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 吉
(西藏日喀則市拉孜縣芒普鄉中心小學 西藏 拉孜 858100)
儀式是人類社會為了表達內心深處的感情,將內心的情感轉化成程序外部化表現的一種行動模式。人們以獨特的方式展示自己的精神世界,使旁觀者能受到感染進而產生共鳴。
在學校,每天都有各種各樣的儀式。說學習就是一種儀式也不為過。例如,每天上課前和下課后,老師和學生都有一些固定的語言和行為。當老師要求學生回答問題時,學生會主動站起,這是一種禮節,也是一種儀式。儀式并不一定會產生儀式感,但儀式是儀式感產生前提。
根據小學生身處的身心發展階段和他們的心理特征進行班級管理會更科學且有效。
1.1 善于模仿行為。小學生沒有足夠的知識,所以為了處理研究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需要通過模仿別人來學習一些經驗。書本知識可以通過教學或者學生的思考來完成,但社會知識必須從社會生活中獲取。學生可以通過模仿特定的程序和活動,特別是模仿受稱贊的例子的行為,獲得社會經驗。一些社會規則和社會合同也需要實際取得。儀式的手續非常整齊,是小學生容易學習的獨特的社會生活體驗。不管你是否理解儀式的背后,這種學習方法都是既方便又快捷的。
1.2 儀式的程序和活動匹配。小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顯示,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特征注重儀式上的感情,并且對有儀式感的活動印象深刻。在生理學方面,小學生成長迅速,神經系統不斷改善,有充足的能量,強烈的欲望和對知識的好奇心,容易興奮。在心理上,小學生的認知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具體的形象思維,只有結合具體的形象才能理解。伴隨行動的思考,對他們的學習更為方便。在整個小學階段,學生的記憶總是基于隨機記憶,不規則記憶是一種不需要意志的記憶。一件事情是否被記住主要取決于刺激的特性。因為人們能夠記住的是一些不尋常的事情和一些特別的事件。
1.3 儀式與情感。參與感和儀式感是一種復雜的情感物理測試,混合了緊張、嚴肅等一系列情緒變化。各種感情的出現,喚起了身體許多感覺的參與,最終形成的感情被深深感受到,喚起了人們高尚神圣的感情。在這種狀態下,人們與他人交流的欲望很高,培養感情更容易。此外,人的潛意識的力量也很強,但是對人的影響卻不大,而人們受到儀式感覺的影響后,改變行動卻是非常可能的。
1.4 儀式感表示歸屬和愛。儀式是外部化的語言。小學生無需表達就能理解自己內在的愛,他們直接的儀式感覺對他們來說更容易接受。所以,小學生的生日和獎勵等能夠滿足他們的需要,得到他們的認識,得到更多的鼓勵。這些簡單的儀式讓孩子們變得溫暖、有愛心。
1.5 儀式是一種文化載體。在典禮上傳遞特定文化的代碼。例如,在現在的春節里,可以從各種各樣的儀式中感受到節日的氣氛。這個儀式的來源是吃餃子、回家重逢、看春節晚會、新年問候、全家人一起聊天等。在這個廣泛的儀式中,受中國文化的影響,了解春節儀式背景下的文化觀點。
2.1 有意義的儀式感。為了創造儀式的感覺,需要深入研究儀式背后的意義。失去文化意義的話,儀式就會變成空殼。入學儀式、各種節日、特定日期的儀式等基于不同主題的儀式需要文化注入。其中,小學生入學典禮應該作為認真和學生感到榮譽的理由。儀式教育應該是規則的、系統的和標準的。系統地設計整個學期的儀式教育計劃,以教育為主題深化概念性教育設計,也許能進一步發展儀式教育的有效性。再者說,儀式教育也是價值觀教育之一。
2.2 有體驗價值的儀式感。學習是精神活動的一種。即使使用物質鼓勵,也必須使用物質來調動精神。物質得到滿足時,人們就會更注重精神的價值。例如:禮儀本身沒有價值,但是有各種文化、精神意義后的經驗價值。若想開展一些活動,便需要參加者的主動,共同設計更互動的節日,能幫助活動順利開展。
2.3 有健康意義的儀式感。儀式的感覺有助于學生應對他們研究生活的變化。據認知心理學說,人們總是試圖解釋世界的一切,每天會發生什么。如果個人能夠進行合理的說明,那事情就不會成為開發的障礙。超越自己的認知范圍的話,個人會設定恢復平衡的方法,更改自己的認知風格和路徑,或者從主視圖更改事件本身。如果不能解釋,這可能會導致學生心理問題的固定,對學生產生長期的影響。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學生相遇、告別的機會非常多,都需要儀式感。儀式的感覺是研究和生活變化不可缺少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段。新時代的教育需要儀式的感覺,儀式的經驗會使教師和學生得到更多的感情共鳴和交流,幫助教師對學生產生微妙的影響。有儀式經驗的學校和教師,通常一半的努力就能得到兩倍的結果。學校關注儀式感,不僅能夠讓小學生能夠取得更全面的發展,還對學校的管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