,強烈的求知欲望已經成為一種求知的“自我需要”。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各種情境的創設已越來越重視,特別是利用多媒體設計情景,學生的興趣被激發,課堂效率大大提高。
興趣是學生獲得知識和能力的源動力,有興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會進取,學生因為對某些現象覺得奇怪,不明白究竟是為什么,進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精心設計的課堂提問可能將學生的思維狀態進入到“最近發展區”,激發學生的思維興趣。
學生對數學理趣的產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需要慢慢的積累和影響,一旦學生對數學產生了興趣,那么學生會對學好數學產生很強的自信心,會不懈的學習數學知識,甚至會在數學中做出一些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