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又稱美感教育,即通過培養(yǎng)人們認識美、體驗美、感受美、欣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使人們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養(yǎng)。美育廣泛而深入地影響著學生的情感、想象、思想、意志和性格,有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促進學生政治品質、道德面貌和思想感情健康成長。可以說,美育對于一個人的成長意義重大。教育家蔡元培就十分重視學生的美育,他長期不遺余力地提倡美。他曾說:“美育者,孑民(蔡元培號“孑民”——作者注)德國受有極深之印象,而愿出全力以提倡之者也。”
盡管美育十分重要,但是學校教育卻存在經常忽視美育的傾向,其原因固然很多,但主要原因還是在評價體系方面存在欠缺,即美育長期以來被排除在中考之外。在升學率就是一切的教育氛圍下,美育課程常常成為“雞肋”而被其他學科擠占,尤其是期中、期末考試來臨以及初三階段,美育更是可有可無,淪為典型的“邊緣學科”。也因此,美育必須從評價體系方面得到重視。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其中提到,要探索將藝術類科目納入中考改革試點。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中,也提出要推進美育評價改革。在此語境之下,“美育進中考”就成為理所應當、水到渠成的事情。
不過,需要看到的是,美育進中考所涉及的評價方式、評價過程會比較復雜。原因是,審美和人文素養(yǎng)以及藝術的知識和體驗,在評價上主觀性會強一些,又因為在評價中,不可能像其他課程那樣有標準答案,所以一旦出現(xiàn)問題,就容易造成不公,甚至會成為個別教育者以及評判者徇私舞弊的溫床。
所以,“美育進中考”不可操之過急。一方面,應逐漸擴大試點范圍,在不斷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加快這項工作的規(guī)范和推進;另一方面,要未雨綢繆,對于美育進中考所涉及的評價方式、評價過程,以及規(guī)范要求、紀律監(jiān)管、違規(guī)處罰,都要出臺細則,之后再落實實施也不遲。
此外,鑒于高中招生中有一項“特長生招生”作為美育特長生的兜底之策,那么,在中考美育的成績計分也不應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