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柔
周永明[1]的研究顯示,升陽益胃湯加減聯合蒙脫石散治療結腸癌術后化療并發腹瀉效果確切,其應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癥狀,其中,蒙脫石散是改善胃腸功能的常見西醫藥物,而升陽益胃湯是基于患者中氣下陷證的有效治療方藥。本研究蒙脫石散治療組結腸癌術后化療并發腹瀉患者予以傳統的蒙脫石散藥物治療,升陽益胃湯治療組結腸癌術后化療并發腹瀉患者除了上述的蒙脫石散治療外,加入升陽益胃湯治療,分析采取升陽益胃湯聯合蒙脫石散對結腸癌術后化療并發腹瀉的治療效果,具體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8 年6 月~2019 年2 月收治的80 例結腸癌術后化療并發腹瀉患者,隨機分為蒙脫石散治療組及升陽益胃湯治療組,每組40 例。升陽益胃湯治療組男25 例,女15 例;年齡45~78 歲,平均年齡(57.41±6.87)歲;腹瀉病程最短1 d,最長16 d,平均腹瀉病程(9.44±2.83)d;腹瀉程度:Ⅱ級 16 例,Ⅲ級14 例,Ⅳ級10 例。蒙脫石散治療組男24 例,女16 例;年齡45~79 歲,平均年齡(57.89±7.05)歲;腹瀉病程最短1 d,最長16 d,平均腹瀉病程(9.41±2.84)d;腹瀉程度:Ⅱ級16 例,Ⅲ級13 例,Ⅳ級11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糾正電解質代謝紊亂、糾正酸堿紊亂等治療,在此基礎上,蒙脫石散治療組患者予以傳統的蒙脫石散藥物治療[1,2],口服,3 g/次,3次/d,若癥狀嚴重可適當增加用量。升陽益胃湯治療組予以升陽益胃湯聯合蒙脫石散治療,升陽益胃湯組方:歸身10 g、黃芪 20 g、干姜10 g、黃連10 g、甘草10 g、黨參 18 g、川芎8 g、羌活10 g、柴胡10 g、獨活10 g、陳皮8 g、半夏 15 g、白芍12 g。脾胃濕熱型患者加黃芩和葛根;肛門灼熱加馬齒莧;大便黏液加秦皮;嚴重腹脹加佛手和炒枳殼;脾胃虛弱增加黃芪的量;肝郁脾虛加木瓜和烏梅;脾腎陽虛加熟地、附子以及肉桂;胸脅脹痛加延胡索、川楝子;滑瀉不止加炒白術和薏苡仁;久瀉不止加葛根、升麻。水煎服,1 劑/d,早中晚飯前服用。兩組均治療3 周。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判定標準:顯效:腹痛腹脹以及肛門墜脹等癥狀消失,且實驗室相關檢查顯示正常;有效:上腹痛腹脹以及肛門墜脹等癥狀改善,且實驗室相關檢查顯示改善;無效:病情和癥狀均無好轉,甚至惡化。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2]。②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肛門墜脹程度評分、排便急迫性評分,每項0~3 分,分值越低則癥狀越輕[1]。③比較兩組患者的糞便性狀恢復正常時間、腹痛癥狀消失時間、腹脹癥狀消失時間。④比較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 升陽益胃湯治療組患者治療顯效28 例,有效12 例,無效0 例,總有效率為100.0%;蒙脫石散治療組患者治療顯效20 例,有效10 例,無效10 例,總有效率為75.0%。升陽益胃湯治療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高于蒙脫石散治療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1.429,P=0.001<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肛門墜脹程度評分、排便急迫性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肛門墜脹程度評分、排便急迫性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升陽益胃湯治療組患者的肛門墜脹程度評分、排便急迫性評分均低于蒙脫石散治療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兩組患者的糞便性狀恢復正常時間、腹痛癥狀消失時間、腹脹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升陽益胃湯治療組患者的糞便性狀恢復正常時間、腹痛癥狀消失時間、腹脹癥狀消失時間均短于蒙脫石散治療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肛門墜脹程度評分、排便急迫性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肛門墜脹程度評分、排便急迫性評分比較(,分)
