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 笛
(重慶市江津區珞璜實驗小學校 重慶 江津 402200)
德育教學作為當今素質教學的重要發展方向,在各個學科中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德育教育在各個學科的發展中都有著一定的滲透,引起了教師們的重視。舞蹈在更多人的眼中是一個注重學生身體協調性發展的一個項目,所以很多舞蹈老師只會關注學生的舞蹈動作是不是標準而忽略了舞蹈中所蘊含的感情表達。也有的學生在進行舞蹈動作時過于自我,不夠重視團體合作。導致最后的舞蹈演出配合不夠默契,而達不到預想的效果。因此舞蹈并不是簡單的肢體協調性的練習,而是應該站在德育的視角上,提升小學生的舞蹈素質,使學生在舞蹈展示時不僅可以姿勢準確還可以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素質。下文是我針對德育視角下小學舞蹈教學模式探究。
1.1 舞蹈起源。舞蹈作為人類最古老的藝術之一,知道今天仍在源遠流長。在上古時代,人們把舞蹈作為原始人進行思想交流和情感交流的一種工具。舞蹈是在人類在生產勞動過程中產生的。動作和節奏是密不可分的,不管在進行什么樣的勞動,人們的手腳總是在活動著,用手進行拍打,用腳進行踩踏,通過動作的連續重復中,就產生了有規律的節奏,在加上呼喊或者擊打,就形成了最原始的舞蹈。
1.2 舞蹈發展。民間舞蹈是伴隨著人類的勞動得來的,很早就有了“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這反映了馴獸養畜,種植五谷雜糧的歌舞。是人類物質文明與精神生活的反應。正是由于勞動,人類擺脫了動物的習性,由低級逐漸的走向高級。由于歷代皇帝和王孫的推崇,民間舞蹈因受到宮廷舞蹈的影響變得愈加成熟。各種舞臺藝術直接或者間接的來自于民間舞蹈,包括友誼舞、舞廳舞、爵士舞、霹靂舞、集體舞以及兒童舞等多種形式。
把德育理念滲透到舞蹈教學中來,可以對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合作理念有一個良好的建設。舞蹈學習作為一門雙重藝術,除了可以鍛煉學生的身體協調性之外,對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心理建設有著很大的幫助。學生在進行舞蹈練習的過程中,學生之間通過相互的配合協作來完成一個規范統一的舞蹈呈現。對于小學生來講,舞蹈的學習對于他們來講具有一定的困難性,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也很容易說放棄。因此教師也要走進學生的內心,來正確的引導學生進行舞蹈學習。舞蹈的學習對于培養小學生的合作能力也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對于小學生來講他們在排練時,由于合作意識的淺薄,學生之間很難進行高效的合作。因此教師要利用德育教學來幫助學生進行心理建設,培養出學生堅強的意志力。因此在舞蹈學習中滲透德育教學對于小學生的心理建設有著很大的幫助,能夠有效的幫助學生克服舞蹈學習中所面臨的困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3.1 糾正學生對舞蹈的認知,意識到舞蹈中所包含的德育教育。大部分小學生對于舞蹈的理解,就是要鍛煉身體讓自己身體變得更加的協調。因此大部分小學生認為只要姿勢優美就可以達到舞蹈的要求,因此教師需要針對小學生這種錯誤的理解進行及時的糾正。舞蹈除了要求學生的姿勢標準之外,還要求學生在進行合作時可以相互包容,不可以因為站位或者表演時間等問題產生不必要的矛盾。在進行舞臺表演時需要所有學生一起努力來完成表演,而不能因為過分的表現自己而使整體效果不太理想。
3.2 對舞蹈動作進行反復的練習,鍛煉學生堅強的意志力。一場優美的舞蹈表演,除了要求表演者連貫流暢之外還要求表演者的動作足夠的標準。因此舞蹈動作的規范性也是要求學生完成的必要項目。對于小學生來講,舞蹈學習對于學生的體力本身就具有很高的要求,在加上學生要進行反復的練習,很容易讓學生產生放棄的念頭。當今很多小學生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在家對他們百依百順,沒有經歷過太多的磨難,導致很多小學生缺乏堅強的意志力。因此在舞蹈動作的練習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給學生相應的鼓勵和心理暗示,讓學生逐漸的適應刻苦的舞蹈訓練。在反復的舞蹈練習過程中,也逐漸的強大了學生的心理素質,當面對高強度的動作練習時,可以運用自己強大的意志力來完成相應的挑戰,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在舞蹈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是需要學生和教師共同的努力的。在舞蹈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是一個長時間的工程,需要教師有足夠的耐心和決心。在舞蹈教學的各個環節滲透入德育教育的理念,讓學生對舞蹈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通過舞蹈學生逐漸的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力,讓學生在面對艱苦的訓練時,可以很坦然的接受,并享受訓練所帶來的樂趣。通過舞蹈教學提升學生的團隊意識,讓學生明白團隊的合作的重要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應該努力為學生創造機會,幫助學生積累舞臺經驗,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的舞蹈水平可以不斷地進行提升。達到使舞蹈的教育實質和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養成進行完美的配合,促進我國舞蹈教育視野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