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伶俐
(貴州省遵義市文化小學 貴州 遵義 563000)
快樂教學模式符合素質教育背景下的寓教于樂教育思想,并且此種教學模式的合理運用,能夠讓學生在學習中感知到樂趣,對于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及素養的提升都極為有幫助。為此,老師需要加強對創設及運用語文快樂教學模式的研究,以此來更好的推動語文學科教育改革的步伐,為語文教與學更好的發展奠基。
快樂教學模式是一種關注學生情感與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一種創新教學方式。具體教學過程中,老師必須要做到兩點:第一,在教學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加強對其學習興趣及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更好的保障學生的課堂參與學習效果。第二,要為學生營造快樂、有趣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在不斷的學習之中真正感知到樂趣,進行快樂而高效的學習。
快樂教學模式在具體的應用之中,仍需要把握好其三大特點:第一,趣味性。這就需要老師加強對教材及學生的研究,確保所設計的教學內容,所運用的教學方法及手段,都能夠具有較強的趣味性。第二,愉悅性。即教學之中需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溝通與互動教學環境,并確保學生們進行愉悅的學習,確保課堂教學效率的不斷提升。第三,開放性。快樂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中,需要給學生提供個性發展的機會,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因此,快樂教學模式實施時必須要體現出開放性特點,以此來更好的保障每位學生的發展。
現代化的小學語文教學之中,能否成功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已經成為評價老師教學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之中,老師在教學之中總是過于注重講解,使得學生的學習十分被動,此種被動式的學習之中,學生的思維很難得到發散,自然學習效果不理想。而快樂教學模式的運用則不同,是圍繞學生的興趣及特點來開展的教學活動,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新知的學習及獲取中,對于學生學習興趣及能力的提升都極為重要,能使學生的語文學習更加有方向。基于此,作為現代化的小學語文老師,必須要加強對快樂教學模式創設及運用的研究,真正將之教學功效全面發揮出來。
基于對小學語文快樂教學模式內涵、特點及重要性的分析之后,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方面來創設及運用快樂教學模式,以下將進行具體介紹:
3.1 營造適宜的教學氛圍。快樂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之時,老師需要為學生創設適宜的教學氛圍,這樣學生才能夠更好的感知課文的內容及情感,進行有效的學習。為此,實際教學之前老師需要對教材進行深入研究,基于具體教學目標來進行科學的教學設計,以此來為學生營造適宜的教學氛圍。比如在學習《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課文之時,就可以為學生營造惆悵而又歡樂的氣氛;在學習《海底世界》課文之時,可以為學生營造探索性、趣味性的教學氛圍......相信在這樣適宜教學氛圍的營造背景下,學生不僅會在學習中感受到快樂,還能夠更好的與作者進行情感交流,提升本節課的課堂教學效果。
3.2 靈活選用教學方法。快樂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需要老師靈活選擇教學方法,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對課堂有一種快樂的期待,這對于課堂教學效益會有較大的助力作用。比如在學習《十六年前的回憶》這部分內容之時,就可以組織學生觀看紀錄片,讓學生在紀錄片中對十六年前的事情有全面的了解,既能夠讓學生進行身臨其境的學習,又能夠讓學生對主人公有更為全面的了解,受到有效的道德及情感教育。再如在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課文之時,基于此篇課文所具有的極強體驗性特點,老師需要將多媒體教學法和角色扮演法運用到實際教學之中,以此來讓學生更好的感受小女孩所處社會的不公平,獲得更為豐富的情感體驗。另外,基于不同的課文類型,老師還可以將做實驗、辯論賽等運用到教學之中。這樣一來,不僅老師的教學處于十分快樂的狀態,學生的語文學習也會更加著迷,自然對于教學質量的提升極為有益。
3.3 注重課內外教學的有效結合。快樂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之時,想要讓學生獲得更多的快樂學習感受,就不能僅將之運用到課內教學環節,還需要將之延伸到課外教學環節,以此來將課內外教學結合起來,更好的提升快樂教學效果。比如:鼓勵學生閱讀課外書籍、報紙、雜志等,及時了解到更多的熱點新聞及事件;走出教室讓學生進行多角度的觀察與分析,在此過程中以多角度來思考社會現象,提出合理及創新的思想及想法。另外,還可以鼓勵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調研活動,在調研中更加理性的看待問題,提出多種有效的解決問題方案。相信在此種課內外結合的教育背景下,學生能將課堂中所學到的內容及所掌握的能力,更好的運用到社會實踐之中,能更好的提升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從整體上提升語文教學的效果。
快樂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創設及運用,對于學生的全面性發展極為重要。這就需要老師在充分意識到此點的同時,及時掌握快樂教學模式的內涵、特點及重要性,在此基礎上從教學氛圍、教學方法及課外活動等多方面著手,循序漸進的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讓學生發自內心的感知到語文學習的樂趣所在,并在持續不斷的學習中收獲到知識、能力,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