注:與蒙脫石散治療組治療后比較,aP<0.05
表2 兩組患者的糞便性狀恢復正常時間、腹痛癥狀消失時間、腹脹癥狀消失時間比較(,d)
表2 兩組患者的糞便性狀恢復正常時間、腹痛癥狀消失時間、腹脹癥狀消失時間比較(,d)
注:與蒙脫石散治療組比較,aP<0.05
2.4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升陽益胃湯治療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5%(1/40),低于蒙脫石散治療組的15.0%(6/4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3.914,P=0.048<0.05)。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習慣以及飲食的變化,結腸癌的發病率升高,一般實施手術治療,而結腸癌患者手術后部分結腸被切除,導致結腸吸收功能出現障礙,或者因結腸腸道內菌群出現變化,或者腸道細菌產生氣體,導致腸道蠕動加速而增加排便次數,出現化療后腹瀉的情況。另外,化療毒副作用也可增加腹瀉的發生風險[2,3]。目前,對于結腸癌術后化療并發腹瀉患者的治療中,蒙脫石散常規用藥效果欠佳[4]。中醫認為,結腸癌術后化療并發腹瀉患者的病機主要在于術后以及化療之后氣血耗傷、中氣下陷,治療關鍵在于補益脾胃,升陽除濕、補氣安神等[5]。蒙脫石散治療結腸癌術后化療并發腹瀉存在一定缺陷,其主要在于結合黏液糖蛋白,促進腸道黏膜對細菌和病毒的抵抗力,且蒙脫石散具有層紋狀的結構,可對消化道內病菌進行抑制以及固定,有效保護腸黏膜屏障,可促進患者腹瀉和嘔吐等癥狀改善。在蒙脫石散治療基礎上,結合升陽益胃湯治療,其中人參有安神益智、補脾益氣之功,對氣血、津液不足和氣短乏力患者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升陽益胃湯中,各種藥物聯合可發揮雙向調節胃腸道功能的作用,可標本兼治,效果明顯,可促使患者胃腸道排泄功能更好恢復。升陽益胃湯當中,甘草、柴胡、白芍以及枳殼可疏肝理氣和解郁;黨參以及黃芪健脾益氣;獨活、柴胡以及羌活可升陽燥濕;而川芎、白芍以及歸身養肝活血;干姜可溫中健脾升陽。根據患者的癥狀增加藥物治療,可達到辨證施治的目的。黨長寧等[6]的研究顯示,大腸癌手術行腸道重建使大部分患者術后多出現以腹瀉為主的排便功能失調,而恢復困難,有的甚至無法恢復至原來的水平,患者生活質量受到很大影響。而大腸癌術后腹瀉的中西醫治療可獲得良好的效果,可更快緩解腹瀉癥狀,加速患者康復進程。
本研究中,將本院的80 例結腸癌術后化療并發腹瀉患者隨機分組,蒙脫石散治療組患者予以傳統的蒙脫石散藥物治療,升陽益胃湯治療組患者除了上述的蒙脫石散治療外,加入了升陽益胃湯治療。結果顯示,升陽益胃湯治療組患者的總有效率100.0%高于蒙脫石散治療組的75.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肛門墜脹程度評分、排便急迫性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升陽益胃湯治療組患者的肛門墜脹程度評分、排便急迫性評分均低于蒙脫石散治療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升陽益胃湯治療組患者的糞便性狀恢復正常時間、腹痛癥狀消失時間、腹脹癥狀消失時間均短于蒙脫石散治療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升陽益胃湯治療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蒙脫石散治療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劉政軍[7]的研究顯示,補中益氣丸聯合易蒙停治療大腸癌術后腹瀉的效果確切,可有效改善術后胃腸道功能,減少術后腹瀉的發生。
綜上所述,升陽益胃湯聯合蒙脫石散對于結腸癌術后化療并發腹瀉患者的治療效果更好,可加速患者相關癥狀消失,且未增加不良反應,安全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