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體育,于是體育進入中考;重視美育,于是美育進入中考……被列入中考,意味著從此告別“邊緣學科”地位,意味著上課時間得到了保證,意味著教師地位會逐步提高。
但,仔細思考這背后的邏輯,豈不是唯分數論在作怪?想讓教師、學生、家長等重視一門學科,就把其列入中考,讓考試的指揮棒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由此帶來的后果可能是學生不但要學習文化課,還要分出許多精力去學習美術,或者報各種補習班,從而實現“全面發展”。
在現實生活中,“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一個人要想“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難度很大,往往是樣樣都會、樣樣都不精通,畢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這個方面投入了很多精力,在另一個方面投入的精力就會少,所謂“全面發展”,更像是一種理想化的狀態。
作為學生,何嘗不是如此?文化課要好,體育也要好,美育也要好,勞動也要好,總之,樣樣都要好。過度強調全面發展,其實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人終究是有差異的,全面發展固然好,個性發展也應該被重視起來。
何況,地區是有差異的,教育資源的分配并不總是均衡的。比如,城市孩子通常接觸音樂、美術教育較早,而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孩子往往不具備這樣的條件,有的學校甚至連美術老師都沒有,這就導致教育改變命運愈發困難。由此,造成的不公平,該由誰來買單?
中考擔負為高一級學校選拔優秀人才的重任,確保公平才是其優先考慮的選項。強調全面發展沒有錯,但忽視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的現實,也是有失公平的。強調分數面前人人平等,卻忽視了培養人才的資源不平等,實際上只能是一部分人從中獲益,而另一部分人卻受到了傷害。
教育公平是衡量社會公平的基石。這當中,考試公平是教育公平的重要體現。不顧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的現實,動輒就把某個科目列入中考,以彰顯重視,不僅是“唯分數論”在作怪,更是忽視公平優先的具體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