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丹縣東街小學
目前,我國青少年心理問題比較突出,很多青少年與電視、電腦、手機、電子游戲相處的時間較長,缺少一些與自然界融為一體所體驗到的心靈充實與滿足,他們需要解脫和釋放。網絡不需要太多的人際交往技巧,給富有個性和叛逆精神的青少年提供了一個交往平臺,這也是網絡游戲讓一些青少年不能自拔的原因。筆者認為,通過文學審美閱讀活動對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進行干預,在審美閱讀中培養他們積極的心理素質,是對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質訓練的有益探索,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青少年的情感更加脆弱,也更容易受到感染。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從成人和小伙伴那里尋求溫暖和同情外,他們還會從文學作品中尋求消遣和快樂,文學作品的感染力可以使他們的情感更豐富、更充實,從而抵抗生活中的孤獨、苦惱與不幸。如,我國作家車培晶的新作《瘦狼與胖狼》,用對比手法塑造了天真、善良的瘦狼和自私、斤斤計較的胖狼這兩個童話形象。童話中既有善意的嘲諷,又有溫暖的愛意;既具有輕松、幽默的風格,又表達了作者希望人與動物和平相處的良好意愿。
優秀的文學作品中對于渴求親情、友情的描寫,無疑會給生活中缺乏情感交流的網迷青少年一種情感補償,使他們體驗到人與人之間的美好情感,有助于青少年情感的培養,能為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打好基礎。
青少年心理學表明,青少年思維是一種同原始人思維類似的思維形式,主要借助感性的直觀形象來思考,常常把局部和整體混為一談,把現象當成事物的本質,對事物的因果關系也常以直觀形象感受和直接經驗來解釋。另外,由于受知識的局限,沒有經驗的約束,形成一種“我向思維”,把整個世界同化在自我的活動中。在他們的眼里,月亮是人的臉,或者是星星的媽媽,而星星眨眨眼,樹兒搖搖頭,則是向人們問好……在這種思維影響下,青少年認為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充滿著生命的活力,富有詩意。
網迷青少年只是依照他們所知道的而不是實際客觀存在的樣子去表現事物,因而擺脫了許多現實的局限,可以進行無拘無束的想象和大膽創造。筆者認為,文學閱讀會成為他們產生想象的沃土。優秀的文學作品可以使網迷青少年情感得到熏陶,幽默感得到培養,受到潛移默化的陶冶。充滿著情感色彩、富有幽默感及想象空間的文學作品,與網迷青少年的心理相符。日常生活中,我們嘗試鼓勵網迷青少年閱讀美國作家鮑姆的《綠野仙蹤》、英國卡羅爾的《愛麗絲漫游奇境記》、意大利作家羅大里的《洋蔥頭歷險記》、米而恩的《小熊溫尼·普》等這些有代表性的作品,這對他們認識事物、認識世界的方式必將產生重要影響。
青少年具有強烈的好奇心,這有利于通過文學作品引導和鼓勵網迷青少年,激發他們的興趣愛好。
文學作品以其生動的形象、有趣的情節、活潑的筆法,能把青少年帶入那個他們欲探知的世界,從而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調動他們濃厚的求知興趣。比如,《魯濱孫漂流記》,在故事講述的同時,還融入了海島的地理概貌、動植物、種植技術、烤面包技術、搭木屋、打獵等知識。這類能夠激發青少年探究興趣的作品有很多,如,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的《八十天環游地球》、加拿大作家西頓的《王狼洛波》、英國作家威爾斯的《隱身人》等。文學閱讀可以把網迷青少年的獵奇、探險、無畏等心理,由網絡空間轉移到一片新天地,可以促使他們積極探索新事物、新世界,有利于培養網迷青少年觀察世界、認識世界的新方法。
文學閱讀在樹立青少年的自信心,培養青少年的自我意識,促進青少年敢于冒險、勇于進取的品格的形成方面有著積極的作用,其作為青少年認識世界的另一個窗口,會彌補網迷青少年人格的缺陷。
優秀的文學作品能促進青少年自信心和進取心的形成。如,童話作品《長襪子皮皮》中塑造了一個聰明淘氣、力大無比、常常會搞些惡作劇的9歲小孤女——皮皮的童話形象。她獨立自信,敢于冒險,自我意識極強。這個童話形象能使現實中的網迷青少年被壓抑的欲望得到宣泄。另外,文學閱讀在培養青少年克服困難的勇氣和堅持不懈、百折不撓的毅力方面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總之,網迷青少年可以通過閱讀文學作品治愈自己的心理疾病、調適自己的心理,形成獨具特色的閱讀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