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淑梅
(青海省門源縣青石嘴鎮大灘小學 青海 門源 810300)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面對閱讀教學改革的大好形勢,通過多讀,引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多思,把握閱讀教學的實質;巧用,教會學生閱讀策略的運用等多種方式,推進農村小學閱讀教學改革是很有必要的。
閱讀教學在整個小學階段是語文教學的重難點,閱讀教學的成敗關系著語文教學的成敗。在新媒體不斷涌現和課程改革不斷推進中,語文教師也在閱讀教學中下了功夫,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也已經深入到了語文閱讀的之中,但是當今的語文閱讀教學依然存在許多的問題。
1.1 落后的教學觀念。在素質教育推行了幾十年的今天,部分教師仍然以教學成績為中心,在課堂上忽視了閱讀教學的本質,將課前預設的內容,一步一步地完成。學生在閱讀教學中被動分段、歸納中心,機械感悟,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看似在學習,但學習的積極性不強。
1.2 重視課內閱讀,忽視課外閱讀。一些教師在教學中總是把教科書上的閱讀作為考點,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對課外的閱讀常常忽視。有些教師意識到了這些問題,布置了課外閱讀作業,對于課外閱讀提出了要求,但是如今小學生課外作業多,各種培訓占用了大量的時間。課外閱讀從時間上就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證。另外,教師對學生課外閱讀督查和指導少是造成課外閱讀失敗的主要原因。
2.1 多讀,引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小學語文課本中有不同類型的文章,教會學生多讀是打開閱讀大門的鑰匙。要讓學生多讀,教師在課堂中就必須留有足夠的時間,如果學生讀了幾遍課文,剩下就是教師的講解和許許多多、大大小小需要解決的問題,那么閱讀就沒有什么美感,閱讀教學必定是枯燥無味的,學生自然不會主動去讀。在閱讀教學中,恰當運用各種朗讀方法,對于理解文章以及感悟文章內容都有很大的作用。可以采用不同的朗讀方法讀,如誦讀,朗讀,默讀等;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讀,如分角色朗讀、集體讀、推火車讀等。都可以對文章的內容有更清晰的了解,對于文章的感情有更深層的感悟。
2.2 多思,把握閱讀教學的實質。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質研究不清,就會使閱讀教學偏離方向,有可能將小學語文閱讀啟蒙之路徹底封死。《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的多重對話,是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過程。在閱讀教學中,主要有生生對話,師生對話,生與教科書編者對話,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四種形式。閱讀教學的實質就是:從文本中提取文本的內容,人物的形象,事物的特點,人物的哲理,作者的思想感情,人生的哲理,寫作的方法與語言風格等,從而教會學生提取這些信息的方法,培養閱讀、表達、交際和歸納等能力。閱讀教學是綜合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師生對話經常開展,而生與生之間,生與編者和文本之間的對話卻很少。所以教師在課堂的預設中,對其他方面的對話也要進行設計,從而使閱讀教學的功能更加全面。
2.3 巧用,教會閱讀策略的運用。閱讀策略是閱讀教學中方法和方向的指引,是閱讀教學的經驗和方法不斷的傳承,使學生在好的閱讀經驗和方法的指引下,快速成長,讓閱讀教學更輕松。
一是讀寫結合。閱讀教學中,讀是寫的前提,寫是讀的升華。如學生在吸收文本中的內容和情感時,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奇思妙想,在這種情況下,只要教師引導恰當,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和聯想,就能寫出創新的東西,不僅對文章內容有了深入的了解,而且學生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二是教授方法。閱讀方法是理解課文內容,從文本中獲取信息和能力的手段和途徑。對于在閱讀教學中積累的方法,要不斷地完善,形成常態化。天長日久,學生掌握了閱讀的各種方法,閱讀已經轉換為能力。
三是內外結合。課內閱讀歷來是小學閱讀教學的重點,花費的時間也比較多,收到的效果也比較的顯著。課外閱讀卻參差不齊。有些學校規定了學生課外閱讀的篇目,學生的閱讀很隨意,目的性不強。還有一些學校對學生課外閱讀流于形式,學生基本沒有閱讀的習慣,閱讀的數量也達不到新課標要求。因此,只有將課外閱讀與課內閱讀有機地結合起來,課外閱讀的數量和質量才能得到保證。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探索之路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教師要在每天的閱讀教學中不斷學習教育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