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450000)王夢笑
1.1 基礎資料 將本院在2017年11月~2019年12月間收治的116例老年糖尿病腎病患者做隨機分組,實驗組58例,對照組58例,實驗組患者中男性30例,女28例,年齡58~84歲,平均(66.87±7.61)歲,對照組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27例,年齡59~82歲,平均(66.95±7.57)歲。納入標準:研究患者經臨床確診為糖尿病腎病,年齡在60歲以上;患者沒有過敏史、精神病史。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免疫、傳染及腫瘤疾病患者。兩組基線資料比較,沒有差異(P>0.05),適宜比較,且倫理資料符合規定。
1.2 方法 對照組做基礎護理,配合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做健康宣教及并發癥預防,做運動、飲食指導。實驗組做飲食護理:①組建營養小組,由主治醫師、營養師及護理人員組建小組,針對糖尿病腎病患者疾病、營養狀態做系統培訓,針對患者個體化病情做整體護理計劃;②飲食健康教育,護理人員耐心同患者、家屬解釋飲食與疾病之間關系,培養患者合理飲食的意識,使患者認識到合理飲食的重要性,并指導患者及家屬學習各類食物成分及含量,并叮囑消化道出血病史的患者忌食堅硬食物,避免生冷刺激食物;③具體食譜,患者每日食譜中應限制蛋白質攝入量,主要為動物蛋白,攝入量不超過總量的1/3,每日攝入碳水化合物在1/2,脂肪1/3,并叮囑家屬適時補充維生素,減少每日食鹽量,后續根據患者的病情發展做調整;④預防低血糖,叮囑患者隨身攜帶糖塊,避免突然低血糖昏厥,并適當調整主食中蛋白質含量,保證總熱量的攝入,并在三餐后做適量、中等強度的運動,一方面增強機體免疫力,另一方面維持血糖平衡,預防低血糖。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標準 患者的營養狀況:取患者靜脈血測量血漿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患者的生活質量:取簡易生活質量量表測量生活質量改善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以統計學軟件SPSS23.0分析處理,(±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率(%)表示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營養狀況 實驗組營養指標ALB水平(37.58±4.19)/g·L-1、PAB水平均(31.72±3.53)mg·dL-1較對照組(33.05±3.79)/g·L-1、(24.87±3.17)mg·dL-1高,差異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實驗組干預后生活質量評分較對照組高,差異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
附表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

附表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
組別(n=58) 干預前/分 干預后/分實驗組 53.82±5.14 77.84±8.61對照組 53.93±5.08 71.39±8.27 t 0.116 4.115
隨著近年來血液透析技術日益成熟,越來越多糖尿病腎病患者依靠血液透析延長生命,維持性血液透析是目前治療糖尿病腎病的有效方法,但是治療期間飲食不合理導致患者營養不良,進而出現肺水腫、心力衰竭等嚴重并發癥,危及生命安全[1]。因此,對維持性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腎病患者做飲食護理干預,通過科學、全面的飲食方案促使患者體內營養元素、無機鹽、維生素攝入量均衡,全面分析食物中營養成分,供給充足營養支持,幫助改善機體營養狀況,提高免疫力[2]。將飲食護理應用在維持性血液透析的老年糖尿病腎病患者中的研究結果表明,患者的營養狀態更佳,患者的生活質量更高。飲食護理針對糖尿病腎病做血液透析患者做充足熱量、比例合適的個體化飲食方案,保證充足的碳水化合物糾正胰島素抵抗,撫慰胃腸道,降低蛋白質分解,并做鈉鹽攝入限制,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病率,也做維生素補充,修復水腫的腸黏膜細胞,促進血液循環。
綜上所述,飲食護理改善維持性血液透析的老年糖尿病腎病患者營養狀態,提高整體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